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1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只是空心碳球,一切碳納米材料都存在類似的麻煩。

簡單的機械攪拌與研磨只能使空心碳球團聚體宏觀地與基體粉體混合,對團聚體自身的分散無能為力。

在採用球磨法將空心碳球與單質硫混合之前,還要通過添加聚氨基甲酸乙酯等表面活劑將其分散在乙醇,然後再與單質硫混合。

至於剩下的步驟,和當初陸舟做鋰電實驗也沒什麼特別大的區別。

在手套箱中組裝電池,然後接上電池測試系統,通過大量的充放電試驗來確認,這些材料在電極中的能。

這些工作都沒有什麼技巧可言。

事實上,材料學的研究本身就沒什麼技巧。

當前的新材料研發主要依據便是研究者的“科學直覺”和大量重複的“嘗試法”實驗,利用有限的條件去發現一條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再次基礎上建立一套在有限範圍內適用的理論,那便算是相當厲害的大牛了。

數學的方法雖然能縮小實驗的工作量,但實驗依舊是必不可少的…………記得上一次爆肝,還是去年這個時候。

為了完成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步,陸舟將自己關在不到二十平方的世界裏,完全沉浸在數字的宮中,尋找着最終的出路。

和當時的覺比起來,現在的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種久違的覺,還真是令人懷念。

距離第一次實驗開始,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星期。

在這段時間裏,陸舟除了沒睡在實驗室之外,其餘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實驗室裏。

再加上兩天前,在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指揮實驗的楊旭,將空心碳球比表面積和孔徑對硫負載量、電解質中多硫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等數據的影響製成了表格,發送到了他的郵箱。

為了不耽誤那邊的工作,他需要儘快據這些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制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

事情似乎全都堆在了一起。

酸澀的眉心,陸舟將手中的圓珠筆丟開了一邊,看向了正在觀察着樣品的康尼問道。

“15號樣品的情況怎麼樣?”同樣頂着黑眼圈,守在掃描電鏡旁邊的康尼表情有些苦悶地搖着頭,“最後一組也完全報廢了,幾乎所有的硫單質都沉積在了碳材料的表面。你可以過來看下,樣子很壯觀……”陸舟輕輕嘆了口氣:“把樣品拿去掃描電鏡上拍個片,然後處理掉吧……我已經看的夠多了。”太慘烈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從編號11、14、15的三組樣品就幾乎全軍覆沒。

對於如此慘烈的實驗結果,陸舟甚至不開始懷疑,自己的理論是不是出了問題。

比表面積在【2326m2g-1,3762m2g-1】區間,直徑在【60nm-70nm】區間的空心碳納米球體,真的能抑制多硫化合物的擴散嗎?

然而這也是他最不願意去懷疑的東西。

因為在那之後,他又算了很多次,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如果這個理論真的有問題,那他就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是裝作不知道,昧着良心繼續坑業界。還是做一個有節的學者,發現錯誤主動更正,誠實地主動聯繫《水木大學學報》的編輯部撤稿……

前者的話,可行還是很高的,即便後被別人證明是錯的,也可以用“誠實的錯誤”搪過去,也沒有人會為難他。不過想到那些被費的社會資源……

等等!

陸舟忽然一個靈,回過了神來。

這實驗都還沒做完,自己怎麼都開始考慮後事了。

這才到哪跟哪呢?

捏緊了拳頭,陸舟深呼了一口氣,冷靜了下來,看向康尼繼續問道。

“23號樣品的情況呢?”

“讓我瞧瞧……10%和30%組從200轉開始就已經完蛋了,20%組……難以置信,這都500轉了,竟然還在掙扎。”掙扎這個詞用得很有意思。

看來他的助手對這個實驗也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不過,在陸舟看來卻完全不一樣。

彷彿抓住了最後一稻草,他剋制着動的語氣,追問道:“負極材料體積變化呢?”透過電池殼上透明的部分往裏面看了半天,康尼微微愣了下,得出來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好像沒什麼變化。”陸舟剋制住了爆口的衝動:“別用目測,給我拆開用遊標卡尺量!我要一個準確的回答!”

“我知道,我只是開個玩笑……”拆解了電池,康尼小心翼翼地去處理裏面的正極材料,用遊標卡尺對其寬度變化進行了測量。

碳硫複合材料的體積膨脹效應一旦發生是非常明顯的,即便是在宏觀尺度下也能很清晰的觀測到。

測了一次之後,康尼在實驗報告上記錄了數據,忽然微微愣了下。

然後,他再測了一組。

又測了一組……

看着在那裏磨磨蹭蹭的康尼,陸舟微微皺了皺眉。

“失敗了?”

“不……”康尼搖了搖頭,嚥了口吐沫説道,“結果好的讓人難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