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光亞嘆了口氣説道。
“我還是不明白,你對那裏為何如此的執着。”
“因為有必須執着的理由,而且這件事只有我能去做,”看着李光亞,陸舟繼續説道,“相信我,這是為了我們文明的未來。”
“未來嗎?”李光亞嘆了口氣,眼睛不知道在看着哪裏,小聲的喃喃自語,“我所能看到的未來中,如果有你的話一定是一片光明。而你若是離開了,接下來的路就只能靠我們自己摸索。”陸舟:“這一天總會來的,我不可能一直帶你們走下去,也不可能總是對的。”李光亞:“那我可否再向你請教一個問題。”陸舟笑了笑説:“在我離開之前多少個都可以。”他原本以為,李光亞會問自己學術方面的問題,或者某樣技術的可行。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傢伙拋出來的,是一個與學術截然無關、且令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以超光速技術的突破為契機,我想復興人類聯盟。”
“你看這個時機合適嗎?”第1660章邁向新時代若不是親眼見證了那一瞬間,安德麗娜怎麼也無法相信,人類的飛船在某種技術的支配下,能夠在一瞬間跨越2.6個天文單位,從遙遠的火星出現在地球的同步軌道上。
而這一切不但被她親眼見證了,更是由她作為親歷者之一,和其他100名乘客共同參與到了這一歷史的時刻當中。
此時此刻,安德麗娜一句話也説不出來,臉上的每一寸表情中都寫滿了驚訝。
她發誓,她要用她的文字,讓這一瞬間成為永恆……
驚訝的不止是安德麗娜。
就在火炬號出現在地月系統的同一時間,位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隸屬於北美聯盟航天局的空間觀測站,同樣觀測到了這驚人的一幕。
幾乎快要將鼻尖戳到全息屏幕裏,菲爾德研究員死死地盯着那艘幾乎是憑空出現在觀測鏡頭中的星艦。
站在他的身後,約翰尼將那句他説不出口的話,小聲説了出來。
“……他們成功了。”是的,他們成功了。
不管這樣的現實是多麼的令人難以接受,又是多麼的令菲爾德等人到絕望,事實都不會因此而改變。
從這一刻開始,人類文明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為了慶祝這一時刻,正值晚上八點的長三角城市羣、珠三角城市羣、京津冀城市羣的上空,紛紛升起了璀璨的禮花。
而不只是現實中,網絡上也是一樣。
從珈藍帝國虛擬現實網遊,到各大高校的學術論壇,整個互聯網的幾乎每一處角落,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偉大的時刻慶祝着。
作為全球最大的學術論壇,LSPM論壇上沸騰的氛圍,早在昨天就開始醖釀了。
而如今隨着火炬號成功到達的消息傳來,相關討論的帖子就如同瀑布一樣,頃刻之間在版面上刷了屏。
【陸院士牛!】【牛批!從火星到地球只用不到一分鐘?!那以後豈不是去一趟火星,比去月球還快?!】【何止是牛批!吊爆了好嗎!別説是星艦了,單説通訊這塊,這技術就牛壞了!以前發個信到火星上去,短則幾分鐘,慢的話得往20分鐘去了!】【哈哈,以後咱們的天宮市,再也不是局域網了。】【難説,還不知道星門的通訊成本是多少呢。如果每kb的量100信用點,就算是能做到即時通訊,也未必有幾個人用得起。】【我聽陸院士説,維持一條穩定打開的超空間通道,費用應該不會很高才對吧。】【呵,誰知道呢?】熱議的不止是網友,圍繞着這條驚人的消息,學術界也展開了烈的討論。
比如來自泛亞社科院的王傳哲院士便在自己的LSPM個人空間,更新了一篇長度約有1萬字的文章。
站在一名專家的立場上,他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該技術可能對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
【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人類活動的範圍、文明的疆界等等一系列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因素,一直與通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自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雖然數量繁雜的科技不斷湧起,但我們活動的區域並沒有因此而擴大,仍然被限制在狹窄的小行星帶之內。】【而現在,超空間理論的誕生與曲速技術的出現,才從本意義上扭轉了這一局面,將我們想象力的邊界拓展到了太陽系之外。】【可以預見的是,這項技術將不止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將徹底改變地球上的政治格局。就如同哥倫布帶給歐洲大陸的變革一樣,我可以大膽的做出推測,於上個世紀終止的全球化進程將再次復甦,而我們也將走向更偉大的聯盟與融合,在關於未來命運的議題上榮辱與共。】這篇文章發表之後,立刻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不僅僅是因為王傳哲院士對該技術的設想,更是因為他在文章的末尾處的描述,讓不少人想到上個世紀的人類聯盟。
為了應對來自地外文明的威脅,各國組建了一個比聯合國更具有執行力的權威組織,來發出屬於人類文明的聲音。
然而,因為遲遲找不到地外文明存在的更多證據,並且隨着火星文明遺蹟的發掘陷入停滯,這個聯盟很快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夭折了,最後以區域聯盟的形式被傳承了下來。
在過去一百年的時間,學界已經無數次的論證過,成立一個囊括全球數百國家的統一政治集體是不切實際的,相比之下小範圍的區域聯盟才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