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93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兩年有全球十多個富商、財閥想要收購《明報》,看中的無非是《明報》的銷量和它在中產階級當中的影響力,買下《明報》無非是為了賺錢而已。

《明報》最有價值的是它的公信力,康劍飛還是第一個説出這句話的買家。

金庸心想:難怪康劍飛整天泡在女人堆裏,還能創下偌大的家業,此人的眼光實在犀利。

本來不打算把《明報》賣給康劍飛的金庸,現在居然有了一點點興趣,他説:“《明報》是拒絕一切政黨和團體的,嚴守自由中立,走持平和客觀的辦報路線。康先生,如果我沒記錯,你是左派人士吧?”

“可以説是泛左,”康劍飛很乾脆地承認下來,“準確地説,我是一個支持國家統一的民族主義者。國家、民族和個人合法利益至上,至於執政黨,我把它理解成為一個職業經理人。這個職業經理人幹得好,我會鼓掌,幹得不好,我會批評。我不會昧着良心幫任何黨派團體歪曲事實,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你看我旗下的電視台和報紙偏左,我卻認為這是執中、客觀的表現,因為説大陸壞話假話的媒體實在太多了,才顯得我另類而已。”金庸默然飲着咖啡,似乎是在琢磨康劍飛的話有幾分可信度。良久,他説道:“康先生,你在香港市民的眼中,已經是一個標準的左派人士。如果《明報》到了你的手裏,就算仍舊堅持客觀中立報道,但仍舊會被人誤會是左派報紙。很抱歉,我不能將《明報》賣給你。”康劍飛笑道:“如果是何超瓊買下《明報》呢?”

“有區別嗎?她是你的太太。”金庸道。

康劍飛説:“當然有區別,她的政治立場是偏右的。我準備將東方傳媒都給她打理,除非遇到嚴重失實報道的情況,否則我絕對不會手東方傳媒旗下任何一份報紙的經營和發展。”金庸搖搖頭,笑而不語。他本不相信何超瓊的能力,更不認為一個富家千金能把《明報》辦好。

康劍飛也不多勸,反正短時間內不怕金庸把《明報》給賣掉,他笑道:“阿瓊上個月剛接手《天天報》,她馬上就會有大動作,查先生請拭目以待。”

“什麼大動作?”金庸好奇地問,他不認為康劍飛是在説無意義的空話。

康劍飛道:“足以影響香港報界現狀,甚至改變香港傳媒格局的大動作。”金庸皺皺眉頭,隨即點頭道:“那好,我就拭目以待。”第800章報界換天金庸很快就看到了何超瓊的大手筆,應該説全香港市民都看到了。

當年黃玉郎買下《天天報》,一度將這份報紙的銷量提升到全港第三。不過在賣給康劍飛之後,由於受一系列的內部整合和人員動的影響,《天天報》的銷量已經落到第五,每期銷量勉強超過10萬份。

而銷量排在《天天報》前面的四家報紙,分別是:東方報、明報、成報和星島報。

就在今年上半年,何超瓊在將東方出版社理順以後,又被康劍飛調去主管《天天報》。僅僅用一個月半的時間,何超瓊就將報社管理層換了三分之二,接着就是對《天天報》本身進行換血似的大改革。

八月底的某天,全港市民都注意到一份配圖美、排版清新的報紙。

“這是新版的《天天報》?”

“好贊嘢,頭版居然沒廣告。”

“排版看起來也很清,一點都不覺得亂。”

“而且所有的版面都是全綵的。”

“全份全綵的報紙很貴吧,多少錢一份?”

“不貴,還是原價3塊錢。”

“……”這些都只是香港市民對新版《天天報》的第一印象,如果自己觀察,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新聞標題口語化等等。

當康劍飛來到這個時代,第一次看到香港報紙時,就注意到此時的香港報紙的不同。

所有的港報,頭版如此重要的版面,居然大部分都是廣告,而且基本是昂貴的地產廣告,最多隻有重要消息的導讀屬於新聞。

其次,香港所有的報紙,只有副刊或者風月版、廣告版屬於彩印,其他版面都是黑白的。排版、配圖這些,也都死板古董,給人的閲讀體驗非常之差,包括銷量最高的《明報》和《東方報》都是如此。

康劍飛買下幾份報紙之後,就一直想要進行報紙改革,但卻不出時間專注此事。直到前段時間,他才跟何超瓊好好地聊了一下改版的事情。

何超瓊接掌《天天報》後,不僅將管理層換血,就連報紙的版面編輯、美術編輯都換了一茬,還特地從法國《世界報》請來一位資深人士擔任《天天報》總編輯。……星島報業大樓。

胡仙把報社的高層都叫來開會,而每一位與會人員的面前,都擺着一份今天的《天天報》。

“大家對《天天報》的改版怎麼看?”胡仙問。

《星島報》副總編説:“非常漂亮的報紙,對年輕人有一定引力,不過全綵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頭版廣告也大大降低了報紙的收入。這種改版不足取。”

