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本上講,《素媛》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擺明了不受歡!
尤其是好萊塢商業大片進駐國內市場之後,觀眾已經習慣了好萊塢式樣的商業片,不願意接受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教育…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代,更多的人看電影只為“娛樂”,面對稍稍深入的話題就頓晦澀,直言“看不懂”也不願意看,再加上此類影片有着獨特的節奏和表達方式,不同於一般的爆米花電影有着烈的起承轉合,這是文藝類型還有現實主義劇情片漸漸遠離主觀眾、票房慘淡的一大重要原因。
即使是2018年,很多人所説的口碑決定電影票房的時代,《嘉年華》的票房才2200萬,如果不是恰好碰到了三事件,估計票房會更少!
主題太多深刻,觀眾真的喜歡不起來!
《素媛》的題材跟《嘉年華》出奇一致,這樣的電影要是能拿到高票房,除非電影院給足排片量…
這是不可能的!
院線排片的本原則就是電影能賺錢!
許輝準備把《素媛》當成文藝院線的第一炮,但心裏還是沒底,畢竟現在是2013年,電影依舊是票房為王!
國內,無數的電影公司已經把《泰囧》當成案例分析,期望能找到這部小成本喜劇票房大賣的原因,一堆的電影人也紛紛學些徐光頭,希望能Get到他的一點技能…
跟風,本身就是電影界的常態!
這種時候,許輝還有他的輝文天下逆市而行,開始宣傳什麼‘電影人應該有自己的良心和社會責任…’別鬧了!
很多文藝片,在國內票房方面突出的非常少,但通過出售海外版權,一樣獲得了不錯的商業利益。實際上,投資比較少的文藝片,商業訴求比例不能超出自己的投資,這才符合市場規律。
當然,很多拍了一輩子文藝片的大師,他們的説法很有趣:‘如果拍電影是為了自己賺錢,那這個世界就沒什麼發展了。我的生活很簡單,也不是那麼需要錢…’……
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很喜歡中國電影,或者説,柏林電影節對中國充滿了好!
老張的《紅高粱》就是在柏林起飛,然後影響了一代人!
賈科長的《小武》亦是柏林電影節發掘出來的!
柏林電影節的選片由青年論壇負責,青年論壇從02年開始,每年都會有‘聚焦中國’的單元!
電影節即將閉幕,閉幕式很…很蕭瑟,相較於萬眾矚目的開幕式來説…
畢竟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真的沒有什麼大牌明星加持——除了馬特呆萌的《應許之地》,可惜,呆萌沒有過來…
但還是很熱鬧,一堆記者擠在紅毯右側,長槍短炮對準有點名氣的明星。
跟戛納電影節一樣,柏林電影節的頒獎儀式集中在電影宮,裏面已經坐滿了一堆來自世界各國的電影人。
大家彼此熱情的打招呼。
科斯里克從人羣中擠了出來,很熱情的對許輝説道:“許,謝謝你給我們帶來了《素媛》!”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許輝趕忙站了起來。
老爺子六十多歲了,一直致力於推廣全球的獨立電影,不説別的,光是這份心就足夠讓人佩服!
“我想告訴你,柏林電影節的大門將永遠向中國電影開放,而且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輕導演帶着他們的文藝作品來到這裏,柏林將是他們展現自我的舞台!”
“謝謝,我會把這句話告訴所有的國內電影人!”儘管很多人説國外的電影節之所以喜歡中國的獨立電影就是因為它們願意揭祖國母親的髒亂差,販賣中國陰暗面,諂媚西方的價值體系。
許輝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真正到了電影節,看到的大部分電影都特麼是這樣的,包括《應許之地》,揭的是美國天然氣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