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百七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這句話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太過正經和嚴肅的梁羽生,以及習慣走奇詭風格的古龍,金庸的確要更加受大眾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他就是這個時間點的唐家三少,不同的是,金庸的文字功底是唐家三少拍馬都追不上的,也沒有將朱玫做成魂環——當然,也有可能是做不了。

總之,大家對金庸的小説,以及金庸小説裏的女主角,都是有很大“”趣的,如果再代入電視劇女主角,那就更讓人“”奮了,因此以金庸小説女主角為主的投稿是最多的。

沒錯,雖然刊登情小説的雜誌都是地下印刷品,依然接受投稿,李旭的存貨多是多,支持個幾年也沒問題,但一個機構想要良好運營的話,不可能將所有事情壓在一個人身上。

地下雜誌想要收稿的確有些麻煩,但是梅豔芳收下的人力資源(古惑仔)可不少,這點問題也不算問題——是的,芳華印刷公司就是被她整合了地下印刷廠出來的。

儘管這些投稿的水準參差不齊,畢竟能在正規報紙上發表文章的人,肯定不會去寫情小説,但是讀者就是喜歡看金庸筆下的女主角被各種侵犯和玩

別看三篇最受歡情小説裏面,《白素蕩史》並非金庸小説女主角,但這篇文章純粹是以取勝,另一個時空的原版就已經非常了,李旭又優化了下,於是各種姿勢各種場景的姦,足夠那些還沒有被各種A片洗禮的小市民腦補得雞兒梆硬了。

但是《黃蓉的秘密》和《駱冰傳》同樣被優化過後,在心理描寫上面更勝一籌,更容易讓人腦補,再加上這兩本都有在丈夫旁邊被的描寫——李旭只是在原版的基礎上優化,完全沒有興趣擴寫——自然而然讓小市民的雞巴得更高,也在無形之中拔高了金庸小説女主角的地位。

這種情況下,時間一長,金庸也就坐不住了。

查包衣也是個好面子的人,要是天天被朋友調侃——哪怕只是用揶揄的目光注視——心裏不惱火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這種舊時文人出身的貨,雖然以寫娛樂小説為恥,成天就想要兼濟天下,沉浸在一語可以興天下的幻想當中,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別人侮辱自己的作品,畢竟,除了《明報》,這是他唯一的作品了。

於是就在不久前,以著作權遭到侵犯為由,對芳華印刷公司正式提起了法律訴訟。

如果李旭不出手的話,梅豔芳她們敗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香港走的是英美那種海洋法系,將著作權看成各種子集的共同體,而內地走的是大陸法系,將著作權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保護的是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另一個時空當中,金庸起訴江南侵犯著作權後,大陸法院的判決是不構成侵犯著作權,但是構成不正當競爭。

這也是為什麼迪士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花大價錢遊説國會,將米老鼠的形象牢牢抓在手中,只要侵犯了他們所擁有的角形象,就是侵犯了他們所擁有的所有著作權。

當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法律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而非正義和道德。

因此,在《風月俏佳人》殺青的時候,金庸再次處在了風口尖上,不過不是因為他的著作權被侵犯的官司開庭,而是因為香港的道教聯合會,集體對他提起了訴訟,而理由也是侵犯了道教的著作權。

沒錯,尹志平。

“尹志平是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東萊州(今掖縣)人,初以馬丹陽為師……”各家不閒事大的報紙,紛紛跟市民們詳細介紹尹志平的生平。

而那些對金庸沒什麼好印象的媒體,更是毫不客氣的諷刺:“當查先生在追究別人侵犯他的著作權時,卻又被別人追究他侵犯別的著作權,應該説天道好輪迴嗎?”當然了,給金庸辯護的人也不少,比如倪匡就在自己的專欄裏開噴:“幸災樂禍之前,能不能查一查相關的法律條文,看看著作權的解釋是什麼。

道教聯合會要是覺得,這樣能從查先生身上敲上一筆,那就大錯特錯了!”的確,一般來説,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都只規定,著作權在作者身故後50年才會失效,成為公共版權。

這一點即便是迪士尼也無法阻止,只能不斷通過遊説國會,通過對米奇形象的微調,讓每次版權到期後再度延長。

公知們都説英美國家的版權意識強烈,實際上這都是出來的,好萊塢的創作靈,基本上都來自於《聖經》、《莎士比亞》和《北美民間故事集》。

因為這三本書沒有版權保護,要是換題材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坑裏,而一旦掉進了坑裏,那些聞到血腥氣的法律財狼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吃幹抹淨。

