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背景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棄守長安的前因後果,本來北衙六軍十萬眾加上南軍五府三衛以及關中地區州縣戍軍至少有兵甲三十萬以上,別說守,就是出兵也綽綽有餘,但實際情況是,南軍二十萬長從宿衛纊騎大部分是一年三番輪役,平時執役的只有三分之一,而關中久無戰事,在楊李兩大宰相人內,軍中舞弊成風,虧空吃缺,貪墨軍資者盛行,而稍微善戰的士卒被調走,在對南沼三次天寶戰爭中前仆後繼死傷殆盡,其缺額也成了吃空餉的機會,而不予增補,導致現在許多建制還沒有恢復過來。北軍監製倒是完好,但在英王宛和高仙芝的組建討逆大軍帶走了神武兩軍,哥舒翰為了籌齊抗擊叛軍的潼關十幾萬守軍把剩餘南北軍連同各州府縣的地方守備軍都調走了,只留先京城維持治安的少量軍隊,而南軍裡許多人充名額混兵糧吃還可以,一聽打戰早全跑光了。以至於潼關失守後,若大的長安城只剩下七千羽林軍和二千宿衛可用,相對數十萬叛軍,力量懸殊任你再怎麼城堅牆高也手不住,再加上逃亡路上又跑了不少,才落到今天這個窘境,經過我的一路收編,又湊萬多人。
這時代的主力步軍主要構成是槊兵和刀牌手,前者配備步槊(帶斜刺的槍)、矛、鉞、戩、戟等長攻兵器,後者配備大小各式盾牌和刀、斧、寬劍、錘、鉤等短戰武器,穿的主要是金屬和皮革制的鑲嵌甲。騎兵穿的主要是前後接合的兩鐺鎧。配備身杆稍短有握槽,尾帶可以倒地上的短刺的馬槊(也就是所謂的槍騎兵)針對遊牧民族正面具有強大的衝擊力,但迴轉和機動稍遜於短兵快遊牧騎兵。在邊軍中還有類似遊牧騎兵配備由蕃兵和義從組成的胡騎營,以及放犯組成的泅營。唐代的士兵沒有什麼嚴格的兵種區別,除騎兵外所受的訓練,基本上都可以通用。作戰能力平均。差別的只是武器配備的不同而已,因此也沒有單一配備部隊,就是以弓弩手為主的生營也會配備上150名的槊兵和刀牌手組合大隊,作為近身的掩護。而屯騎和越騎組合中也會搭配少許高機動的胡騎充當斥候和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