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521-153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然而高第來了,很快,他就看見高大人丟棄了幾年來,他為之奮鬥的一切,土地、防線、軍隊、平民,毫不吝惜,只為保住自己的命。

袁崇煥不撤退,雖然他只是個無名小卒,無足輕重,但他有保國的志向,制勝的方法,以及堅定的決心。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這裡,默默學習,默默進步,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所以我不會撤退,即使你們全都逃走,我也絕不撤退。

“我一人足守此!”

“獨臥孤城,以當虜耳!”現在,履行諾言的時候到了。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3]但這個諾言註定是很難兌現的,因為兩個月後,他獲知了一個可怕的消息。

天啟六年(1626)正月十四,努爾哈赤來了,帶著全部家當來了。

據史料分析,當時後金的全部兵力,如果加上老頭、小孩、殘疾人,大致在十萬左右,而真正的銳部隊,約有六七萬人。

努爾哈赤的軍隊,人數共計六萬人,號稱二十萬。

按某些軍事專家的說法,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騎兵部隊,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比較正確。

理由十分簡單:對他們而言,戰爭是一種樂趣。

由於處於半開化狀態,也不在乎什麼詩書禮儀,傳統道德,工作單位,打小就騎馬,驍勇無畏,說打就打絕不含糊,更絕的是,家屬也大力支持:據史料記載,後金騎兵出去拼命前,家裡人從不痛哭涕,悲哀送行,也不報怨政府,老老少少都高興得不行,跟過節似的,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多搶點東西回來!

坦白地講,我很能理解這種心情,啥產業結構都沒有,又不大會種地,做生意也不在行,不搶怎麼辦?

所以他們來了,帶著搶掠的意圖、鋒銳的馬刀和勝利的把握。

努爾哈赤是很有把握的,此前,他已等待了四年,自孫承宗到任時起。

一個卓越的戰略家,從不會輕易冒險,努爾哈赤符合這個條件,他知道孫承宗的可怕,所以從不敢惹這人,但是現在孫承宗走了。

當年秦檜把岳飛坑死了,多少還議了和,簽了合同,現在魏忠賢把孫承宗整走,卻是毫無附加值,還附送了許多禮物,禮單包括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塔山、大小淩河以及關外的所有據點。

這一年,努爾哈赤六十七歲,就目前史料看,沒有老年痴呆的跡象,他還有夢想,夢想搶掠更多的人口、牲畜、土地,壯大自己的子民公正地講,站在他的立場上,這一切都無可厚非。

孫承宗走了,明軍撤退了,眼前已是無人之地,很明顯,他們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進軍吧,進軍到前所未至的地方,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無人可擋!

一切都很順利,後金軍毫不費力地佔領了大大小小的據點,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直到正月二十三那一天。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三,努爾哈赤抵達了寧遠城郊,驚奇地發現,這座城市竟然有士兵駐守,於是他派出了使者。

(長篇)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524]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寫出瞭如下的話:“我帶二十萬人前來攻城,必破此城!如果你們投降,我給你們官做。”在這封信中,他沒有提及守將袁崇煥的姓名,要麼是他不知道這個人,要麼是他知道,卻覺得此人不值一提。

總之在他看來,袁崇煥還是方崇煥都不重要,這座城市很快就會投降,併成為努爾哈赤旅遊團路經的又一個觀光景點。

三天之後,他會永遠記住袁崇煥這個名字。

他原以為要等一天,然而下午,城內的無名小卒袁崇煥就遞來了回信:“這裡原本就是你不要的地方,我既然恢復,就應當死守,怎麼能夠投降呢?”然後是幽默:“你說有二十萬人,我知道是假的,只有十三萬而已,不過我也不嫌少!”勝利之路努爾哈赤決定,要把眼前這座不聽話的城市,以及那個敢調侃他的無名小卒徹底滅掉。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已確知,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前方和後方,沒有任何援軍,也不會有援軍,而在城中抵擋的,只是一名不聽招呼的將領,和一萬多孤立無援的明軍。

六年前,在薩爾滸,他用四萬多人,擊潰了明朝最為銳的十二萬軍隊,連在朝鮮打得本人的名將劉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現在,他率六萬銳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來到了這座小城,面對著僅一萬多人的守軍,和一個叫袁崇煥的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