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篇第一百一十七章營造與建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然,我做這一切的立場,都是以利益為中心的,沒有錢賺的事情誰肯做啊,在沒有選澤的情況下,被人剝削總比餓死好,這些飢寒中人的要求也是很低的,只要有個安身的地方,下頓有個著落,就是被役如牛馬些,也能忍耐的。
工坊的周邊,堆砌的密密匝匝如蜂巢一般的事物,便是那些工人的搭就的簡易棚窩,雖然簡陋了些,用了沼土、石灰、紅泥的三合漿,搗壁封塗了縫隙,到了冬天也不怕漏風,這也是組織民最早進行的工程,其規模也隨著作坊,不斷的擴展,乃至至今相當部分還在熱火朝天的建設過程中。
通過溫江縣的新源水的支渠,大量的砍伐自西山的竹木可以直接順飄下,為營地源源不斷的直接供應了大量的建材。
那些場坊其間,穿分佈著明渠暗溝大小水池。還修出碎石鋪的寬敝馬道和車轍。用從層石牆街壘分成眾多的層次分明大小區域,隱然一個新興工業區的雛形,有詳細的規劃,不但可以供用水、防火、防盜,要是有了變亂,還可依房壘做防禦之用。規劃是可以容納人數萬到十萬的所在。
每天,天剛發亮,鳴鐘而起,敲鑼而止。憑工牌出入,供應三餐的大鍋飯,雖然是最便宜的雜米糧,但管夠。七一輪休,出營地,還有微薄的工錢。這是統一的規矩,倒是讓許多人心滿意足,巴望長這麼下去也不賴。
沿著車馬道,再進去一些,大片木牆圍柵還有人值守的場地,便是官辦的事業,劍南是個大道,物產豐富,作為唐代手工業有關的將做,軍器、少府、都水四監,在劍南都有相應的設置,有現成的匠戶、場地、技術等基礎和底子,因此鄭元和的工賑之法,多落實在這些上頭。
這其中,便要說到唐代的社會生產形態,唐代官府手工業門類眾多規模龐大。不但有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層行政經營管理系統。而且建立在封建統治基礎之上。按照政府的需要。生產幾乎無所不有的。具有典型的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
唐代官府手工業的主要經營管理體系。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鑄錢監等構成了,負責不同的生產門類。其勞動力組成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官奴婢和刑徒、徒、番戶、雜戶,因犯罪等原因而成為國家的勞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罪人,刑戶。官奴婢常役無番。番戶一年三番。雜戶二年五番。每番皆為一個月。
另一部分是徵自民間的各類工匠和丁夫,屬於隨需隨徵的國家徭役體系的。如軍隊出征,可以徵發地方工匠乃至行會組織,組成隨軍匠營服役,是為“官士農工商”五民中工屬匠戶之義務。
這些省臺諸監基本掌握了大量的勞役資源,光少府監一家,在京畿所屬的官奴婢和刑徒、徒、番戶、雜戶等就有六萬之眾。
不過自從長安失陷後,這些構建多已經名存實亡了,因此當以工賑之法的名義恢復重建起來,也大量的民提供了一條可以寄身的出路。先後通過軍中募兵招夫納一部分,民間的田地莊園納一部分,官、私營造又納一部分,事實已經大量空了民中的主要青壯力量。
其間林立遍佈的甲、弩、車、器、木、漆諸坊。從刀劍、斧鋮、甲冑,到紙筆、茵席、履之物皆有所造司。
最顯眼的,莫過沿水一排巨大的水輪,滋滋呀呀滾動,這便是工場的動力來源,利用水力通過槓桿軸承齒輪,帶動一些衝壓鍛造車磨的機構,效率何止百倍。
不時可以看到偌大的高架,在水力的拖動下,將石胎包鐵的大撞錘,緩緩升到高處,然後閃電一般呼嘯飛落,鍛的一聲巨響,震的地皮一陣顫抖,餘音嗡嗡的。如螞蟻般的匠人們水般的送料進去,又如水般的運出來。
一件甲所需的數百甲葉,轟隆聲中哐襠一下就在模具上成型了,另一些則通過旋葉,化為強勁的風力,鼓的那些大小煙爐裡,直冒出滋滋耀眼的青灰火。不過由於材料的限制,這些輪機的構件主要還是以木製為主,只有在一些承力的關鍵部位,才有鐵套鋼金屬部件。雖然選用的是多年成材最堅硬的槍木,但運轉上2-3月,還是就得重新更換。
