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74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也不説自己是無神論者,只笑道:“誰説得清呢?或許,世界是由一隻麪條怪在嚴重酗酒之後創造的,他是宇宙之中唯一的真神。”

“麪條怪?”劉易斯的臉頰

“是的,麪條怪,”周赫煊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麪條組成的怪物,“我們姑且把它稱為‘飛天麪條神’,他因為酗酒而稀裏糊塗創造宇宙,他是唯一的真神,可以稱他為‘煮’。至於這個宗教嘛,可以叫做‘飛天麪條神教’,也有着天堂和地獄。天堂中有一座噴發啤酒的火山和滿是美女的衣舞場,篤信者死後能夠升入天堂盡情享受美酒。而不信者死後將要下地獄,地獄裏也有火山和衣舞場,但火山噴發的是馬衣舞場裏的女人都是病患者。”

“哈哈哈哈!”聽完周赫煊的敍述,許多淺信者和無神論者哈哈大笑,而像托爾金和劉易斯這樣的篤信者則面古怪。更有些狂信者一臉怒容,只差沒有當場和周赫煊真人PK了。

1940年的英國還是比較傳統的,但宗教方面卻比較開放——相對於歐洲大陸而言。

比如劉易斯是基督教的護教學家,還創立了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俱樂部,他顯然是一個篤信者。但英國最有名的無神論哲學家安東尼·福魯,就是在蘇格拉底俱樂部發表《神學與偽造》成名的,這個俱樂部特別喜歡跟無神論者進行友好辯論。

劉易斯聽了周赫煊的鬼話,也不氣惱,而是笑道:“看來周先生是無神論者,你怎麼證明神靈不存在呢?”周赫煊説:“我來説一個寓言。有兩位探險家來到秘密花園,其中一個探險家説,這花園是由園丁建造的。另一個探險家則説,本沒有園丁。兩位探險家在花園裏夜觀察,並沒有發現園丁出現。所以,這意味着什麼?”護教學家是做什麼的?

專門為基督教辯護的,他們靠嘴皮子忽悠不信者。

劉易斯這個護教學家通哲學辯論,他總結道:“在周先生的這個寓言,園丁代表上帝,花園代表世界。園丁沒有出現,那麼他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就像上帝可有可無的,信則有,不信則無。是這樣嗎?”周赫煊笑着説:“可以這麼理解。但也可以理解成,神是由人創造的,比如探險家創造了園丁。而同樣的,我也可以創造飛天麪條神和飛天麪條神教。”一個工科的學生似乎對飛天麪條神教興趣,舉手問:“周先生,我可以申請成為飛天麪條神教的信徒嗎?”

“哈哈哈哈。”教室裏頓時發出爆笑聲。

周赫煊點頭説:“當然,如果你願意加入,那麼恭喜你,你將是飛面神教的當世聖徒,而我則是飛面神教的先知,我們可以一起編撰《飛面福音》。對了,我們還可以定下《莫西八誡》。”教室裏又是一陣鬨笑,所謂的“莫西八戒”,明顯是在調侃“摩西十誡”。在座的除了少數狂信徒以外,大都抱着一種看熱鬧的心態,本沒把這個飛面神教當回事兒,甚至連劉易斯和托爾金都在大笑。

那個工科學生很會捧哽,當即就問:“先生,有哪八誡?”周赫煊説:“第一誡,希望你們在傳道的時候,別那麼自以為是。如果有人不信,那也沒關係,你們的麪條神不是虛榮好妒的神靈。”

“哈哈哈哈!”在座的無神論者都快笑瘋了,這又是在諷刺某些強迫別人信教的狂信徒啊。

周赫煊繼續説:“第二誡,希望你們不要以我的名義去迫害、征服、懲罰別人,也不要與人為惡,我不要你們供奉。純淨度與水相關,與人無關。第三誡,希望你們不要以貌取人,所有人生而平等。當然,説到時尚話題,非常抱歉,只有女人和部分極有天賦的男人才能接受麪條神的點化……第五誡,希望你們在沒吃飽的時候,對固執的人,對憎恨的人,不要理他,先吃,吃完再去找他算賬……”都什麼鬼的八誡啊,各種扯淡諷刺,每一誡的最後還抖小機靈。

劉易斯已經徹底無語了,這種戰五渣的教派,他完全沒興趣以護教學家的身份去辯論。反而是托爾金對此覺很有意思,若非他篤信天主教的話,估計還會加入飛面神教玩玩。

“莫西八誡”很容易引年輕的高知識無神論者,至少在場的許多牛津學生就蠢蠢動。

另一個學生舉手説:“先生,我也可以加入嗎?”周赫煊立即説:“恭喜你,這位同學,你現在已經是教友了。不用費,不用拜神,不用宣誓。同時,飛面神教也歡不明真相的羣眾免費入教,可以試信一個月,不滿意的能夠隨時退教,絕無任何不良後果和毒副作用。同時,我也歡教友們創立各種教派分會,比如喜歡吃意大利麪的,可以創立‘飛面神教意麪聖公會’,我將任命他為地區大主教!”這一席話講出,好多人都快瘋了,牛津大學的校長有點後悔把周赫煊請來。

主要還是劉易斯問的那些問題太尷尬,周赫煊懶得正面回答,乾脆科打諢把飛面神教拿出來當擋箭牌。

飛天麪條神教由此創立,這一天成為神教的“聖”(星期五),周赫煊也被尊為第一任教皇和飛面大先知。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21世紀飛面信眾已經突破百萬大關,後來還被荷蘭等國政府認定為合法宗教。

