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邊説着,他的食指敲擊着鼠標。
然而就在這時候,盯着電腦屏幕的他,忽然明顯地愣了下。
注意到了羅師兄臉上的表情,端着咖啡的陸舟隨口問了句。
“怎麼了?”從電腦屏幕上挪開了視線,羅文軒一臉古怪地抬頭看向了陸舟,語氣複雜地説道。
“質量間隙的問題……好像被證明了?”第649章嚴重缺陷被證明了?
陸舟有些意外地看了屏幕一眼,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
“你確定是宣稱證明?而不是提供一種可能的證明思路?”
“是的……論文的作者宣稱自己解決了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而且這位宣稱者的來頭還不小,”視線從作者信息上掃過,羅文軒用不敢相信地語氣繼續説道,“布萊恩·卡羅,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學員以及歐洲科學院院士,曾參與過推動希格斯粒子發現相關研究,並且獲得過英國物理學會頒發的牛頓獎章等五項榮譽……不可思議,他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六十歲不是研究物理的黃金拾時期,不過倒也不至於到記憶力衰退的年齡。然而即便是如此,能在這個年齡做出如此成績,也相當的不容易了。
不過,可能是因為陸舟對理論物理學界瞭解不多的緣故,他倒是沒有聽説過這位布萊恩·卡羅教授。
聽着羅師兄唸完了他的個人簡歷,陸舟頓了頓繼續問道。
“論文已經以預印本的形式放出了?還是説只是放出了摘要?”羅文軒點了兩下鼠標:“已經放出預印本了。”這種情況在數學界雖然比較罕見,但在物理學界卻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尤其是在理論物理學領域,對於一些重大命題的研究,即便是很多資歷很老的教授都喜歡先掛個預印本佔坑,以防止同領域的學者捷足先登。
畢竟這個領域實在是太難做出成果了,比別人慢了一步都有可能導致數年的努力付諸東。
陸舟饒有興趣地説道:“替我打印一份。”
“行……説起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你喜歡將論文打在紙上看。現在電子閲讀器不是很方便嗎?”
“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我喜歡讀摸得着的論文。”雖然陸舟偶爾也在手機上刷文獻,但那都是在不方便的時候。
如果能坐在圖書館的沙發上或者書房的桌前細讀,他自然是更願意將論文打印在紙上看。一來是方便做一些筆記,二來也方便他隨手記下突然閃現在腦中的靈。
打印機嗡嗡作響。
藉着打印論文的功夫,盯着屏幕中那篇論文的羅文軒忽然有些突兀地開口説了句。
“如果他是對的呢?”聽到這句話,陸舟微微愣了下,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對的就對的唄,這有什麼問題嗎?”羅文軒同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難以置信道。
“你就不覺得遺憾?”陸舟:“這有什麼可以遺憾的?”羅文軒做了個無奈的表情:“拜託,我們可是研究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只差最後一點卻被別人捷足先登了,你一點覺都沒有麼。”陸舟不怎麼在意地説道:“這沒什麼可遺憾的,無論是誰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我來説都一樣。”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都拿到了,在個人榮譽上陸舟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追求了,之所以研究這些問題,不過是因為想得到一個答案而已。如果真有人受到他研究的啓發,成功解決了質量間隙的問題,對他來説反而比自己親手解決這個問題,更值得高興。
看着陸舟無動於衷的樣子,羅文軒張了張嘴,最終嘆了口氣。
“好吧……我還達不到你這種境界。”陸舟隨口説道:“會有那麼一天的。”
…
…
一兩分鐘的功夫,二十頁紙的論文打印在了紙上。
作為非正式登刊的預印本,從論文內容的厚度來看,這篇論文寫得可以説是比較有誠意了。
至少在格式上已經達到了一般中長篇期刊的格式要求,並且正文的論證部分條理還算清晰,沒有像那些只是為了佔坑而掛在網上的預印本一樣,一眼掃過去就能找出十來個漏。
將論文打印出來之後,陸舟在羅師兄的辦公室裏找了張沙發坐下,結合論文的摘要,將正文部分快速地過了一遍。
總的來説,布萊恩·卡羅教授的能力還算不錯,無論是數學意義上還是物理意義上。雖然和他認識的一些頂尖學者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至少能力和名氣還是相配的。
而且最令陸舟到意外的是,這位布萊恩·卡羅教授採用的方法,與他和羅師兄選擇的思路大同小異,都是基於賈菲教授的那篇發表在數學年刊上的那篇論文,通過對質量為m的粒子進行研究,來解釋質量間隙的存在。
不過在如何研究這個質量為m的粒子時,雙方的思路倒是出現了差異。
布萊恩·卡羅所考慮的並不是引入一個對應於前述問題中經典作用量的量子場——即量子楊米爾斯場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採用了和温伯格相似的方法,通過引入了一個時空形上的個標量場來解決這個問題。
且不管論文中那些有待商榷的地方,至少在陸舟看來是非常不嚴謹的。
畢竟強相互作用的零質量問題不能簡單地運用“對稱破缺”的方法進行解決。
“他的證明距離真相已經很近了,但最終還是與終點擦肩而過。”放下了手中的論文,陸舟碰了下手邊的咖啡,卻發現杯子已經涼了,於是起身走到了飲水機的旁邊,準備重新衝一杯。
一聽到陸舟説的話,羅文軒立刻抬起了頭,神采飛揚道。
“所以他是錯的?”
