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虎夔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魯直《宿舒州太湖觀音院》詩云:“汲烹寒泉窟,伐燭古松。相戒莫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甚新,其意蓋言牴觸之義,而莫究所出。惟杜工部《課伐木》詩序雲:“課隸人入谷斬陰木,晨徵暮返,我有藩籬,是闕是補,旅次於小安。山有虎,知。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摚突。夔人屋壁,列樹白桃,鏝焉牆,實以竹,示式遏。為與虎近,混滄乎無良賓客。”其詩句有云:“藉汝跨小籬,善待人。虎連里閭,久客懼所觸。”及知魯直用此序中語。然杜公在夔府所作詩,所謂“夔人”者,述其土俗耳,本無牴觸之義,魯直蓋誤用之。

又《寺齋睡起》絕句雲:“人言九事八為律,儻有江船吾東。”按《主父偃傳》:“上書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謂八事為律令而言,則為字當作出聲讀,今魯直似以為平聲,恐亦誤也。

譯文黃魯直《宿舒州太湖觀音院》詩寫道:“汲烹寒泉窟,伐燭古松。相戒莫出,月黑虎夔藩。”夔,字非常新奇,它的意思大概是牴觸的意義,可是沒有人追究它的出處。杜甫《課伐木》詩的詩序說:“督促罪犯到山谷中砍伐山陰的樹木,早上出去,晚上回來,我們有籬笆,那兒缺了就在哪兒補上,居處的地方於是能夠稍得安寧。山上有老虎,老虎也知道畏忌;如果它依仗著堅利的爪牙,一定會在天黑時錄衝捷的,夔州人的房堤牆壁,是排列著的白桃枝,塗上泥而成為牆的,當中用竹子填實,用來表示阻遏,因為跟老虎離得近,常把老虎和賓客到來的聲音混。”這首詩的詩句說:“藉汝跨小籬,獸待人。虎連裡間,久客懼所觸。”由此可知黃魯直是用這首詩的詩序中的話,然而杜甫在夔州府所作的這首詩中,所謂的“夔人”是記述當地的風土民俗罷了,本來沒有牴觸的意義,黃魯直大概是錯用了。

另外,《寺齋睡起》這篇絕句說:“人言九事八為律,儻有江船吾東。”考察《主父偃傳》,“上書說了九件事,其中八件都是談論律令的,一件是諫伐匈奴的”意思是八件事是就律令而說的,那麼‘為’字應該讀成去聲,現在黃魯直似乎是認為該讀平聲,恐怕也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