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大中午,愛因斯坦都還沒有現身。
因為汪兆銘已經拉着愛因斯坦吃飯去了,張學良、馮玉祥和閻錫山等實力派作陪,羅家倫、李書華等校長甘居次席。
汪兆銘做事八面玲瓏,在陪同愛因斯坦和柯布西耶之餘,也沒忘了周赫煊。他舉杯誇讚道:“周先生,這杯酒我敬你。你這次名揚海外,在美國和歐洲大漲我中國人志氣,衞佩服!”
“哪裏哪裏,汪先生過譽了。”周赫煊謙虛地笑道。
張學良出聲道:“並非過譽,明誠兄是難得的人才,學良一向佩服。”汪兆銘頗為驚訝的看着張學良,以張學良現在的身份,當眾稱周赫煊為“兄”,這可不僅僅是做面子而已。
閻錫山哈哈笑道:“不止是漢卿佩服,我閻老西也佩服,周先生料事如神!”兩大實力派都對周赫煊如此尊重禮遇,這讓汪兆銘突然生出拉攏的念頭。在用完午餐以後,汪兆銘趁機悄悄對周赫煊説:“周先生,如今蔣介石倒行逆施,民心大失,我們另立新政府。不如,你來做這新政府的教育部長怎樣?”
“呵呵,在下才疏學淺,難當大任。”周赫煊一口拒絕。
周赫煊才不想蹚渾水,汪兆銘無非是借他的名氣反蔣而已。這傢伙勢單力孤,是個人都想拉攏,遇到點機會就要搞事,純屬民國中期的政壇攪屎。
如果當初汪兆銘能夠引刀成一快,那才真的不負少年頭,可惜死得太晚了。
第347章【瑰寶】故宮博物院。
都還沒有走進故宮,只遠遠的遙望紫城,便已經讓愛因斯坦和柯布西耶震撼莫名。
一路上,兩位老外四處張望。
愛因斯坦的注意力在雕樑畫棟上,柯布西耶則在仔細觀察建築佈局和結構。這個世界頂尖建築師,已經陷入狂熱興奮的狀態,腦子裏迸發出無數的設計靈,想要把東方傳統建築藝術,融入他的現代作品當中。
張繼和馬衡作為故宮負責人,率領眾人前來接。
張繼屬於故宮副院長兼古物館館長,他對文物其實沒多大研究,僅僅是中央政府派來的政客型官僚。馬衡只是故宮的理事兼古物館副館長,但他受院長易培基所託,全權負責故宮的專業工作。
張繼處處都想壓着馬衡,他站在最中央,上前握手時故意把馬衡擋住,熱情地説:“歡兩位國際友人,前來故宮博物院參觀,鄙人故宮副院長張繼。”馬衡對此無所謂,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容,站在旁邊一言不發,他不想跟張繼爭什麼。
周赫煊看到張繼時,只想到後世記載的兩個傳聞。一是張繼為了爭奪故宮權利,設計陷害易培基,誣陷對方盜賣故宮文物;二是這傢伙救了汪兆銘一命,否則本沒有後來的汪偽政府。
那是1935年冬天,“暗殺之王”王亞樵策劃刺殺蔣介石,由記者孫鳳鳴負責具體任務。可惜當時蔣介石未到現場,孫鳳鳴臨時把刺殺目標轉為汪兆銘,衝上去就連開三槍。
現場高官嚇得滾,張靜江滾在地上,孔祥熙朝車底下鑽。反倒是已經54歲的張繼臨危不亂,衝過去緊緊抱住刺客的。張學良離得遠些,跑去一腳踹飛刺客手裏的槍。二人合力,這才保住汪兆銘的小命。
不過即便如此,汪兆銘也遭了大罪。因為刺客使用的是鉛彈,而且受傷部位太,難以做手術把子彈取出,鉛毒擴散折騰了汪兆銘近十年,最後患上多發骨髓腫瘤(骨髓癌),受盡病痛折磨而死。
閒話休提。
故宮之行全程由張繼主導,他上午帶着眾人蔘觀了乾清宮、儲秀宮、御花園等景點。中午略作休息,又帶着大家前往古物館,裏面陳列着無數國寶級文物。
“難以置信,難以置信,”愛因斯坦眼睛都看花了,由衷讚歎道,“這些都是人類的瑰寶!”柯布西耶指着一個瓷碗問:“這是什麼?比我見過的所有瓷器都更美。”張繼哪裏懂得這些,他只能讓馬衡來回答。
馬衡講解道:“這叫藍地百花穿花龍紋大碗,是中國明代宣德年間製作。胎骨稍厚,白釉泛青,圈足胎處,白胎細膩,胎釉一線呈淺橘。碗內外均以藍地白花技法裝飾成花紋,外壁在胎土未乾前,先錐劃雙龍穿行轉枝牡金花中……”周赫煊作為客串翻譯,此刻已經完全懵,他不知該如何闡述專業術語,只能支支吾吾説:“嗯,這個是用特殊技術製作的龍紋大腕,製造於1426到1435年之間……”柯布西耶滿意地點頭説:“原來是中世紀的藝術品,中國工匠果然名不虛傳,歐洲從來沒出現過如此美的瓷器。”土包子啊!
宣德窯的內貢品,哪是出口歐洲的克拉克瓷能比的?
就説這隻大腕吧,造型並不奇特,跟老百姓家裏盛湯的大瓷碗沒啥區別。但它的釉花紋實在太美了,在燈光的照下,遠遠看去似乎籠罩着氤氲霧氣,走近仔細觀察,又能看到每一個花紋都是那麼彩。
愛因斯坦穿梭於無數國寶之間連忘返,此刻他不再是大科學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參觀者,帶着種頂禮膜拜的心情觀賞這些絕世品。
後來在40年代,愛因斯坦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説:“永遠不要和中國人比較藝術,真正的藝術品都在中國。”實話實説,20世紀的歐洲人對中國文化是很戀的。
比如愛因斯坦的好友兼學術對手波爾,就非常讚賞中國道教思想。他在給自己設計家族徽章時,核心圖案便是太極雙魚圖,原因是他認為中國的太極原理,跟他的波粒二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柯布西耶,好吧,這位建築師站在一方筆洗前挪不動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