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江陵第三百二十四章故舊與新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於是因為戰亂結束,剛剛重回到長安,卻絲毫不知情的舒家三姐妹,變成了燙手的香餑餑。就和大多數三肥皂劇一樣,想借助這條捷徑,少奮鬥幾十年的大有人在,只是苦無這個機會和理由。所謂的親情什麼的,在巨大的功名富貴誘惑面前,人就不免被扭曲了。
結果孤苦無依的姐妹三個回來發現,殘破的家園已經無法犧身後,又不敢公開身份,改去三原縣投奔當地親戚,據說與姐妹之一有關的母舅家,人家也是個郡望大族,對落難的姐妹很熱情也很歡,雖然年長的大姐比較有城府也比較警惕,但是還是在種種溫情和優待中,還是放鬆了警覺。
等人家一一摸清了狀況,難過的子也就來了,先是旁敲側擊的暗示,被婉轉的拒絕,隨後就翻臉開始威利誘加恐嚇軟,各種手段來婚了,原來三個姐妹的歸宿,早都被這個家族內部給瓜分好了。這時候,所謂親戚之情,在人的慾望面前,就格外可笑了不過一直追隨她們的那位老奴,也不是等閒人物,姓左名車,是哥舒翰兒時從部落裡帶出來的拌奴,據說哥舒在前方縱馬槍格殺敵人,他就快步緊隨其後,象歷史上的秦國公士一樣砍頭取首,雖出入千軍萬馬中而不變,頗有趙子龍身後一小兵的風範。
雖然舊傷未愈,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但他還是打倒了眾多的圍堵者,用最後的努力,讓三姐妹逃出來,不過人家家大業大的到處都是耳目。沒跑出多遠,又被當作逃奴,給抓回去,只有最小的妹妹換上男裝,得以躲過追捕,跑三原縣出來求助,可惜哥舒家在京師已經舉目無親了。孤零零地一個小姑娘那裡懂得找什麼人,好容易才在街上行人談論的文抄中,找到一個熱心的鄰居的名字。
因此之前已經找過老人杜甫,但是不巧這位熱心的老先生,他跑出去巡視豐水的河堤工程,水利工程向來是需要長期而持續不斷的投入才能慢慢體現出作用地。急功近利不得。更沒有快速見效的捷徑。也只有這位老先生才與這個大的熱情,不顧老大的年紀和一群官學勘察科的學生、連同軍屬的土木工匠同吃同住。整天混在一起。
僅僅是為了實現他那“安得廣夏千萬間,天下寒士具歡顏”地理想和期許。杜夫人放心不下他地身體,也隨行去照顧了。
撲了個空後,又想辦法找到了父親在世時唯一記得地前書記官高適,可惜高適此刻正在草原上帶隊練兵,自然又是尋了空;再打聽到另一位舊部解思的時,已經在街頭了兩天了。可惜他正在河東剿匪。一連跑了數處碰壁後,才抱了萬一地指望。由人指點展轉找上我這個名義上現任“哥舒舊部”的領袖。
偏偏我又剛巧出城去北苑打獵了,於是出城來找,可惜北苑是個很大的地方,叫她這個小姑娘到哪裡去找,因此她無奈之下,只能用最苯的辦法——守株待兔,躲在我將經過的城門下等了一夜,直到早晨才人大隊人馬的響動驚醒,不顧一切的跑上來。
但這時候已經是聽完她哽哽咽咽地敘述,眾女如何同仇敵愾地不消說,我一想到這家漂亮的女人,白百要便宜鄉下土財主,如何義憤填膺讓程十力拉上一標人馬上三原縣去抄家救人也不用說。
小姑娘攜兒被我地女人們拉下去陪著說話,“大人,這是好事啊”崔光遠湊上來,眼神閃動著說道“哥舒元帥雖然甚故,但在軍中已經承情懷恩無數,大人如果能就此繼承其衣缽和名分。,軍隊也是講資歷輩分淵源的地方,有時候一個名分能頂很大的作用。要直到至今安西草原之外,還有姓哥舒的族人和部落在遊牧,而且哥舒翰的母親,是現任於滇國王尉遲勝的姑姑。當然了我自詡為哥舒的接班人,如果要繼承其衣缽,怕是要連他的女兒一起接受下來,如果有了血緣的紐帶,就更加名正言順。
“挾恩以就範,那我不是和人家欺負孤兒寡母的一個路貨了”我當場沉下臉來,不過,那對姐妹我也見過幾面,哥舒雖然是個形象威猛的人物,但他的女兒正應了雜才是最好的道理,的確很有些動人顏的。
