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百六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説之前“張皓軒”提到《夢中的傾訴》時,崔健只是意外,此刻在聽到對方點評和稱讚後,那就是驚喜了。

之前説過,他雖然在改開後聽過許多音樂類型,卻並不戀重金屬搖滾,聽得最多的是爵士樂。甚至,他在84年發行的那張《當代歐美行爵士Disco-崔健獨唱集》,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專輯。

只不過《一無所有》傳度太廣了,他當年在工體的演唱會上,那一個褲腿高一個褲腿低的模樣也很經典,加上本身的確有才華,又跟一幫人開創並引領了內地的行音樂,幾方面因素之下,就成了內地的搖滾教父。

這個時空裏面,他雖然還是沿着小號手、組樂隊、發專輯這條路在走,但是有一首歌影響到了他,那就是“張皓軒”的《大地》。

即便是十年後的崔健,都不會輕率的説《大地》不行,更何況現在這種還處在摸索前進的狀態。

再加上某人上晚演唱的時候,一半粵語歌詞一半國語歌詞,而且還進行了一點微調,讓整首歌很有家國情懷,再加上《我的中國心》和《清明上河圖》,在內地狠圈了一波粉。

也就現在是80年代,內地人民還不敢大規模的追星,要是放十年乃至十五年後,絕對是要堵機場的。

總之,在醖釀屬於自己的,屬於內地的行歌曲的崔健,被《大地》着實驚豔了一把,很想跟歌手

可惜人家是香港歌手,而且據説還很有地位,不常在內地呆,所以他也就是想想。

誰知道這次跟幾個朋友搭夥,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天的,在北京的各個小餐館和小旅館裏的演奏,攢了一筆錢來老莫嚐嚐鮮,卻意外發現“張皓軒”也在這裏請客。

這當然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跟朋友們説了之後,他們也很有興趣認識一下對方,於是等到對方快要吃完了,才由崔健上前去打招呼。

沒想到的是,對方不僅很和善,居然還説聽過崔健的專輯,並表示還不錯,這自然讓他在吃驚當中更加開心了。

“《艱難行》是你寫的對嗎?很青澀,但是編曲很特別,很有味道。很多時候,一首歌的好壞,編曲所佔的分量,比詞曲都要大。”李旭這時繼續説道。

“是,我在《艱難行》裏面用了……”崔健雖然興奮,但也沒興奮過頭,注意到了陳佩斯他們之後,本來還想多聊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看起來,張先生還有事,我就不多打攪了,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聊。”他這麼説道。

“行,”對方點了點頭,又拿出一張名片給他,“我就住在北京飯店,我會給前台説明情況,你到時候報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謝了,張先生。”崔健沒有糾纏,拿着名片回到自己那桌。

“怎麼樣怎麼樣?”幾個從頭看到尾的朋友當即圍上來問道。

“人不錯,還聽過我那張《夢中的傾訴》專輯,並且給了我這個,説是可以給他電話。”崔健拿着名片晃了晃,多少有些炫耀的心態。

“可以啊,崔子!”

“這張皓軒到是沒架子的。”

“他該不是在吹牛吧?”幾個人聽了他的吹噓後七嘴八舌地問道,有驚訝有興奮有羨慕,但是坐在坐裏面的,帶着黑框眼鏡,頭髮都長到快要到肩膀上的青年,在思考了半晌後推了推眼鏡:“崔子,你説……有沒有可能請他參加我們那個項目?”

“哪個?”崔健沒反應過來。

“那個啊!”對方當即一拍桌子,滿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哦,那個啊!”崔健明白了,然後有些猶豫,“這個……峯子,我覺得他答應的可能應該不小,但是……現在就要去説這個嗎?”

“當然不是現在,”郭峯沒好氣地説道,“你剛剛從那邊回來,現在又過……行了,你不用過去了,人家已經走了。”看着那邊離桌的,還對他們這邊揮手致意的“張皓軒”,他們這羣人也趕緊同樣揮手。

“那我什麼時候打電話?”崔健旋即又問。

“張皓軒之前説過什麼時候離開北京沒有?”郭峯反問。

“這個……”崔健回憶了下,然後搖了搖頭,“我怎麼可能去問這個。”

“哎呀……”郭峯當即嘆了出來,“算了算了,我這幾天趕一趕,爭取拿個初稿出來,這樣就有藉口了。”