“我大致同意張副總的看法,不過《天天報》的版面我們可以學一學。”另一位説道。

“我不同意改動現有排版,”突然有人拿起《天天報》,反駁説,“你們看這份報紙,雖然它的排版看起來清新俗,但這卻是犧牲內容刊載量來完成的。同樣內容的新聞,傳統排版只需要一個版面就可以刊載,而用《天天報》這種排版,至少需要一個半版面。這無疑增加了成本,更何況,這多出的半個版面,我們用來刊廣告多好?讀者看的是新聞,又不是看的版面是否漂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天天報》的改版看起來出,但無論是全份彩印、取消頭版廣告、心排版配圖……這些改革措施都會增加成本、減少收入,是一次徹頭徹尾失敗的報紙改版。

有人在會議上篤定地預測道:“我估計,《天天報》一個月都撐不下去,要麼改回原來的樣子,要麼提高報紙售價。”看着手下人對《天天報》的嘲笑,胡仙心裏總覺不妥,她隱隱然覺得這次《天天報》的改版,會在香港報界掀起大風

此時此刻,不僅是星島報業在關注《天天報》的改版,香港絕大部分的業內人士,都注意到了新版的《天天報》。

沒辦法不關注啊!

一個報亭幾十上百種報紙,買報的人一眼就能從種類繁多的報刊中發現頭版全綵配圖無廣告的《天天報》,就如同在一堆矮窮挫裏看到個高富帥,簡直可以用鶴立雞羣來形容。

但卻沒人認為《天天報》的改革能成功,他們的看法與星島報業的管理層一樣,增加成本、減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償失。

所有人都等着看《天天報》的笑話。

一個靠拍電影起家的幕後老闆,一個年紀輕輕毫無經驗的女社長,一個從法國請來不知香港行情的總編。這怎麼看都是一個註定失敗的組合!

而事實呢?

………

《天天報》本就是在年輕讀者中銷量前三的報紙,甚至是超過了《明報》(《明報》主要讀者羣是中產階級)。如今改版之後,清新的版面更加受到年輕人的歡,至少看起來就比其他報紙更加時尚大方。

而上了年紀的讀者,喜歡上《天天報》的理由則很簡單,因為它的排版比其他報紙更便於閲讀,不怕老眼昏花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看錯了行。

“快催一下印刷廠,加印的5000份已經賣完了。”

“經理,外面又在催貨了,看樣子加印8000份都不夠!”

“穩妥起見,今天最後再加印5000份,再催都不印了。”

“……”東方傳媒集團的銷售部簡直就成了菜市場,從上午開始就嘈雜不堪,好些員工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吃。

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是沒有固定看報習慣的,往往是走到報紙銷售點,憑心情選則一份報紙購買。而今天,這種人中十個有九個都選擇買《天天報》,因為這份報紙的版面設計和彩印刷太搶眼了,而且頭版的大標題、大圖片導讀遠比那些刊廣告的報紙更能起讀者的購買和閲讀慾望。

何超瓊對報紙改版後的銷量預測還是很保守的,只讓印刷廠比平時多印了一萬份,結果11萬5千份《天天報》沒到中午就銷售一空。

為了不打斷自身的經營秩序,《天天報》只選擇了加印三次共1萬8千份,改版第一13萬3千份報紙全部售罄。

改版第二,《天天報》的印刷量提高到15萬份,依舊全部賣完。

每天逐步提高印刷數量,一個星期過後,《天天報》的銷量連續超過《星島報》、《成報》和《明報》,以19萬份的恐怖銷量與《東方報》打成平手。

香港的眾多資深報業人士,被《天天報》的銷量奇蹟搞蒙了,這他媽也可以?

其實,《天天報》的改革,就是另一個時空黎智英創辦《蘋果報》後玩的那一套。只不過黎智英那廝更狠,市面上報紙均價5塊錢一張,他直接將《蘋果報》定價2元還送一個蘋果,招來無數報界同行的嫉恨。

《蘋果報》的一系列改革,直接使得香港原有的報界秩序崩潰,死守老路不改革的報紙一家家倒閉,包括辦報歷史悠久的《華僑報》、《快報》、《香港聯合報》等報紙,都在《蘋果報》攻勢下先後結業。

而生存下來的香港報紙,甚至包括《明報》、《大公報》等報紙在內,或多或少都模仿了《蘋果報》的改革以適應競爭,香港業界將這種變化和改革統稱為“蘋果化”。

《天天報》雖然沒有如同另一時空《蘋果報》那般降低售價,但仍然無比地強勢,其他報紙或多或少都到自己的銷量在降低,因為讀者被《天天報》搶走了!

直到此時,香港其他報社的人還在按兵不動,他們期待着《天天報》承受不了虧損而自己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