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六十六章推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著行程的繼續,進入青海的各種異樣紛雜的心情,到了最後只剩下幾個字“荒涼,廣闊”廣闊者顧名思義,就是地方空曠平坦至極,雖然也有長著稀樹的地形起伏和丘陵,但是絲毫不影響視野的開闊,天空及其澄淨透澈一下可以看出極遠,就像那句話說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水是清澈透骨的,豬是…

恩恩,話說回來,但不管高天雲又彷彿觸手可及,但是不管你走多遠,天邊一點白的山尖,永遠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荒涼,倒不是說青海之地都是沙漠戈壁不之地,而是人煙稀少,走上十幾天依舊是人跡罕至的荒涼,一天大部分的時光所能見到的是大群小群的野生動物,聽到的盡是鳥獸蟲鳴的自然之聲。

有野駱駝、野犛牛、野馬、野驢、黃羊、藏羚、盤羊、白鹿、黑頸鶴、蘇門羚、黑鸛等甚至還有幾隻類似豹子一樣的東西,低伏在草叢中冷眼窺視著,然後驚起一蓬追逐的塵煙。

夏季,正是他們繁衍生息的季節,甚至看見人也不怎麼害怕,只有騎兵奔騰起來的咚咚咚震響,才能讓他們稍稍飛奔避得遠一些,卻又停了下來,好奇的豎起耳朵,打量著這一邊被鋼鐵和金屬武器包裹起來的隊伍。

隨著甲片掠過草尖的沙沙聲和車轍碾碎花草汁的新鮮氣味,走過的道路很快被野草和夏花頑強的淹沒在一片斑駁闌珊的綠意之中。

我的親兵一路放到了十幾只野牛,套獲了一小群矮腳野驢,下了一大堆野鴨和大雁,最後收穫了上百隻類似藏羚羊的動物,準備回去給我的女人們一人做一套從頭到腳的行頭,相比需要保護的後世,在這個時代這種東西幾乎到處可見,也本不怕人,成了涉獵比賽的目標了。

本來想抓一隻豹子什麼,給小丫頭的動物園裡增添點成,可惜一直沒遇上合適的。

大莫門城下,正在大興土木,這裡將作為重新規復的青唐都護府後方,隨軍的勘務人員已經留下來,奉命進行地理勘探,尋找水源和礦藏,對土地的成進行評估,以決定將來可能的駐軍和屯田的規模,並按照河和山川的走向,儘量用相對便利的通連成一線。

而我正在用一種閒曠的心情,聽取直屬工程總隊的彙報。他叫韓道昌,原本是將做大匠的世職吏目,因為家世的淵源,對組織土木工程特別有心得,天寶末年到成都後就被招募進軍中,稱為第一批軍屬工程團的成員,轉眼已經是頭髮泛白,身背佝僂。

“你們打算在青海修築鹽道?

”我挑了挑眉頭,饒有趣味的道“不錯正是鹽道,軍司的人已經勘驗過,本地鹽湖所出的鹽沙,雖然不能食用,卻是可以用作路基鋪面的…”所謂鹽道,最早誕生於西北的鹽池產區,傳統模式下夯土的路丕,用打碎的鹽塊壘面,然後一邊鹽水一邊打地基的石墩砸平,最後平整起來很嚴簡單,再潑一層鹽水,讓繞讓風和照自然風乾結晶,就是一個硬殼子路面。

相比傳統的土路,這種鹽路維護的建造成本相對低,就是怕水怕,馬上變得鬆軟酥脆,只是西北大多數地區一年到頭降雨很少,真正要維護起來,也就夏季麻煩一些,此外山中的路面,還要擔心可能被夏季融雪臨時產生的溪所沖垮,需要足夠的人手來定期巡視。

“此外北線的鄯州油路,現在也應該開工了…”我哦了一聲,按照他的說法。

鄯州油廠已經回覆部分運行了,鄯州成收復後,連城池都沒有修繕,就先著手做這件事了,因此恢復了部分油渣(瀝青沉澱物)的產出,這些油渣是鋪路的上好材料。

用大塊碎石做底層,覆蓋以較小的碎石填充間隙,再鋪上一層卵石蓋上泥漿和沙土,整出個麵,最後才敷以熱瀝青,用牛拖的石磙碾平自然冷卻就成了一段路面,除了瀝青外,由於道路多數靠近河,材料來源除了瀝青都相對容易獲得,只是需要的勞役數量較大。

