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會江陵第四百零三章後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後,在朝堂上出手的卻是那位最年輕的新科宰相李峴。

由他擬製曰:“比緣軍國務殷,或宣口敕處分。諸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並停。如非正宣,並不得行。中外諸務,各歸有司。英武軍虞候及六軍諸使、諸司等,比來或因論競,懸自追攝,自今須一切經臺、府。如所由處斷不平,聽具狀奏聞。諸律令除十惡、殺人、、盜、造偽外,餘煩冗一切刪除,仍委中書、門下與法官詳定聞奏。”原本府縣按鞫,三司制獄,必詣李輔國取決,隨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現在全部被罷置。

但是李輔國依舊可以侍直帷幄,宣傳詔命,四方文奏,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依然一以委之。並保留了賜常居內宅,專掌兵的要職,宮中制敕還是必經銀臺門的內侍省押署,然後方可施行施行,宰相百司非時奏事,李輔國仍皆受關白、承旨的權利。

大理寺卿盧全中以怠於政事,貶嘀外州,以鴻臚寺少卿權衡繼之。又命侍御史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協助權衡清理大理寺積年的舊案,當然具體針對的是誰,可想而知。一向阿附李輔國的御史若虛,雖然沒有被直接清算,卻發出朝廷中樞,一時半會回不來了。有她這個例子,剩下的其他人,就算有想要巴結討好中貴的,也不免要收斂了許多。

雖然對李輔國的地位沒有什麼損傷。但是倚位爪牙地察事廳一下去了兩個得力的臂助,又被消奪干預司法的濫權,李輔國本人也低調的跑去養病,也算聊以安的結果。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靈犀,剛剛恢復右監門衛大將軍頭銜的高力士,也在南內杖殺了一個叫苟兒的貼身小黃門,理由是盜賣宮物,但稍微知道點內情的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託辭,象高力士這個級別地身邊人,本身就是一個肥差,各種外官呈遞的收入就很豐厚,本不用頭腦發昏的去盜竊什麼宮廷物品賺點小錢。只怕他偷得是其他的東西。

而清風明月正在追查的事情似乎也於監門衛有關。

所謂左右監門衛,就是掌管皇城宮城之間諸門衛及門籍地軍衛,與負責巡城街的金吾衛,以及“掌執御刀宿衛侍從”的千牛衛一樣,都屬於在京城執勤的內六衛之一。無論南北軍衙,但凡進入宮廷裡執勤的宿衛士兵。除了刀外是不允許自帶其他武器,所有兵杖鎧甲都是由監門衛配給。

同時。還掌管各種宮廷物料出入地登籍。文武官九品以駕仗及監門衛。衛以帳報內門。凡朝參、奏事、待詔官及扇儀仗出入者。閱其數。以物貨器用入宮者。有籍有傍。左監門將軍判入。右監門將軍判出。月一易其籍。如果想要把什麼人和東西藏在宮裡。基本是無法繞過監門衛地。

相比之下。原本就掌握南內庭前五杖三班。和政公主地駙馬柳譚。以佐領千牛備身。進為左千牛衛中郎將。就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千牛”本為刀名。言刀之銳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備身邊。後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衛人員。唐代設左右千牛衛。為內六衛之一。皆以千牛備身之名。管理由勳貴子弟出身侍衛人員地軍籍。

另一件事。

我一直讓人暗中關注地魚朝恩。被指為安東觀軍容觀察兼藩撫使。即動身去代天子巡閱安東各軍。等於變相地放了。安東那麼大塊地方藩漢錯雜。周邊各國番族勢力都有手其中。東西兩路駐軍。無論是河東系。還是龍武系。都不是好惹地。

李輔國本來是高力士地家奴出身。因為小心侍奉。低調做人表現好。才被賞給了太子發達起來。有了權勢後。他也不客氣起來。處處壓過高力士一頭。沒有絲毫對舊主地恭謙。現在魚朝恩過於親近太是正常地…

可惜到底是誰洩了沈夫人地行蹤,還沒個下文,因為當時隨身的人員都死在街道地亂戰中,作為內長史的溫哲,只能按照最原始地法子,憋著個勁逐一排查近期府上人員出入往來的接觸記錄,象紅眼的瘋狗一樣盯誰咬誰,的府上有些人心惶惶。

