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禪師從外面回來,走到慧忍身邊,摸了摸他的額頭道:“徒兒,其實修佛信佛,不過是我佛弟子得以乘坐佛法之舟渡越漫漫苦海的行程罷了。在未達彼岸的途中,風之苦、顛宕之痛自然要折磨擾困我等凡心體。也只有那些經得住諸多劫數苦難,堅心修信者,最終方能得證菩提而達極樂佛境。”
“師父,弟子此生只怕難以真正放得下賀公主,只怕最終會辜負師父,也難達極樂彼岸了。如今弟子一人難脫苦海事小,弟子只擔心長此以往,不僅會害苦了公主和徒兒生身父母,也會連累佛門和公主的胞兄母妃,這般漫漫苦海真不知何時才能修渡彼岸?請師父指點津…”
“徒兒今世合當有此苦劫。”大禪師闔目道。
“弟子愚鈍,請師父略述一二。”
“此生,你註定與紅塵凡世有緣無份,而最終得證圓覺的機緣卻恰恰只在紅塵世間、沙場陣前…”師父似在夢中囈語般。
慧忍惶亂不安了:“師父,若弟子此生註定不能和公主團聚,弟子決不想再回紅塵凡世受此裂心無妄之苦了。求師父指點途,弟子情願一生一世守在寺中敬奉師父,一生一世清清淨淨地修行持戒,贖盡前生、得證圓滿。”師父闔目道:“不久將來的那場大災厄,佛影潛形,佛音喑寂,那時你還必得重返俗世,為我佛道場的重新弘揚而造化機緣…”慧忍禪悟著師父話中的玄機,不覺驚出一身冷汗——原來一切皆是定數,非人力可逆轉。看來他能做的只有強令自己剋制痴妄,清靜神志,勘破幻相,一心修持,以期最終能夠度公主,度自身,度眾生…
而師父的讖言中,慧忍唯有一樣尚未悟透,那便是“不久將來的那場災厄後,佛影潛行,佛音喑寂”究竟指的什麼?是天火還是地震?是人為還是神力?還是註定的劫數?
慧忍開始潛心入定後,漸漸覺得已覺到了佛那安祥溫暖的氣息,覺到了它對苦難眾生無所不在的關懷和撫…此時,慧忍便覺得自己疲累焦灼的身心沉浸於佛法清涼如水的溫潤安撫中,得到一種無法言說的自在、寧靜和滿足…
然而,賀公主的影子仍舊還會不時縈徊浮現於他的面前,侵入他的夢境,心底深處對她的那份牽掛仍舊難以割捨得盡。為了這份情緣,他還是情願飲盡天下苦難,只要最終能有和公主相聚的一天。
他求師父為自己廓清惑。
“慧忍,當年達摩祖師整整面壁九年方才得悟證果。若解脫輪迴、成佛得道那般容易,一經剃度,一入佛寺便真的就能六清淨,很快就能超脫五苦輪迴,何說修持?何來禪悟?修佛,實在是遁入易,修持難;有所悟易,徹悟難啊。”師父道。
慧忍闔目禪悟久久。
自太子兩番率兵長途跋涉,先後靖定突厥和吐谷渾之亂,邊鄙平靜,大周國外內睦,著實休養生息了一段子,也積蓄了一定的國力後,武帝決定一舉實現他舉兵滅齊的雄圖大業了。
是時,大周派往北齊的密探頻頻傳報回來——北齊天象出現異兆:皇城鄴都上空,連著幾夜有巨大慧星墜現。青州等數州數月未雨,出現罕有的亢旱,餓殍遍野,人相食…齊國太子繼位後,縱其所,驕奢逸,盛修宮苑,窮極壯麗,百工土木,夜不息,夜則燃火照作,寒則以湯為泥…
新宮方成,又鑿整座西山屏障造釋迦大像,一夜然油萬盆,巨光照天,光映皇宮…後宮寵姬寶衣玉食,競奇賽豔。珠翠垂地,羅綺鋪…
皇家如此,把持齊國朝政的“朝中八貴”個個也是饕餮放橫、貪婪無度之輩。上行下效,下面各州郡縣的地方官吏對百姓更是恣意榨取、層層盤剝。皇家的奢華,官吏的貪腐,賦役如虎加上天災人禍,民間更加生計艱困、怨聲載道…
如此種種,看來,稱霸北方多年的北齊氣數要盡了!
