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吳鐵城快速簽署了一份文件,才起身説道:“明誠兄,你怎麼到廣州來了?”周赫煊説:“奉中央命令,出訪美國。”吳鐵城打着官腔説場面話:“明誠乃國之大賢,在西方名聲顯赫,此去美國定然收穫累累。”
“子増兄過譽了,略盡綿薄之力而已,”周赫煊謙虛兩句,説道,“我這次來廣州,發現一路上都有機轟炸,廣州恐怕不久就要成為
寇進攻的目標。”吳鐵城頗為自信,擺手説:“明誠勿慮,廣州靠近香港,是英國人的利益重心。
寇是肯定不敢進犯廣州的,否則必然引來英國的干涉。”
“上海也是列強利益之重心,比廣州更重要。”周赫煊提醒道。
“那不一樣,”吳鐵城詳細解釋道,“明誠兄雖是國際問題專家,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事另有內情。早在淞滬會戰剛剛結束時,寇就準備進攻華南,但因為
機轟炸美國和英國戰艦,引起了英美兩國的強烈抗議。因此在去年底,
寇怕引起列強幹涉,就已經改變了作戰計劃,敵人在未來一兩年內都不會攻打華南。再則,蘇聯跟中國簽署了和平協定,
寇必須派兵在北方防禦蘇聯,
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南下。”吳鐵城所説的都是實情,也是從老蔣到餘漢謀等各級統率,徹底忽視華南防禦的
本原因。
於是乎,老蔣不但沒有加強廣東防禦,還不斷從廣東調粵軍
鋭北上。福建和廣東雖被設為第四戰區,但都是樣子貨,只有一個名字而已,連戰區統率機構都沒有建立起來。
歷史上,在寇進攻廣州的一個月前,吳鐵城就向老蔣緊急彙報,説得到了
軍要進攻廣州的消息。直到
寇攻打廣州的四天前,吳鐵城又急電老蔣,説香港的英軍情報機構發來消息,
寇將在11
前後發動進攻。
老蔣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是本人的謠言,不但沒有指示廣州加強防備,反而繼續
調粵軍增援武漢。在廣州遭到攻擊的兩天前,老蔣還給餘漢謀發命令:“無論如何,須加
一師兵力向武漢增援。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保。只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切盼吾兄不顧一切,勉
兵一師,以保全大局。”餘漢謀沒有辦法,只能
調粵軍增援武漢,兵還沒派出去,
寇就已經發動了對廣州的進攻。
廣州的三位大佬吳鐵城、餘漢謀和曾養甫,擱在民國政壇都極有能力,至少不是庸碌無為之輩。但他們被老蔣坑慘了,最後還得站出來為廣州淪陷背鍋,蔣委員長實在害人不淺。
就拿餘漢謀來説,抗名將啊,後來指揮的兩次粵北會戰打得極為
彩,跟一塌糊塗的廣州保衞戰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這三人雖然屬於背鍋,但也難辭其咎,他們確實在廣州做了太多令人詬病的事情。以至於,三人後來對廣州避而不談,只大肆誇耀他們其他的成就。
周赫煊覺自己無法説服吳鐵城,只能退而求其次道:“子増兄,不論如何,
寇肯定是要進攻廣州的,因為廣州乃粵漢線之起點。中國從歐洲購買的軍火物資,都要從廣州運進來,
寇豈能坐視不理?即便像你説的那樣,廣州一年半載之內沒有危險,但一年半載以後呢?所以,我懇請子増兄,趕快下令轉移廣東南部地區的工廠和學校,免得到時候慌亂無促。”
“不可,”吳鐵城抬手説,“既然寇沒有攻打廣東的計劃,我們現在就搬遷工廠和學校的話,必然造成社會各界恐慌,屬於自亂陣腳之舉。”周赫煊氣得直想發笑,繼續苦勸道:“子増兄,戰爭期間,搬遷工廠和學校屬於正常行為,老百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吳鐵城嘆氣道:“明誠兄,實話跟你説吧。廣東現在負擔着重要任務,必須為前線和中央輸送物資。廣州周邊地區大大小小的工廠,每天機器連軸轉,上午被轟炸,下午就要趕緊復工。為了什麼?還不是在為前線和中央生產後勤用品!一旦搬遷,何時才能復工?而在復工之前,又拿什麼輸送到武漢去?”周赫煊頓時語
,他實在無話可説了。
廣州如此重要的通樞紐,如此危險的沿海城市,在國府官員的眼中,居然不是潛在前線,而是負責生產輸送物資的戰略大後方……
強忍着吐血的衝動,周赫煊再退一步道:“好吧,廣州的工廠需要完成生產任務,那學校呢?就拿中山大學來説吧,從七七事變到現在,中山大學已經被轟炸了近10次,師生死了好幾個。為什麼不搬遷?為什麼讓學生頂着轟炸上課?”吳鐵城耐心解釋道:“中山大學是廣東最好的大學,社會各界都盯着呢。只要中山大學還在廣州,那就表示國民政府沒有放棄廣州。一旦中山大學遷走,則廣州民心必亂。民心一亂,局面將不可收拾。至少資本家們會很擔憂,會想着把自己的工廠搬走,整個廣州的工業就全毀了,廣州的後勤生產任務也沒法完成了!”