可惜,我沒在外面逍遙兩天,在扶風剛和李嗣業喝杯茶,就接到京城召還的旨意,看來是許多人對我一直遊蕩在外頭實在是不怎麼放心。當然官面上的理由還是很正當的。

朝中有人提出要求,將在西域四十四國新開設的,由各種邸店、質鋪、錢櫃、行棧聯合發展起來大小飛錢票號,納入戶部的管理中。

結果禮部也馬上提出類似的要求,認為這些藩國的經營業務,應當屬於禮部的範疇,其業務在東海、南海藩諸國,已經成例。

然後是掌天下錢穀金諸貨幣的太府寺少卿張光奇,也突然跳出來爭取類似的權益,理由是太府寺正在統一天下分散在鑄錢使、鹽鐵轉運使、諸道節度使、州府刺史的幣造權,並認為這些涉及通事宜的勾當,當屬鑄錢使管轄的各地錢監一類,要求參與監管的權利。

朝廷突然對西域四十四國重視起來,當然這種重視,是上的,朝廷的千頭萬緒的事多要錢的地方多,國庫實在窮的要緊,西北朝廷當初為了湊集前方軍費,通過直接干預組織國家規模的貿易,已經嚐到了不少甜頭,在多條漫長的東西貿易線上,四十四國本身的商業價值。開始進入朝廷地視線。

這些年,在安西都護府增設營田、度支、轉運諸使,又敕命禮部派宣撫官常駐其國,主持上供朝貢事宜云雲,當然,這也只是官方的說法。西域最大最富饒的高昌、龜茲、疏勒、於滇列國都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這些沙漠綠洲上的城邦小國,能夠保留下來。純粹是為了在列國朝貢的時候,用來湊數和充排場的,並不指望蚊子腿這點的。,但是西域作為東西方各大文明諸國各族地通要衝,可以繞過戰爭敵對狀態下的限制,在不損朝廷的臉面的情況下。直接從吐蕃啊、大食什麼的那些敵國中,為朝廷套取急需地金銀和錢幣。於是也誕生了一大批以官授週轉經營發家的新貴商賈,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是胡人,按照族類又分作好幾個群體,勢力最大還是昭武九姓的慄末人。他們有先天的地理和人脈優勢。

他們甚至有手段從天竺販糧,穿過親附吐蕃或是大食的勢力範圍。輸送到河中資助軍用,再從河中各族販駿馬牛中,再用朝廷回憑地官票,優先採買中土製定出口瓷絲紙茶鹽糖酒等貨物,完成回程。

由於作為新科禮部尚書的賀蘭進明,要想與身兼政事宰相身份地戶部尚書苗晉卿。爭奪部門的利益,覺得分量和地位還差了點。於是毫不客氣的把我也拉下水,提出可以採納我作為輸邊模式首創和發起者的意見。

但是,我回來的路上。居然被人攔截了,當然不是那種具有威脅意義的攔截。而是附近地天興縣令孫鎣、縣尉謝夷甫,率領治下父老,站在我車隊儀仗必經的道路中間,守株待兔堵住了我地去路。

涉了好半天,才明白,這兩位敢擋住我去路的縣令、縣尉大人,帶著他們地百姓是找我告狀來了。

要知道,官僚體制內許多人害怕和龍武軍大道,因為龍武軍雖然不排斥和忌諱潛規則,但對往來數字拿捏的準和明確,對任何部門來說都是相當頭痛地事情,要知道無數的下層官僚、胥吏,就是靠這賬目數據上的模糊邊緣,混吃飯的。雖然無法絕上下其手的可能,但至少增加了貪墨舞弊的成本。

而且如果把抓到小辮子,後果很嚴重的,因為龍武軍的人是不會老實的遵循正常官僚體制內的規則和手段,來解決題的。至於告狀,更是破天荒的事情。

按照官場的體制,除非有強力的人士包庇,否則越級上告是個大忌諱,這可是關係到前程問題,為官一任,無非是為了錢途和前程,特別還是文官向高過無數級武職請命的跨界行為,他們這種聚眾攔截軍隊的質,說嚴重了就是煽亂,被御史糾舉上去發揮一下,罪及全家都不無可能。

因此,反正我也不急,難得以好奇的心情,破例接見了這兩位很有勇氣的縣令和縣尉大人,當然說是告狀,實際上更像是一種變相的抗議,原因是近年地方上與軍屯莊的矛盾衝突。為此,他們還準備了一本厚實而詳盡的調查記錄。

