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201-12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201]但沒過多久,祖承訓這種妖魔化軍的行為就停止了,因為李如松收拾了他。雖然祖承訓是他父親的老部下,雖然祖承訓從小看他長大,雖然祖承訓也算是高級軍官,但對於李如松而言,這些似乎並不重要。

祖總兵被打了二十軍,並被嚴厲警告,如再敢妖言惑眾,動搖軍心,就要掉腦袋。

這些倒也罷了,問題是李司令不但容不下“妖言”連人言也不聽,祖承訓幾次建言,說軍士兵勇猛,武器獨特,戰法奇異,不可輕敵。李如松卻絲毫不理。

看到這幕似曾相識的景象,柳成龍絕望了,他曾私下對大臣尹鬥壽說:提督(指李如松)不知敵情,卻如此自信輕敵,此次是必敗無疑了。

而拜祖承訓的宣傳所賜,許多明軍將領也對軍畏懼有加(畢竟都沒見過),李如松卻又狂得冒煙,對軍不屑一顧,很有點盲目自信的意思,總而言之,大家心裡都沒譜。

只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的真相。

雖然已過去了很久,李如松卻仍清楚地記得,二十多年前,在一個又一個深夜,那個落魄的老人站立在他的身邊,耐心地告知他所有的一切:他們從哪裡來,來幹什麼,他們的武器戰術,他們的兇狠殘忍,以及戰勝他們的方法。

然後,他就離開了自己,很多年過去了,那個人的一切卻始終牢牢地銘刻在腦海中,他的博學、教誨和那滄桑、期望的眼神。

我所傳授於你之一切,務必牢記於心。

是的,我記得所有的一切,二十多年之中,一也不曾忘卻。

這一刻,我已等待了太久。

誤會萬曆二十一年(1592)正月初四,在無數懷疑的眼光中,李如松帶兵抵達了安定館(明史為肅寧館),在這裡,他見到了前來拜會的軍使者。

但這些人即不是來宣戰,也不是來求和的,他們只有一個比較滑稽的目的——請賞。

李如松的計策成功了,在他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長報信,說明朝同意和談條件,此來是封賞軍將領,希望做好接待工作云云。

要說這本人有時還是很實在的,聽說給賞錢的來了,小西行長十分高興,忙不迭地派人去找李如松。

一般說來,辦這種事,去個把人也就夠了,不知是小西行長講禮貌,還是窮瘋了,這次竟然派了二十三個人,組了個團來拿封賞。

明朝那些事兒6[1202]順便說一句,這裡的數字,源自我所查到的兵部侍郎宋應昌的奏疏,但據明史記載,是二十個人,而且事後剩餘人數也不同,這也是沒辦法,明代史難度就在於史料太多,這本書這麼說,那本書那麼說,基本上就是一筆自相矛盾的爛賬,類似情況多如牛

在本書中,但凡遇到此類頭疼問題,一般據顧頡剛先生的史料辨析原則,故此處採信宋應昌的奏疏。

這二十三人到的時候,李如松正在大營裡,他即刻吩咐,把帶頭的幾個人請到大營,他馬上就到。

馬上的意思,就是很快,當然,也是還要等一會兒。

出事,也就是一會兒的事。

李如松很懂得保密的重要,所以沈惟敬的情況以及他的打算,只有少數幾個人知曉,這中間不包括李寧。

李寧是李如松的部將,格簡單暴,天天喊打喊殺,這天正好呆在大營外,先聽說來了本人,又聽說李提督要處理這些人,當即二桿子神大爆發,帶著幾個人,這就進了大營。

一進去,李寧二話不說,拔刀就砍,本人當時就傻了眼,兩國戰還講究個不斬來使,來討賞的竟然也砍?於是倉皇之間,四散逃命。

由於李寧是自發行動,又沒個全盤計劃,一亂起來誰也不知怎麼回事,一些本人就趁機逃掉了,於是亂打亂殺之後戰果如下:生擒一人,殺十五人,七人逃走。

等李如松“馬上”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麼個一地雞,狼狽不堪的場面,他當即暴跳如雷,因為這個傻大不但未經命令擅自行動,還破壞了他的整體計劃。

李提督自然不肯干休,當即命令,把李寧拉出去砍頭。

但凡這個時候,總有一幫將領出場,求情的求情,告饒的告饒,總而言之,要把人保下來。

這次也不例外,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親自出馬,且表演得十分賣力(哭告免死),礙於眾人的面子,李如松沒有殺李寧,重責他十五軍,讓他戴罪立功。

但就在大家如釋重負的時候,李如松卻叫住了李如柏,平靜地對他說了一句話:今天你替人求情,我饒了他,但如果你敢違抗我的將令,我就殺了你(必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