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160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591]想當年,范仲淹同志在宋朝艱苦奮鬥,抗擊西夏,如在天有靈,估計是要改家譜的。不過自古以來,爺爺是好漢,孫子哭著喊著偏要當漢的,實在太多,古代有古代的漢
,現在有現代的漢
,此所謂漢
恆久遠,遺臭永
傳。
在范文程的幫助下,皇太極建立了朝廷(完全仿照明朝),開始組建國家機器,進行奴隸制改造,為進入封建社會而努力。
要對付這個可怕的敵人,必須立刻採取行動。
在紫城裡的平臺,懷著憧憬和希望,皇帝陛下第一次見到了袁崇煥。
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召見,史稱平臺召對。
他們見面的那一天,是崇禎元年(1628)七月十四。
順便說一句,由於本人數學不好,在我以上敘述的所有史實中,期都是依照原始史料,使用陰曆。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陰曆七月十四
,是鬼節。
七月十四,鬼門大開,陰風四起。
那天有沒有鬼出來我不知道,但當天的這場談話,確實比較鬼。
談話開始,崇禎先客套,狠狠地誇獎袁崇煥,把袁督師說得心澎湃,此起彼伏,於是,袁督師
動地說出了下面的話:“計五年,全遼可復。”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年時間,我就能恢復遼東,徹底解決皇太極。
這下吹大發了。
百年之後的清朝史官們,在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洗禮後,選出了此時此刻,唯一能夠挽救危局的人,並給予了公正的評價。
但這個人不是袁崇煥,而是孫承宗。
翻閱了上千萬字的明代史料後,我認為,這個判斷是客觀的。
袁崇煥是一個優秀的戰術實施者,一個堅定的戰鬥執行者,但他並不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制定者。
而從他此後的表現看,他也不是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
所有的悲劇,即由此言而起。
崇禎很興奮,興奮得連聲誇獎袁崇煥,說你只要給我好好幹,我也不吝惜賞賜,旁邊大臣也猛添柴火,歡呼雀躍,氣氛如此熱烈,以至於皇帝陛下決定,休會。
但腦袋清醒的人還是有的,比如兵科給事中許譽卿。
他抱著學習的態度,找到了袁崇煥,向他討教如何五年平遼。
照許先生的想法,袁督師的計劃應該非常嚴密。
然而袁崇煥的回答只有四個字:聊上意!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92]翻譯過來就是,隨口說說,安皇上的。
差點拿筆做筆記的許譽卿當時就傻了。
他立刻小聲(怕旁邊人聽見)地對袁崇煥說:“上英明,豈可對?異
按期責功,奈何?”這句話意思是,皇上固然不懂業務,但是比較較真,現在忽悠他,到時候他按
期驗收工作,你怎麼辦?
袁督師的反應,史書上用了四個字:憮然自失。
沒事,牛吹過了,就往回拉。
於是,當崇禎第二次出場的時候,袁督師就開始提要求了。
首先是錢糧,要求戶部支持,武器裝備,要求工部支持然後是人事,用兵、選將,吏部、兵部不得干涉,全力支持。
最後是言官,我在外打仗,言官唧唧喳喳難免,不要讓他們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