縱觀飛面神教的歷史,出現了很多偉大的人物。

比如斯蒂芬·霍金,就是在讀大學時入教的,並被推舉為飛面神教英國教區大主教。

第951章【淡墨社聚會】20世紀上半頁的英國,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文學創作團體,分別是倫敦的“布盧姆斯伯裏團體”和牛津的“淡墨社”(音譯為“硬客林”)。

徐志摩、凌淑華等人當年組建“新月社”,就採用了“布盧姆斯伯裏團體”的模式,即匯聚詩人、作家、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等,以沙龍形式聚會,再通過出雜誌、辦書店來擴大影響。

“新月社”和“布盧姆斯伯裏團體”的不同在於思想理念和道德觀念,後者太特麼前衞了,即便放到21世紀也能毀人三觀。

“布盧姆斯伯裏團體”強調內在價值,只要內心能夠認知真善美,並且不影響他人,那麼隨便幹什麼都無所謂。因此,他們追求享樂,反對一夫一制,彼此之間關係複雜,多伴侶、同什麼的屬於常態。

這種道德觀念在20世紀初非常可怕,想想圖靈在二戰後因為是基佬而被迫害致死就知道了,“布盧姆斯伯裏團體”那幫人居然在一戰後就玩多伴侶和同

必須要説,不管是在歐洲還是美國,1920年代都是個羣魔亂舞的時期。

因為戰爭(一戰)帶來的後遺症,以及戰後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奇葩思想、奇葩人物層出不窮,西方社會整體上邁入一個極度追求自我的瘋狂時代(包括和平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泛濫)。

在一戰和二戰之間的20年裏,西方社會對異類是非常寬容的,甚至是推崇。到了二戰以後,這種寬容和自由反而被壓制,由此產生了圖靈的同悲劇,直到1970年代才重新變得開放起來,並在1980年代發展到極致。

所以,周赫煊敢在1940年的牛津大學,當着許多篤信者的面創立所謂的“飛天麪條神教”。這個時間點算是瘋狂時代的尾巴,不會招來可怕輿論壓力,甚至能引到無數追求自我的年輕人。

至於另一個文學社團“淡墨社”,代表人物就是托爾金和劉易斯。這是個基督社團,大部分成員都是基督徒;也是個直男社團,清一的男人,1943年女作家多蘿茜·耶絲想要申請加入,結果被直接拒絕了。

牛津大學附近的“鷹與小孩酒館”,是“淡墨社”的定期聚會地點,《魔戒》和《納尼亞傳奇》就是在這裏誕生的——托爾金和劉易斯喝酒時相約各自寫一部奇幻作品。

這家酒館後來也成為魔戒的聖地,每年都有無數魔戒粉絲前來朝聖膜拜。

星期五,周赫煊在牛津大學開講座。星期六和星期天,他被踴躍入教的牛津學生們拉着,一起在圖書館裏創作出《飛面聖經》和《飛面福音》,並確立了神教的各種教內禮儀。

祈禱語和口頭禪為“煮不在乎”,相對應的是基督教的“上帝保佑”,佛教的“阿彌陀佛”等等。

祈禱結束語是在“阿門”前面加一個“R”,即Ramen,麪條的意思。

在飛面神教聚會的時候,每個教友頭上必須戴一頂鍋。負責祈禱的牧師不僅要戴鍋,手裏還要拿一把大勺子,這把勺子就是飛面神教的權杖,牛津學生甚至打算集資為周赫煊打造一把超級大勺,代表教皇的至高權杖。

搞笑的是,居然有兩個牛津教授也入教了,他們甚至打算有空就去倫敦和劍橋傳教。

僅三天時間,飛面神教的信眾就多達14人,其中有教皇1位、大主教1位、先知3位、聖徒6位、吃麪羣眾4位。

就在一場荒唐鬧劇結束,周赫煊打算離開牛津的時候,他突然接到“淡墨社”的聚會邀請,把幫直男基督徒想要請周赫煊喝酒。並且只能周赫煊一個人參加,其他人都被托爾金等人看不上。至於馬珏,就算能入他們法眼,也不可能獲得聚會許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星期二,鷹與小孩酒館。

跟21世紀的繁榮不同,此時的酒館周圍還是田野,甚至偶爾還有野兔闖進來,在酒客們腳下亂竄。這種情況在中國是不可能遇到的,野兔只要敢來,就能湧現出無數“守館待兔”者,兔子們的結局往往是下鍋再上桌。

酒館進門的第二間房,就是托爾金等人的聚會處。

周赫煊剛推門進去,托爾金就舉着啤酒杯笑道:“嘿,大家快起立致敬,有一位教皇陛下來了!”一羣直男基督徒集體起立,對飛面神教的教皇嘻嘻哈哈説:“恭教皇陛下!教皇陛下來晚了,必須罰一杯啤酒。”一杯啤酒而已,周赫煊當即仰脖子痛飲,托爾金和劉易斯也開始介紹其他人。

坐最裏頭的叫沃倫,是一位軍官,也是劉易斯的親弟弟。沃倫旁邊的男子叫漢弗萊,職業是醫生,牛津大學畢業。背對門的位置坐着內維爾·科格希爾,是一箇中古英語專家。托爾金旁邊那人叫查爾斯·威廉姆斯,也是個教授兼作家。最後一人叫雨果·戴森,是雷丁大學的英國文學教授,專門坐火車來牛津參加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