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到了進風的地方一看,果然有一個圓圓的光滑的口。這一定是當初火山口被冷卻的熔岩封閉以後,非常湊巧地殘留下的一個供內部氣體擴散的出口。藉著這裡面那些光線的照明,可見這直而深,通向那遙遠而未知的遠方。

這是僅有的出路,容不得他們選擇,盛有木第一個攀上了口。才往裡走了幾步,明顯地覺重力又有了,這讓他們行動起來方便了許多。待大家全部都上來後,盛有木這才拿出了手電,帶領大家往裡走。

壁非常地光滑,如打磨過一樣,這是那些熔岩通過這裡和千百年來風蝕的結果。途中輪換著出現兩種方向的風,一進一出,在轉換之初,非常地猛烈。他們一到變風之時,不得不停下來,怕被那風颳倒了,這內外空氣的換竟如此的強烈,他們想象不到。這樣走走停停地,終於看見了前方出現了一絲光明,出口就在前方。生存的希望大增,他們都不顧疲乏,加快了步伐。

到了口一看,他們的熱情如同遭遇了外面的風雪一樣,全都冷卻了下來。原來這裡是在蓮花峰的主峰的峰頂上,再往上走不遠,就應是那死火山口了。望著陡峭的而高聳的石壁,任憑他們再會攀巖,對於這種山壁,也會無能為力的。這時真是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境地了。往上走相對要容易些,可是下來就很麻煩了,到處都是冰雪,稍有不慎,就會滑落下去。

行動不得不停了下來,盛有木想,如果映真子當初要上山頂,不可能從這兒上去,一個人上去都困難,何況還要帶著齊望嶽的棺木呢。這就說明,還有另一個隱密的通道上去。這通頂之路又在哪裡呢?為什麼麼非要上山頂去看呢?其實這也是盛有木的一個預,如果齊望嶽真的就葬在蓮花峰,決不會葬在其它側峰和主峰的內部。側峰形散而氣短,主峰內部氣太強而損主,都不宜作為陰宅吉地。唯一可用之處就是在主峰的峰頂之上,那裡定有另一番不為人知的景象。

如果當初映真子不是從這外面上去的,那麼這進出山體的唯一通道的這個圓,途中一定另闢有上山之路。盛有木在這個光滑的圓裡來回走了兩趟,均沒有發現異常之處。難道是自己猜測錯了,或者是真的沒有識破映真子的玄機,在這裡了路。如果強行從外面上山,自己倒可以勉為其難,可是其它人能否上去就難說了。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是決不會如此地讓朋友們冒險的。大家都坐在口,商議對策。望著遠處的一片銀妝素裹,彷彿天地之間,這裡就成了死寂的世界的唯一還有生氣的孤島。這時才真正的體會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

呈內高外低之勢,所以外面的雨水本進入不了裡面,才保證了千百年來那個大空間內部的乾燥。只是這口處有明顯地被水衝涮的痕跡,在光滑的內非常明顯。這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是個疑問。

盛有木順著水的痕跡往裡走,走了幾十米遠,這痕跡到此為止,沒了蹤影,這水的來路也太奇怪了。大家在那裡冥思苦想也是沒有結果,在一番沉默後,盛有木拿出了他的木劍,不知又要做什麼。

木劍之上的劍芒暴長數尺,發著猩紅的光芒,大家都知道他又運起了赤陽神功,施起了火法。紅的劍芒隨著盛有木的木劍的移動,在空中劃了一個大圓圈,往那水跡消失之處了石壁上罩去。經過與一邊石壁的接觸,沒有任何的奇蹟出現。盛有木毫不氣餒,繼續朝另一邊的石壁上作同樣的動作。也許是他的信心與他的神功起了作用,那面石壁上終於有了反應。石壁之上也出現了顏與盛有木劍芒的紅相象的紅的一大塊正方形,如一個光斑,印在石壁上。盛有木收了劍氣,那光斑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好象它正好與盛有木的劍氣相呼應。這讓他們想起了老君山下的水潭裡的那個千年魚王,它也能與盛有木的劍氣相呼應。看不他們是找對地方了,這明顯又是映真子的手筆。

可是光出現這種反應也是於事無補啊,這也不能幫助他們上到峰頂。試了幾次後,盛有木再次發功。待那光斑再次出現時,盛有木的劍尖猛然地一轉,紅的劍芒已刺在那光斑之上。手腕轉動,大家能很清楚地看他刻了一個“土”字在上面。那光斑猶如受了刺似地忽然間紅光暴長,轉而是白光耀眼,讓大家看不清了眼前的世界。

待強光消失,一切都未曾改變,莫非是空歡喜了一場。只是在那光滑的石壁上出現了盛有木剛刻上去的土字,非常地顯眼。正當大家有些失望之時,就聽一些細微的破裂之聲傳來,難道是這也要象其它地方一樣的垮塌麼,只是這一次他們又能往哪裡跑呢?前面是絕壁,後面是令人恐懼的無重力空間。刻有字的石壁處開始出現了裂紋,盛有木果斷地要大家往外撤,防止破碎的石頭落下來傷了大家。他們的擔心沒有錯,那石壁果然坍塌了下來,不象入往常的轟然有聲,甚至連灰塵也沒有揚起多少。那些石頭在頃刻之間化為無數的細沙,整面石壁也如沙雕墜地,完全沒了形狀,出了它後面封閉和一個口來。

用手電往裡面一照,其實這並不能稱為一個,最多隻能算是一條大的裂縫,上下開裂,底部也算平整,能讓人可以自如地在裡面穿行。其狀曲折分枝,蜿蜒向上,前面不知繞向何方。難道它就是通向頂峰的路麼,驚喜而不安的幾人在盛有木的帶領下就從那裡進入,期望去領略那未知的險峰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