回到正題上來,金庸擁有自己作品的所有版權,而尹志平已經死了幾百年,所以就算金庸勝訴,道教聯合會也不可能以此為判例,要求金庸進行賠償。

但是明眼人也清楚,道教聯合會來者不善,真要計較的話,金庸的口碑只怕要受影響。

畢竟,無論王重陽還是丘處機、尹志平,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而全真道雖然式微,卻不是沒有傳承,無論大陸還是港台,都還有全真道士。

這是當然,別人不清楚,李旭卻是清楚的,尹志平的後人還在大陸,另一個時空金庸之所以在新修版裏將尹志平改為甄志丙,就是因為尹志平的後人提起了訴訟。

名譽權這個東西,只要還有後人,那就有的説了。

不過李旭沒打算這個時候就將其放出來,對於查包衣,他可是準備了一套組合拳的,現在才剛開始呢。

於是,很快又一場惹人眼球的熱鬧,被《天天報》發掘了出來。

自從報道了李柱銘戀童的事件後,《天天報》名聲大增的同時也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一點就是學金庸刊登新奇的故事來引讀者,而其中最受歡的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兒》。

毫無疑問,這又是李旭的手筆,在這個蟎蟲們還沒來得及發力的時間點,有必要給他們上點眼藥。

不同的是,他將一些無腦吹捧的段子進行了增減,比如一點面子沒給叫門天子朱祁鎮留,將他那些SB和噁心的做派通通揭了出來。

朱由檢也是如此,寫到崇禎篇的時候,開篇就表示,如果坐在皇位上面的不是朱由檢而是一頭豬的話,或許大明朝還能上更長的時間。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了《明朝的那些事兒》,未嘗不能有《清朝的那些事兒》,而想要讀者們接受,尤其是那些自詡有獨立思想的讀者接受,看似中立的態度很有必要。

總之,到崇禎這裏,上來就將其罵了一頓,卻沒有繼續深挖,而是轉到了袁崇煥這裏。

“誰想到,在崇禎面前誇下海口的袁崇煥,出宮之後,被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問到此事,卻只是表示,乃聊上意而已。”

“這是一個喜歡賭博的人,他在遼東擅自出擊,天啓皇帝沒能怪罪,他賭對了。

給魏忠賢立生祠,以求得平安,他又賭對了。

現在擅殺文龍,讓滿清的上少了一把時刻頂着的尖刀,崇禎皇帝只能捏着鼻子認可,他依然賭對了。”

“讓我們仔細想一下,如果有個人在二戰的時候,對港督説,只要能給他全權,他就能將本人擋在外面,不讓他們進犯香港,港督同意並給了他足夠的權力。

然而他上任之後不僅隨便找了個藉口殺了同樣在抵抗侵略本人的將軍,還幾次讓本人衝進香港燒殺搶掠,人口和財富都損失無數,你會不會恨不得生吃了這傢伙?”

“綜上所述,袁崇煥不過是一個眼高手低,喜歡説大話的投機分子,後來的名頭也不過滿清為了統治中國尋找法理依據而吹捧出來的,實在算不得英雄。”李旭基本將另一個時空收集的,所有關於袁崇煥的黑料,有條理的全部發出來不説,還非常貼心地註明了每個數據每個引用的來源。

之前説過,這個年代的信息動遠遠比不上互聯網時代,李敖之所以能在這個年代稱王稱霸,就是因為他看過很多書,接收了很多別人接觸不到的信息,可以輕易説出哪段典故的來源,讓人不明覺厲。

事實上,中國的文人,西方的貴族,都是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方式來對平民保持優越,直到被需要普及教育,需要練產業工業的資本碾壓過去。

當《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山海居士,將所有引用的資料都列舉出了出處,讀者就會下意識的覺得,他説的都是真的。

那麼,山海居士描述的關於袁崇煥的種種作為是真的,肯定有人描述的肯定是假的,比如某個以虛構的袁崇煥的兒子為主角的作者。

這就是為什麼,李旭明知道出自《烈皇小識》的“聊上意而已”並不被正統史學家所採用,依然還是用在了文章當中。

既然查包衣吹捧袁崇煥,那麼他就要貶低袁崇煥,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