遙想太祖當年以一州之地,君臣一心,克勵治,對北齊和南梁邊地不斷伐兵攻城,最終與北齊並雄中夏。後來又經過多年的養蓄銳,大周國盤馬彎弓以待發,而今,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一舉滅齊的時機終於來到了!
武帝召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將軍於正武殿前,豪氣干雲地宣詔:朕自親攬萬機以來,一直圖東討。偽齊塗炭百姓、濫殺忠良,天命運數已盡。大周當替天行道、一舉滅之。朕將招攬天下壯士,訓練三軍,講武賽騎,待明黃河冰化,朕親率六軍、數道出兵、水陸併發、直搗齊境,諸公以為如何?”眾將群情昂,三呼萬歲。呼聲如如雷,偌大的正武殿回聲久旋。
武帝令內史即刻擬旨,詔告在大周境內各郡府州縣和王公封邑地,儲集糧草以備軍需,同時加徵兵役十萬,補充分編到水、步、騎三軍中,教習演練,準備發兵。
孰知,當朝廷加徵兵役的詔布宣發下去以後,各州府縣竟然相繼有奏表上報朝廷:俱言各地可徵集的青壯丁力嚴重不足,實難完成朝廷詔徵的定額。
武帝不到愕然:這幾年來,大周境內並未遇有什麼重大的瘟疫和大面積的天災,對外也並無動用大規模的兵事,對一些遭遇旱澇州郡的地方,朝廷也都親派大員盡力賑濟,各地司掌戶籍的地方官吏報到朝廷的冊笈也都顯示出百姓人口逐年遞增。如今,國家要動兵徵役時,怎麼突然出現了兵丁不足之事來?
待各州郡奉詔查明原委並稟報朝廷後,武帝不覺大驚!原來,自佛教傳入中夏以來,許多人或為躲避役賦戰爭,或為憂懼世事沉重、命運莫測,或為祈福消災,大興寺廟,求助神佛。甚至紛紛皈依釋老,為僧為道。近年來竟致佛道二教在境內成氾濫之勢。
據悉,大周境內佛道二教的寺院廟宇竟已高達四萬多所!這些寺廟無不香火興旺、信徒繁眾。各寺廟不僅擁有大量的寺產廟田、修信弟子,更擁有大量的佃戶和奴婢。僅東西兩都長安洛陽附近的各大寺院內,釋老弟子便已高達三百萬之眾,黃服之徒也已高達百萬,竟已奪大周百姓人口的三分且一。
武帝不覺怒火中燒——自賀公主以禮佛為由的抗婚之變後,又有兩位皇族女子也以禮佛為由拒婚出家。那時他雖對佛教已生出幾許的厭惡,卻並未引起警覺。以為佛道二教畢竟可以幫助朝廷教化民眾,替朝廷安撫民心。如今才發覺,放任二教的結果,竟已導致國家禦敵作戰已無可徵之夫,百姓居家耕田也無成年丁力了!
桃李灼灼的三月,武帝帶著七八個侍衛悄悄出京,一路微服潛行,分別到大周境內各大伽藍寺院暗察私訪。
一行人來到少林寺時,正趕上一場法會。
雖說在東西兩都附近,武帝也見識了各寺廟道觀香火旺盛、信眾如雲的場面。他卻沒有料到,就連這深藏於嵩山幽谷中的寺院竟也是煙火信眾如此繁盛!
剛一踏入少室山地界,武帝便被法事的盛大場景震驚了:從四面八方趕來朝拜的善男信女們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地徑直湧向掩隱於密林幽谷中的少林寺。站在半山向下望去,只見各處山路和官道之上,成百上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隊的各自攜著佈施香火,沿著崎嶇小路或是官道馬路湧向寺院。人人一臉敬仰,個個口中唸佛。未及山門,朝山拜佛的信眾們便開始匍匐跪在地上,對著山門三步一叩、五步一拜起來。
過了少林寺山門,大雄寶殿前便是**會會場。面對講經說法的主持和高僧大德們,信眾們更是無比虔誠地頂膜禮拜、萬口一聲地禱祝默頌。他們的神情眉目之間,他們的語氣心靈中洋溢著無法遏抑的聖潔敬慕,決無半點的勉強和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