“你也別幸災樂禍了,他的論文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從格點的正規化出發討論四維規範場的存在的這部分,再比如在環面Euclid對部分規範不變作用量給出了良好定義的路徑積分……當然,他的問題也很多就是了。”羅文軒:“比如?”
“比如他在從格點的正規化出發討論這個問題的同時,並沒有證明格點步長趨於零時極限,因此在環面Euclid時空中定義規範不變作用量的方法是不嚴謹,甚至是錯誤的。”説到這裏,重新泡上一杯咖啡的陸舟沿着杯口吹了吹,輕輕抿了一口,停頓了幾秒之後繼續説道,“不過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是預印本的緣故,也許他已經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證明方法,只是沒有在這裏貼出。”這種情況也很常見。
畢竟Arxiv上很多高質量的論文,正是在不斷地討論與修改中得到完善的。
羅文軒:“所以他並沒有證明?”
“目前來看是這樣的。不管別人是怎麼看,至少在我看來,他沒有成功。”説到這裏,陸舟嘆了口氣,語氣略微地有些失望。
他原本還以為這位布萊恩教授能夠讓他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結果沒想到他還是犯了所有人幾乎都會犯的錯誤。
果然,解決這問題,還是得靠自己才行。
第650章布萊恩教授的邀請布萊恩·卡羅教授的論文,在學術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轟動。
雖然此前人們一直猜測,質量間隙的問題最終會被陸教授解決,但沒想到最終卻是爆了一個大冷門。
楊米爾斯方程千禧難題的最後一問,竟然被一位牛津大學的教授給解出來了。
當然,對於布萊恩·卡羅教授的證明宣稱,大家也並沒有到過度奇怪。畢竟這位理論物理學界的大牛在規範場論這個領域也算是鑽研了二十餘年,能夠做出如此重大的突破也無可厚非。
尤其是前段時間陸教授對楊米爾斯方程通解的求解,對整個物理學界與數學界的啓發都是能夠看得見的。
一時間,這位布萊恩·卡羅教授和牛津大學在整個理論物理學界都因此而名聲大噪,Arxiv上關於楊米爾斯方程質量間隙問題的論文也消匿了許多。
大家都在等待一個結果。
等待物理學界對這篇論文的態度。
等待那些權威學者公開發表的意見……
牛津大學。
兩側坐落着紅木質書架的書房內,正坐在沙發上接受《自然週刊》專訪的布萊恩·卡羅教授看起來面紅潤,意氣風發。
當被問及質量間隙這個困擾理論物理學界數十年的難題時,他輕輕向背後鬆軟的靠墊靠了下,用遊刃有餘的語氣侃侃而談道。
“質量間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一直以來雖然我們能在物理學實驗以及計算機模擬中觀察到,但卻無法給出一個數學上合理的解釋,也無法定定量地去理解它存在的理由。這個問題困擾了物理學界半個多世紀,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一樣,直到今天才終於有了結果。”《自然週刊》科學人物版面的記者貝琳達手中握着錄音筆,認真問道:“請問您是如何解決它的呢?”布萊恩·卡羅風趣地回答道:“你希望我從什麼樣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貝琳達抿嘴微笑道:“為了照顧一般讀者,還希望您能夠用非學術的語言簡單地談一下您的靈來源,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好。”
“我儘量吧,”端起紅茶抿了一口,布萊恩教授優雅地放下了茶杯,不緊不慢地繼續説道,“在此之前我已經就這個問題研究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尤其前段時間在金陵大學大禮堂舉行的報告會,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通過引入L形的方法,陸教授為我們演示瞭如何將微分幾何學的方法運用到非線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中,我認為這對於數學以及物理學都具有相當大的意義。”貝琳達問道:“所以您也運用了同樣,或者類似的方法。”布萊恩搖了搖頭:“當然不是,不過陸教授另闢蹊徑的思路確實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啓發。我們都知道,四維規範場論的質量間隙在經典情況下是看不見的,為了證明它我們必須引入非經典的變量變換。因此,我的做法是對整個問題引入了一個時空形上的標量場,然後用一個並不複雜的方法便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