古代的道路其實要求並不高,相比後世動不動要經歷十幾噸數十噸載重大卡車考驗的標準國道公路,這種結構簡易的原始瀝青路,承載數千斤馬車的載重就足夠了,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古巴比倫的蘇美爾人,就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造過類似的瀝青道路。

第一條實驗的道路,就是油廠通往鄯州城的道路,後來又在是斷時續的投入下,慢慢延伸到蘭州,現在正在修建的,是鄯州通往月山的赤嶺道。

目前的進度,只要有足夠的原料,在平地上一天鋪七八百步,遇上河草澤就得重構路基,另架便橋,到了山中按照坡度和彎度的要求,就縮減為一天數十步到上百步。

按照他的說法,目前加熱瀝青油渣,用的是柴草和瀝出來的浮油,效果不是特別好,最好能找到火力更持久耐加熱的石炭,就更好“正在尋找石炭…”我想了想,鄯州接近後世的青海省西寧市,應該有煤的礦藏,我還記得當年上大學時,有看到過關於西部礦業在西寧附近開採天煤礦,開出可燃冰的一個新聞。回頭去翻翻那本地理圖冊,也許可以給他們一點啟示,上面的線標和圖表,目前還只有我看的懂…

巍巍崑崙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長江、黃河還有更西南端的瀾滄江之源頭,都從這裡開始,因此這一代,自古亦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咽喉”等稱謂吐蕃據有青海之後,就可以在這裡養兵和修整,並獲得足夠的戰馬和騎兵的來源,每當吐蕃準備大舉入寇低地,這裡就是最好的集結地,來自五茹十八域各地的王臣和封臣,各家的宗貴領主,帶著軍隊和協同的附族、庸奴,直接彙集到青海,與贊普或是代表贊普領軍的執政、大臣進行宰牲會盟,分配任務和整編軍隊之後,再大舉進掠。,如果吐蕃國內遭受了災荒,則可以讓受災的宗貴家族,或是部眾,遷徙到青海來就食放牧,休養生息,待災荒過後返回領地。若是吐蕃作戰失利,退到青海也可以在這裡修養一段時間,養好傷口恢復馬力,再返回國內的領地和駐地。

只是這次怕不能讓他們如願了。

定下在青海玉唐人周旋,拖到冬季再說的方略之後,內大相達扎路恭,重新召集宮內諸王臣本官,分署國內要務,吐蕃自內大相、副相、小相以下,亦有類似唐朝六部的行政官,主要是屬於鍍金大銀告身和小銀告身之間。

分別是掌管贊普王朝全國財物和商貿的安本,主管畜牧和農業生產的‘畜本‘和‘農本‘;統計所有財政經濟情況及計算軍費收支狀況的‘大孜巴‘;贊普徵收差稅的‘差本‘;贊普儀仗隊和侍衛隊的武官‘騎本‘;負責提供贊普飲食起居等生活的‘森本‘;以及國內富有知識賢人組成的‘噶要蓋卻巴‘。

“目前,我們的兵力和勞力都嚴重不足…”吐蕃騎本兼外相管赤桑道“便是這一個月,也只是將這六萬將士,重新武裝俱全,變的才堪使用而已…”

“其中一萬兩千員是國內最後一批徵集的暗軍,…雖然壯,卻沒有大戰的經驗”

“還有八千名娘氏舊部,雖然贊普已經赦免其附逆之罪,但是才拍下去的曲堪和曲堪勒們,還是難以指揮如臂使的…”

“其他的六萬人馬,至少有一半,是青海各部和留在大非川修整的各家帳下,挑選出來的健兒,但是甲馬相對差一些…”

“剩下的戍邊東岱的殘部,才是最可靠的…可惜他們對唐人的火器,心有餘悸…需要時間來重新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