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到冬盡,到夏!”讀紅樓,讀黛玉,則不得不深刻理解這兩段貫穿她整個命運的判詞。曹雪芹筆下的這位女子有著令人驚歎的舉世才情。說到林黛玉,不管你是否喜歡這個人物,也不得不承認她是一位出世的“才女”第一首判詞是曹雪芹寫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中的,金陵十二釵中,每個人都設有獨立的判詞,唯獨釵黛合一。判詞僅有兩聯,釵黛替出現,形成鮮明對比。
“停機德”與“詠絮才”
“玉帶林”與“金簪雪”二者的鮮明對比表明,紅樓中的兩位最主要的女子,林黛玉以“才”擅長,而薛寶釵則以“德”取勝。第二首《枉凝眉》出現在書中第五回,警幻仙子所制的《紅樓夢》曲中,暗示著林黛玉這位多情女子與她短暫一生中唯一的知己賈寶玉的愛情終究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可望而終不可及。
林黛玉是悲劇的,所謂悲劇,就是將世間美好的事物毀滅與人看,正是因為她的悲劇,才令她具有如此深刻的魅力,惹人痴。那麼,她的悲劇究竟源於何處呢?是自身格,是所處環境,是周圍的人所共同鑄造的麼?還是,這是一個時代所既定的悲劇縮影。
林黛玉最明顯的格特徵是多愁善,小心眼兒,愛耍小子,為人也是尖酸刻薄,曹雪芹原話是“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然而,在這種種格表象的背後的內心是怎樣的呢?我想說,她的孤高,她的多愁善,一部分源自於強烈的自憐與內心潛層次的自卑,源自她體弱多病所帶來的靈魂上的殘缺,更多則的是源於她深沉的人文情懷與詩人氣質。
多病的身軀,讓她長時間的忍受著身體的痛楚,並且這樣的痛苦,是隻有她自己能體會與承受的。身體的痛苦久而久之會破壞靈魂的完整,久久的沉溺於一種特定的覺與情緒之中,導致靈魂觀的殘缺。身體的柔弱,限制了她的腳步,讓她只能將自我更多的寄託于思想上,她更加的,則多思,而靈魂觀的殘缺讓她更善於體驗孤獨,寂寞,頹喪,哀傷的消極思維,因而她多愁善。多愁添病,善傷身,她的多愁善在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身體上的病痛,如同一個相輔相成的惡循環。所以她寫葬花詞,這是她對自身的深沉憐惜。
什麼又是她內心潛層次的自卑呢?按理說她出身官宦家庭,同時也是書香門第,即使父母雙亡,她也是賈府老太太寵愛的外孫女,在地位上,周圍沒有人會看不起她。同時,她還是一位絕代的美女與才女,這樣的一個女子,她有什麼自卑的理由呢?然而,她確實有著一些自卑心理。這份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卑,讓她對周遭異常的。第三回裡,寫林黛玉初進賈府,她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別人恥笑了去”這便是她內心自卑情結的刻畫。從表面看來,林黛玉也是出身後門望族,父親乃前科探花,然而與四大家族最大差距是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父親林如海雖是高官,卻沒有家族勢力的支撐。因而,林黛玉在十五回父親去世後,事實上就成為了寄人籬下的孤女,她所比不過薛寶釵,史湘雲的現實意義也正在此,在賈府的那群勢利眼中,她不過是賈府收養的落魄千斤而已。林黛玉深諳她的處境,她對於賈寶玉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對史湘雲麒麟一事的多疑,正是她對自身欠缺的深刻不安所引發。
除掉多愁善,林黛玉給人覺最深的特是“孤高自許,目無下塵”這與她的絕世才華是密切相關的。她的身上有著深沉的人文情懷與詩人氣質。她無視世俗世界裡的價值標準,厭惡對功名利祿的頂禮膜拜,正如賈寶玉所說“林妹妹從不講什麼仕途經濟學問”她有著自己的獨立意識,她要追尋心靈的自由與高潔,因而她不屑於應酬賈府的奴僕,也不屑於應酬世間的俗人,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她的孤傲源自她對於世俗種種的不屑。現實的世界裡奉求“世事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林黛玉,是一位大學問家,她銳的雙眼可以穿事件的表象直指本質,她對於人情世故有著準確的判斷與認識,但她不屑於在“俗事”中糾遏,不屑於在利益中穿梭,她有學問但她不會寫文章,因為她是一位詩人,她有著詩人的狂傲與孤高。她在葬花詞中寫到“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來抒發陷於汙濁世界的苦悶與無奈,她渴望保留著她的高潔,追尋到她理想的淨土。也正是如此,在林黛玉的身上,我們總能到如沐風的清,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好。她的純真自由讓人的心莫名的清澈起來,讓人看到心靈深處最真實的夢想。她讓人動憐惜,是因為她深深的觸動著每個人最真摯的靈魂。
柔弱多病的身軀與不被理解的孤獨,讓她承受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痛苦。正是這份痛苦,將她的才華發揮到極致。寫出了《葬花》《秋窗風雨夕》《桃花行》《五美》…一首首令人驚豔的詩篇,正是因了她所承受的苦痛。無以傾訴寄託,她便將一切都附於她的詩上,她的詩始終貫穿著濃厚的悲涼氣息,首首都是內心孤獨的承載與宣洩。一首詠柳絮的《唐多令》更是淒涼到至極!正如尼采所說“一切文學者,以血書也”林黛玉的作品,正是這樣的心血之作!她的詩與淚,再次印證了最美麗的詩歌就是最絕望的,有些不朽的詩篇是純粹的眼淚!《紅樓夢》中,唯一能與她的詩才稍作抗衡的是薛寶釵。然而,林黛玉的詩字字句句都是直墜人心的淚滴,是她對自己的歌詠,她的詩所帶給人的動與震撼是薛寶釵無可比擬的,因為沒有一個靈魂能夠抗拒來自靈魂的傾訴。
林黛玉是夢,是人間最美的夢,所以註定了毀滅的夢。然而,她到來,她離開,誰能不驚歎那短暫生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