唐人工匠的創造力,出呼我的想象,就和那改進的弩一般,我不過是說了些大概的意向,匠戶營的那些人,就能夠憑藉簡陋的工具,硬是鼓搗出類似原始衝的東西,雖然極其陋笨重,但已經能夠以人力乃至水力為動力,對器具進行一些簡單的“刨、銑、鏜、衝、鑽”的作業了。
越近核心區域,防備的越是森嚴,不但有明光紅纓的甲士警戒遊走左右。暗中還有一些形容悍的漢子混在人群中,卻是便裝的戒哨。見了我紛紛恭恭敬敬行禮致意的。
最早那些路上招募來的萬把隨軍義勇,都是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青壯,各分給衛伯玉、高達夫一部後,又考拔補充新軍剩下的,都充入了要求嚴格的核心區域,諸如軍器場坊之類要求保密比較嚴格所在,在戰爭時期,整治兵器甲備的需求極大的,特別是接管成都的器做使、甲坊、弩坊以後,更是需要大量的勞力。因此即使徵兵選不上的,也都安排過來做工。是為軍旗生產的中堅。
外圍的工棚旁是一大排細加工的附屬作坊,有些微涼的天兒,一個個工匠光著膀子,汗水順著束著布帶的髮簪往下淌,不時濺到燒紅泛白的鐵具上,發出“嗤”的一聲,接著冒出一縷青煙。在他們身後,一把把未打磨的刀身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這些刀身形狀各異,有六七種之多,分類堆放著,旁邊還有幾堆零散的槍槊頭、箭尖,鐵鞭、鐵鏈、夾之類的兵器,一面面長短方圓格式的木、團、漆、皮、鐵的排盾,堆疊得老高。,作坊群外牆,天場地裡,一些婦女就飛旋的轉輪上打磨兵器,另一些婦女正用撞錘把一片片鐵甲葉釘起來,有的把些細小的鐵環串成一件衣服,看來是為將領們準備的戰甲。還有些少年,則是在木架布蒙的水線上,分檢零件,不時將不合數的挑出去回鍛。
都是軍工的家眷,讓這些人也來做些半天零工,卻是為了換取早、午的各一次的一大碗菜粥,或是下午那些民中,一次秀才夫子們集中開蒙學的時間,我對他們的要求也不高,能夠學會識字就可以了。不要和我說用童工婦孺違反人權什麼的,要是不給機會,讓他們餓死才是真的沒人。
搞出這一大灘東西,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本以為軍器採買置辦是一個油水豐厚的差事,可是當底下將預算報上來,上面的天文數字,也讓我不惡狠狠罵了一句“靠你老母,搶錢啊”我還以為是下面人過了手腳,派人清查了才只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光市面上最常見的,可以自由買賣的橫刀一柄,上好的(白鋼)鑌鐵鑄橫刀,上等貨壹口需錢2500文,最最下下等也要700。雖然大量購置還有不小的折扣,幾萬人的列裝計算起來,也是一筆天大的數目了。
另外,這個時代的武器,是真正的手工製品,在簡易的工房裡以人力為主,一點點敲打鍛造出來,所謂官家作坊,只有人力和畜力混合的一些簡單生產機具。主要還是人海戰術的密集勞動生產完成,所謂的百練鋼刀,其生產成本和週期可想而知了。
而弓弩就更加麻煩“冬天剖析弓幹,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臂置與弓匣之內定型。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造一隻合格的良弓,且不說選材的挑剔,光準備原料所需要的週期,就可能一年四季,更別說需材料更多,工藝更復雜的弩了。一具可以賣到3錢。
而且按照現有官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進度,在往常年景,也不過能滿足蜀地八州六鎮的正常損耗,現在全力加倍了開工,要想配齊,起碼要排到明年下半年去了。
軍隊本是個錢厲害的行當,人要吃糧馬要食草,平就待著不動,也要耗費錢糧的,更別說我,三天一拉動五天一突擊的行軍練。如果是一隻裝具齊全的騎兵,那消耗更厲害了。成都府之歲,維持眼下的局面是勉強足夠了,但是一些額外的編制,還有裝備器械的損耗,就得自己想辦法,還有些東西,受到生產力的限制,不是有錢就可以馬上辦的到的。
既然做了就做大,起碼要大到收支平衡,有利可圖的程度,所以我不得不想些辦法,提供一些先進技術的意向。那位太祖不說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紜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