“你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當兒戲!”周赫煊怒道。
吳鐵城正道:“為了抗戰勝利,一切皆可犧牲。”
“我……”周赫煊強忍住怒火説,“那好,中山大學可以不搬,其他學校必須搬走!”吳鐵城也不想跟周赫煊吵架,敷衍道:“我需要先開會討論,畢竟諸多學校內遷是大工程。怎麼遷?遷到哪裏?這些都需要慎重考慮。”開會討論?
恐怕寇兵臨城下了,討論都還沒有結果。
周赫煊悻悻然道:“那告辭了,希望子増兄把內遷之事放在心上。”
“明誠慢走。”吳鐵城態度很好,親自把周赫煊送出省府官邸。
第848章【貿易和戰爭】老蔣的一封電報,讓周赫煊在廣州停了下來——等人。
於是乎,周赫煊只能頂着轟炸寫小説,居然把《黑土》的最後一部都快完成了。足足等到五月初,終於等來陳光甫、席德懋和任嗣達等人。
陳光甫,銀行家,被譽為“中國的摩”,現任國府財政部高等顧問,戰時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將銜)。
席德懋,金融家,國府財政部平準基金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業務局局長,奉命常駐香港,負責維持法幣的國際匯率。
任嗣達,貿易商,主營礦產品進出口貿易,在歐美各國人脈甚廣。
三人被老蔣派來,自然是要到美國尋求借款。就算沒有周赫煊,他們也是要去一趟美國的,只不過提前了幾個月而已。
歷史上,蔣介石被資金緊缺得心急火燎,不斷勒令孔祥熙趕快去國外
錢。孔祥熙便找到陳光甫,因為陳光甫跟美國資本家摩
情深厚,想憑藉私人關係打開一道口子。
咱們的孔祥熙院長沒有任何求援方案,甚至連求援的數目也不明確,但卻獅子大開口,讓陳光甫至少要爭取3億到4億美元的借款。
陳光甫心中很想罵娘,借個的3億美元啊,他連借300萬美元都毫無信心。於是託病不願成行,被老蔣和老孔反覆催促了幾個月,陳光甫才硬着頭皮前往美國。
剛開始的時候,陳光甫等人的談判很不順利。但隨着廣州和武漢相繼失陷,羅斯福和美國資本家們有些慌了,覺得必須拉中國一把,否則中國被本平推還玩個
啊,於是借款合同居然談成了。
如今陳光甫正是拖着不肯走的時候,孔祥熙對他説:“光甫,周明誠對借款之事有辦法。他當談判特使,你當談判副使,肯定能夠談成的。你心中沒有方案,可以先去問問他啊,相信周明誠必有策略。”陳光甫心想,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那就去唄……因此比歷史上提前兩三個月動身。
周赫煊跑去美國要借款只是幌子,他主要是去飛機的。老蔣拍電報讓他等人,周赫煊還以為是等幾個外
人員,結果見面才發現,居然是一羣玩金融貿易的跟他匯合。
媽賣批!
眾人在廣州登船前往美國,對借款之事皆無頭緒,只能天天跑到甲板上喝咖啡討論。
這天風和麗,海風吹拂。
陳光甫喝着苦咖啡説:“周先生,你是國際專家,你覺得美國真能給援華借款嗎?”周赫煊搖頭道:“不可能,美國宣稱嚴守中立,是不會直接對華貸款的。除非……”
“除非什麼?”席德懋問。
“除非咱們換個方式,”周赫煊説道,“在美國成立一家貿易公司,通過商業合作,向美國企業尋求民間商業貸款。這就繞開了美國的中立外政策,讓羅斯福有
作的空間。”陳光甫拍手道:“此法甚好!”席德懋説:“既然是民間商業貸款,那就必須讓美國人覺得有利可圖。任先生,你是國際貿易專家,美國最迫切的想要中國什麼商品?”
“當然是鎢礦!”任嗣達立即就説道:“鎢礦乃工業稀缺資源,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鎢礦供應國。世界第一的鎢礦在江西,世界第二的鎢礦在廣東,此為我國的巨大優勢。用鎢礦之利來引誘美國入轂,對方多半會同意。”周赫煊非常悉中國近代史,知道抗戰期間美國對華有五次貸款,“鎢礦借款”只是第三筆,而第一筆則是“桐油借款”。
當然,周赫煊知道的也僅限於此,並不清楚五次借款的詳細內容。畢竟除了專業論文之外,歷史書裏頂多只順筆一提,讀者也不會吃飽了沒事幹去研究細節。
美國的五次對華借款,名稱分別為:桐油借款、華錫借款、鎢砂借款、金屬借款和財政借款。
顧名思義,前三起借款分別跟桐油、錫礦和鎢礦有關,而這個先後順序也肯定有原因。可以就此推測,美國最急需的商品是桐油,其次是錫礦,接着才是鎢礦。
周赫煊出聲問道:“鎢礦最大的進口國是哪個?”
“德國。”任嗣達説。
周赫煊又問:“德國用鎢礦幹什麼?”任嗣達説:“用處大了,造先進的飛機、穿甲炮彈、輪船發動機……好多東西都需要鎢礦。”周赫煊點頭道:“也就是説,鎢礦現在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製造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