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城司的將士也在巡邏,街上都是他們的人,普通百姓好像也離開了。”僕人看着變得疏通不少的街道,原本川不息的人羣都消失了,只有寥寥無幾渾身散發詭力的人影與他們一樣停下腳步,一同看向五城司的方向。
“那羣兵都在城牆上,看來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腳伕打扮的詭士停頓片刻,眯着眼睛看了一會兒,都城城牆上都有將士們在守着,為首的人影看着還十分眼。
“不行——”老僕也看見城牆,因為詭技的原因,他看得要更加清楚,他看見城牆上五城司將士們面凝重,直覺覺到不妙:“咱們不能繼續在都城呆下去了。”
詭士與詭士之間的爭鬥,要比想象中更加兇狠,畢竟詭士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資源,詭士們要比想象中更加冷酷與多疑。
這羣詭士當然第一時間就發現自己身上的詭力在快速溢散,某種程度上,他們還能受到這種溢散速度在加快,可他們中也有手段,他們能受到溢散的詭力飄到了都城下面的某個地方。
在那裏,有一種儀軌一直都在噬他們的詭力。
當然,這種詭技只有他們中的窮書生才有,據説是在某一古墓中找到的奇詭之法,能夠看清地氣龍脈,他們這幾人藉助鬼書生的能力找到不少風水寶地修煉,這才成為可擋一面的詭士。
此法可見威力。
唯一缺點就是窮書生會窮困潦倒,此法獲得的好處越多,窮書生就越窮,久而久之,他們幾個也都不好過,僕人則是擁有一雙好眼,據説是從孃胎中帶出來的,天生能看很遠,配上老僕會口語,以此獲得不少消息。
腳伕則是真的腳伕,善水,時常在碼頭搬運些東西,實力是他們三人中最強的,很多覬覦其他二人天賦的敵人都是被腳伕制服的。
三人早早應到危險也不願意離開都城,為得就是應到一樁大機緣,這麼多的詭力,幾乎是全城的了,匯聚在一起,足夠造出數十位血怨級詭士,他們也不要多,他們甚至不奢求突破血怨級。
這麼多的詭力他們吃幾口也是好的。
“五城司將士要關城門。”老僕眯着眼睛看見五城司為首的將軍與手底下的兵開口説話,口型絲毫沒有避諱,他也就看得清清楚楚,臉瞬間就變了。
“你説什麼?”
“關城門難道是出了什麼事?”都城一向很少會關閉城門,無他,都城中上皇還坐鎮呢,沒有誰敢不怕死的摸虎鬚。腳伕意識到老僕口中未説出的話語。
窮書生猶豫片刻,他注視着腳底下,他看見的不僅僅是石板還有那深埋在地下數不清的祭文,每一顆祭文都藴含着強大的力量。
“咱們還要繼續待在這嗎?……我……我覺水快來了。”窮書生這個詭技好處有很多,壞處也不少,好處是時常能夠預知到危險,時不時還能幫他們躲避危險,壞處就是窮書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到什麼,説出的話斷斷續續,乍看有些瘋瘋癲癲。
窮書生看見的就是都城中不斷瀰漫上來的湖水。
“窮書生,那東西還在嗎?”腳伕還有些不甘心,要他眼睜睜看見到手的鴨子飛了,真的比殺了他都難受,偏偏他們能活這麼久,靠的也都是自己小心謹慎。
腳伕強行忍耐自己的貪婪,扭過頭詢問窮書生。
“不在了。”窮書生搖搖頭。
腳伕低聲咒罵了一句:“該死,咱們遲了一步,早知道在荒野的時候不去抓那隻地龍蛇了,剛剛好就能提前來都城,説不定還能趕上這一遭。”
窮書生此時已經聽不見腳伕再説什麼,他一直都在低頭,緊緊的看着腳底下,在他的視野中,汪洋大海一般的水在不斷的往上漲,從地下,再到地表,水中好像有無數塊組成的游魚,他們張開大口,不斷的噬着彼此。
汪洋大海的水就像是快要瀰漫至他的鼻尖,會讓他窒息一般。
窮書生渾身顫抖,不知是被旺洋大海還是水中無數的游魚嚇的,甚至還有腦海中一直不停鳴叫的危險預知。
鋭的知讓他想逃,危險不斷的觸碰他的神經。
“快……快逃!”窮書生整個人顫抖的快要站不住了,明明很高的個子,偏偏因為整個人怯弱畏懼的神情抱成一團,看起來十分的弱小。
老僕看向窮書生,擔憂的道:“書生。”
腳伕也下意識的想要護住窮書生,伸出手,還試圖扶住縮成一團的窮書生。
“快……快跑!”正好就被各處亂抓的窮書生抓住了衣袖,窮書生睜大眼睛,眼球上佈滿血絲,顫抖着語氣説道:“危險…跑!”
“書生!”腳伕第一次看見窮書生如此畏懼的模樣,彷彿有什麼洪水猛獸快要來臨一般,上次他們三人去了上古大墓還被墓主人追殺也沒有這樣子,窮書生不過是頭疼裂但也能為他們指明方向。
現在窮書生甚至害怕到動都不能動。
“這都城到底鬧的什麼幺蛾子!”腳伕一看窮書生害怕縮成一團的模樣,再多的貪婪也都收斂了,頓時放棄原本的打算,立刻背起地上縮成一團的窮書生,腳伕扭過頭對着一旁的老僕説道:“僕人,你快帶路,咱們命要緊,這見鬼的地方可不能繼續待了。”
“咱們不等機緣了?”
“等個,再等書生可就真的被嚇死了,人都死了。咱們還要這機緣有什麼用!”三人同吃同住,又有生死之,可以説不亞於血緣兄弟,對於腳伕老僕來説,相比於詭力肯定是同伴窮書生更加重要。
“我知道一條最近出城的道,跟我過來。”老僕不再追問了,點點頭,快速説出一段話,説完話之後,立刻轉身。
腳伕背起窮書生就跟在老僕身後,三人快速衝着一個偏僻的小巷衝過去,老僕甚至還為了不引起他人注意,手中一頓,祭起了一破敗不堪的布料,差不多有一方手帕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