“不用這麼急吧?”有人出聲道,“他不是給了崔子名片,還説可以嗎?隨便找個藉口過去説説不就得了。”

“那也得有稿子啊,”郭峯沒好氣地説道,“沒稿子的話,空口白話,那我們不是跟騙子差不多了嗎?”説話的人當即訕笑了起來。

“這樣吧,我明天找個時間打電話到北京飯店,如果能接通,説明他的確表裏如一。然後我們跟他説清楚,想要借用他的名氣,看他什麼時候有空,”崔健想了想後這麼説道,“當然,峯子還是要努力爭取將稿子出來。”

“行,那就這麼説定了!”郭峯那鏡框後面的眼鏡閃閃發亮。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由哥斯達黎加在37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來的,這個時候冷戰的雙方,無論北約還是華約,都已經疲憊不堪。

入侵阿富汗的拖累,加上領導人連續逝世,讓蘇聯已經不再處於攻勢,而里雖然狂熱相信天命在我,但也沒法馬上打掉蘇聯,所以披上一層和平外衣很有必要。

加上85年埃俄比亞大饑荒,於是邁克爾·傑克遜就召集了一批人,既為了給大饑荒籌款,也為了支持和平年,了一首《天下一家》出來。

這首合唱傳到港台後,羅大佑等人有樣學樣,也找了一批歌手,了個《明天會更好》出來。

雖然內地得到消息已經是86年年初,大饑荒是趕不上了,而且內地也不好籌款去關心萬里之外的非洲的饑荒,國內還不少人吃飯都困難呢。

但是和平年還在啊,所以借這個機會為行音樂正名,就成了郭峯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三十年後的人可能不知道郭峯這個名字,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他在音樂圈裏,尤其是行音樂圈裏,的的確確算是一號人物。

儘管他外形一般,歌喉也比不了那些頂尖歌手,但是音樂素養的確沒得説,而且因為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己又是最年輕的中國音樂家學會會員,並在各大歌舞團工作過,所以才能憑一己之力拉起一幫人出了《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合唱。

80年代的內地,很多地方很前衞,但是很多地方也很保守,比如上頭對行歌曲不接受甚至排斥,並有硬規定三個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所以即便已經有了行歌手,但是沒一個能開演唱會。

即便這個時空,因為“張皓軒”在晚上面帶來了《我的中國心》、《清明上河圖》、《大地》這些歌曲,那些規定依然沒有變動。

郭峯一直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另一個時空他打着致敬世界和平年的招牌,拉了許多歌手在工體演唱《讓世界充滿愛》,從而打破了三個行歌手不能同台演出這條規定,為行歌曲爭取到了空間。

所以,當他發現“張皓軒”很好説話,還對崔健頗為青睞後,就想要將他也拉進來,增加打破規定的砝碼。

他們這些人雖説是行歌手,可基本上都在體制裏面,萬一沒能衝擊成功,後果肯定是比較嚴重,如果有個港台歌手給他們站台,而且還是名氣很大,上過晚見過領導的港台歌手,上頭肯定會好好考慮的。

對此,某人自然是一口答應。

“沒問題,不用看稿子,我相信你們的實力,你們現在就缺一個機會。”他是這麼説的。

不過崔健在電話那頭還是堅持要看稿子,這是他們的誠意,於是最後就約在了三里屯的某個酒吧見面。

“這是初稿,還沒有定。”見面沒客套幾句,郭峯就將簡譜遞到了過來。

李旭接過來裝模作樣地看了下,又跟着簡譜哼了幾句,然後點頭稱讚道:“曲子很好,詞也不錯,不過……的確還缺了些味道,這是三首歌?”

“是,”郭峯連連點頭,“我們主要是想個三部曲,三首歌一起演唱,彼此相互呼應,又能順暢銜接。”

“難怪定不了稿,這可比單獨寫三首歌要麻煩得多。”李旭半開玩笑地説道。

“是啊是啊,所以張先生有什麼意見,我們也非常歡。”郭峯連忙説道。

然而李旭卻擺了擺手:“這個就不用了,我更悉港台和歐美的行風格,對內地還不太悉,你們來就行了,我就帶一張嘴,任憑你們差遣。”郭峯、崔健他們幾個換了個眼神,都有些動,雖然知道“張皓軒”是個快人,但也沒想到這麼快,各種預想本沒用上。

“那可太謝謝您了。”郭峯動的握住了李旭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