原本武裝還鄉團有組織的遷回觀眾後,也佔據了大片荒蕪的土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軍管質的田莊、除了傳統的種植業,還經營者各種特的礦山、燒窯、營造坊、工房、養殖場、林場等等,作為龍武軍的後勤基地。

雖然實行的是軍管,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的子過的要比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要滋潤的多,因為他們佔據的土地和山林,都是關內地區比較好的位置,而且雖然他們承擔的賦稅比普通百姓還要多上軍隊的那一份,但是卻少了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也不用承當從鄉、裡、縣、州層層過手造成的各耗,只要一次齊稅賦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足了公糧之後,剩餘的產品無論是自用還是市價易,大都綽綽有餘,而且龍武軍對軍屯莊內的各種農副產品,實行保護價式的收購制度,還有定期的商隊進行易,因此還鄉團的軍屯戶們手頭往往比較寬裕,每年還可以舉辦各種節慶活動。

此外,由於軍隊的背景,地方上各種名目的攤派徭役,也不敢找上門來,如果有人是在不長眼這麼做了,很快就會有三五成群的軍人,找上門去喝茶談心,當著全家老小的面,讓對方深刻領會一番,亂打軍屯莊的主意就是在拖龍武軍的後腿,拖龍武軍的後腿就是在給朝廷的臉面抹黑,給朝廷的臉面抹黑就是對皇帝大不敬之類的大道理…

隨著地方上百姓陸續自發的遷回,他們組成的村落,與先行開發的軍屯莊,因為田界、水源、河道、溝渠、堤壩、林木之類緣故產生的大小矛盾,也開始頻頻發生,不過由於軍屯莊的特殊背景,對上那些地方百姓,無論數鄉黨械鬥還是明面上打官司,大多數時候都是奈何不了他們的,對地方官府來說,在管轄上也變成了一個難題,因為他們對軍屯莊子,沒有明確的職權規定。再加上莊子裡同時也安置了一些傷殘老軍和軍人家官府多數地方官員為了安定和諧著想,多是抱多以事不如少一事的念頭,含混過去。

因此,也滋生出令一些弊端,許多百姓,通過各種關係和門路,千方百計的想加入莊中,而一些軍管的莊頭,也開始利用莊子的特殊地位謀取私利,乃至偽造名冊收容投奔的同鄉親黨,甚至私自容留庇護一些被官府追查捉拿的人,由於唐代初期,對軍人相當優待,不但授永業田,還免各種租、庸、調,陣亡或失蹤軍人的家屬享受同等待遇,殘疾軍人待遇不減。

而士兵服役在外的期間,其家人也要按照服役距離的遠近,減各種比例賦稅,甚至可以直接免徭役的,由於唐律規定士兵服役的年齡,在18-60歲之間,因此這種恩及家人的優待,理論上也可以終身的。此外,早期唐代對外的開邊戰爭一直不斷,同事也不缺乏獲得戰利品和功勳的境遇。

因此唐代早期軍人是一個讓人羨慕乃至趨之若鶩的職業,許多蕩子和遊俠兒遠赴邊關投軍,也是為了類似的理由,雖然高風險卻也是高回報。

這種優待卻也是後世所罕有,要知道在宋明那些所謂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時代”只有擁有功名的士人階層,才能夠擁有免稅賦除徭役的特權,在大多數時候,地位低下長官變相的奴僕和財產。

但到後來,這種優待,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土地兼併的益嚴重,而逐漸變得名存實亡,許多將領通過隱瞞陣亡士兵的名額,吃他們的空餉,而地方上士兵的家屬,由於失去了土地,變成士門豪族的附庸,優待也變成了一句空話,當兵也就變成一種畏途,府兵制度也因此徹底崩潰。

不過在龍武軍中,這種制度卻被比較好沿襲了下來,事實上只要龍武軍存在一天,就沒有人敢對數量龐大軍屬提出賦稅徭役的要求,因此成為龍武軍的軍屬,竟然成為某種逃避繁重賦稅徭役的捷徑,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冒充頂替的情形。

現在變成另一項弊端,有動機不良者,花大價錢買通關節,憑這個身份對抗官府,雖然龍武軍內部監管嚴密,但是對於軍屬這一塊,就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