“我只是覺得,這個名分,如果落到別人手上,…怕又是…”他這典型的馬基維雅主義的最大利益化思維,哥舒的女婿這個身份,如果落到體系外的什麼人的手上,那很容易成為被朝廷加以利用,進而衝擊乃至滲透我這個體系的契機和突破口,最後就是我一併接受下來“夠了…不要再說了”雖然明白這個厲害關係,但想到要為政治需要去迫別人,我還是象吃了只蒼蠅一樣的難受。
“還是請那位京兆大人來一趟,更加妥當一些把”雖然被我反駁了,崔光遠臉不變,又出了主意說。
“好書,真是本好書”崇仁坊清壁樓上,長鬚的長者輕輕嘆道“不就是一本風物誌麼。
身邊的年輕人有些不已為然,這些天,這位叔父公務之餘,經常帶他來崇仁坊這裡收羅一些新書舊本,各種孤本殘卷也見的多了。
這一本書半翻著躺在桌面上,邊的黃麻硬紙,字跡也相當的糙,用廉價的細麻線裝訂的參差不齊,這就是市上充斥一時地盜拓版書。唯一的優點是便宜。
卻見長者沉下了眉頭,慢慢嘆了口氣說“承禮,我知道在這一代子弟內,你與大房的承義最是好…”
“但是家主百般託請我帶你出來赴任,是為了培養你的見識和閱歷,餘公餘心,不要因為私怨而影響了你的對意見正常事物的判斷力…
顯然長者甚有權威。年輕子弟頓然垂手低頭,一副聆聽受教的模樣,畢竟對他來說,相比同樣盛名在外地另一位伯父,這位叔父更多一些機變圓滑的手腕。出來時特地被代過,一切都要聽隨吩咐。
“承義在劍南的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僅僅光看表面。來斷善惡喜好…將來又怎麼支撐起你家的門戶…
看著年輕子弟的沒有多少聽進去。卻依舊恭敬的樣子。長者嘆了口氣,也不糾纏這個話題。
“我問你。你還看出什麼來了麼…”
“這是一本前所未有地奇書”
“不錯,這本《歷代胡夷史志考》正是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奇書…”這叫做《歷代胡夷史志考》,從另一個方面說,是一個宏觀情報學工程,囊括了歷史中幾乎所有地外族歷史風貌。
史無前例的專門考證外藩歷史和淵源地系列研究。要知道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自居為天朝。對這些這些外族的印象。不過是與野蠻、愚昧、落後聯繫在一起,輕蔑和鄙視他們。而不是瞭解他們,針對他們,更沒有人專門為他們編一部史,這書浦一問世,就掀起不小的風波。
主要素材的來源,一則是歷代的典籍,包括正在進行的編書修繕工程,一則就是各地地商人,但凡進入長安地,都要將在外藩的見歷,寫成材料上來。積少成多,也相當可觀,畢竟太平娘竟時,長安地商人來自天南地北,他們以及相關的人員,數十萬計。
從秦漢時的西戎、北狄,匈奴,到南北朝的烏丸、鮮卑、碣胡,到近世的吐蕃、突厥。算是一部,跨時代的草原編年史。
“表面看,不過是一個類似多人遊記的風物誌式大雜燴,但深度其中,你就會發現這是對那些胡族起源,發展、興盛,詳細考據。生活習俗,生產方式,生存環境,都有專門優劣得失的評判和著述。”長者結論道“堪承一本外番全書志。
“此書尚未完結,尚在繼續補完…有償懸賞提供素材,並招募有志之士,共研教之”唸到後文。
“光這份用心就足夠了。
“這還只是一本而泛之的大致綱論,對民間普識開智已經足亦,但真正對應的祥解正本,只有京師大學堂和武學裡才有。
“據說還有專門的回紇篇,吐蕃篇,已經刊行,但只在軍中傳發…相當部分素材,是派人以各種名目,深入胡夷世居之地,親身取樣而來。
“著此書者,當為外族大患,而全力除之眼中釘了,…”
“國人若有善用之,所謂料局勝算…有心的話,進可定百年之勢…退可守數十載之大成…
“況且,那人總綱此書,未嘗不失是以書明志啊…“我希望你能也參與其中。
就見一個家人,沖沖跑過來說“老爺,梁開府剛派人過來,請老爺到府上一續…
重要情節,捱罵我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