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重新振作起了神,陸舟從桌角拿起了那疊論文,翻到了最後幾頁自己做了標記的位置,打開電腦開始編輯起了郵件。
如果説先前他對中本聰的身份還有些拿不準的話,現在他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傢伙八成是望月新一本人了。(注1)這篇關於ABC猜想證明的論文,分明就是望月新一之前在網上發表的那篇論文的修訂版。
因為是未發表的版本,不管是摘要還是標題都沒有,陸舟大概看到了二十多頁的時候才反應過來,這篇論文有點眼,當看到三十多頁的時候才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遠阿貝爾幾何”以及那個傳説中只有幾個人看的懂的“宇宙際理論”。
事實上,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的核心思路總結起來很簡單,那便是將這個象的問題轉化成了一個更象的橢圓曲線——即,一種特殊的二元三次方程。
這個轉化過程理解起來其實並不難,只需要將每一個“ABC方程”同一條圖像與x軸相於a、b和原點的橢圓曲線聯繫起來。而經過了這種變換之後,證明ABC猜想就等價於證明這條構造出來的橢圓曲線的兩個量值之間,具備一定的不等關係。
這種將代數問題轉化成幾何問題的作,能夠讓它從單純的數論問題,變成與幾何、微積分和其他領域關聯的複核問題,從而讓更多的數學工具能夠被運用到問題的求解中。
單從這條證明思路來講,這一套作其實是非常經典的,當年懷爾斯也正是用了類似的方法,才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最核心的部分。
然而遺憾的是,雖然證明的思路可圈可點,但當這條思路轉化成了一篇長達五百多頁的論文之後,一切都變得不那麼友好了。
不少人甚至評價,想要完全理解“遠阿貝爾幾何”以及“宇宙際理論”到底在講什麼東西,恐怕比解決ABC猜想本身還要困難。
著名數論學家卡里加利教授甚至直截了當地表示,這是一場“徹底的災難”。
在陸舟的印象中,大概是幾年前的時候,舒爾茨和他的搭檔曾經去過一趟D京,與望月新一就該問題當面展開了討論,但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一場雙方各執一詞的爭論。
舒爾茨吐槽其站在了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埃舍爾階梯上,而望月新一則堅稱其“本什麼都不懂”以及“連基本的定義都搞錯了”。
至於陸舟……
他的看法和舒爾茨是一樣的。
【論文我已經看過了。】【雖然和之前的版本相比經過了一定的修改,但在我看來仍然存在較大的漏。尤其是推論3.12的部分,想清楚集合的體積量之間的關係,至少必須得在每個不同的空間中的體積的測量標準之間建立關聯,然而在你給出的映中,“量尺”互相之間卻是局部相容的……】【……綜上所述。】【你的證明是錯的。】……
(注1:望月新一在接受採訪時否認過這一點,這只是在數學界比較出名的一個梗,小説劇情切勿當真。)第1380章情牌編輯完郵件的陸舟一邊打了個哈欠,一邊隨手點擊了發送的按鈕。
一般情況下,即便並不看好某人的證明,他也不會將話説得太死,而是會用一種委婉地方式告知。但因為急着去休息的緣故,他也就懶得花時間去修飾自己的措辭了。
當然了,雖説這五百多頁的論文在他看來並沒有成功證明ABC猜想,卻也並不意味着這兩天的時間都白白費掉了。
相比起之前他在京都大學數學系網站上找到的那篇論文來説,這篇經過修訂之後的版本在許多細節上進行了優化。
雖然這其中依舊存在不小的問題,但卻給他產生了不小的啓發。
除了通過將數論問題轉化成幾何問題的基本思路之外,還有在重新構建一門數學語言時涉及到的諸多問題。
前者他的經驗還算是豐富,但後者對他來説卻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和基於現有的數學語言編譯工具不同,這幾乎相當於在“發明”的意義上,重新創造一門用來描述abc猜想的數學語言了。
或許正如佩雷爾曼的猜測一樣,沒準外星人的數學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會更容易一些。
郵件發送了之後,陸舟隨手將自己的靈記錄在了本子上,然後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打算回家去睡一覺。
然而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口忽然響起了敲門聲,緊接着門便被推開了。
看着從外面走進來的學姐,陸舟微微愣了下,驚訝説道。
“你怎麼來了?”
“聽説我的男朋友已經兩天沒睡覺了,我立刻從公司那邊趕過來了……夢琪呢?”
“她已經回去了。”目光落在了陸舟那厚厚的眼袋上,陳玉珊有些心疼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