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4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神特麼棄權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就沒出現過這種情況。而棄權的那位老兄,人家的理由很充足,那就是無法判斷兩位候選人孰優孰劣。

一直到李石曾給周赫煊發電報時,瑞典文學院終於進行第五輪投票:托馬斯·曼7票,周赫煊6票。

得票超過半數,這次終於有結果了。

中國那邊鋪天蓋地吹捧周赫煊的時候,其實瑞典文學院已經揭曉答案,只不過消息沒有傳過去而已。

獲獎者:德國小説家,保爾·托馬斯·曼。

獲獎理由:由於他在當代文學中,具有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説《布登洛克一家》。

托馬斯·曼雖然獲獎,但他公開表示非常不。因為他覺得自己寫得最好的小説是《魔山》,評委會居然説他是因為《布登洛克一家》獲獎,這是對一位偉大作家的侮辱!

瑞典文學院裏有幾位院士同樣不,因為他們非常喜歡《神女》,認為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開創意義的作品。但卻因為某些人的頑固,無法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周赫煊,這實在太遺憾了。

後世人們經常開玩笑説,諾貝爾獎屬於終身成就獎,沒有一大把年紀,你都不好意思去領獎。

如今的諾貝爾獎稍微要好些,經常頒發給年輕人,但仍舊會考慮候選人的資歷和影響力。

托馬斯·曼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文學創作了,其獲獎作品是已經出版十年的小説。他在歐洲名氣極大,影響力也非常恐怖,參與投票的人好幾個都跟他認識,比人脈周赫煊也比不贏啊。

還有就是,《布登洛克一家》是描寫資產階級的小説,對西方評委而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神女》所展現的中國社會就沒那麼有引力了。

因此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公佈後,沒人質疑其公正,反而被認為非常正常,托馬斯·曼獲獎屬於實至名歸。

至於周赫煊,他雖然沒有最終獲獎,但在歐洲文壇卻打出巨大名氣。因為小道消息早就傳出來,一箇中國青年作家,讓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公佈期推遲了一個月。

據説,至今還有兩位評委對此憤憤不平,認為《神女》遠比《布登洛克一家》更優秀。……12月6,巴黎車站。

周赫煊還沒走出車站大廳,便看到外頭站着數百中國人,他們高舉“歡周先生”的牌子,人手一本法文版《神女》,站在凜冽的寒風中耐心等待。

周赫煊見狀,連忙快步走過去。

李石曾就站在人的最面前,他看到周赫煊出現,立即熱情地過來握手道:“明誠啊,你這次給咱們中國人長臉了。”

“當不得大家如此厚愛。”周赫煊説。

李石曾又給周赫煊介紹了幾人,都是些在法的知名華人。至於那些舉着牌子接周赫煊的,則大多是留法學生會成員。

周赫煊不敢倨傲怠慢,跟李石曾他們寒暄過後,立即走進人羣跟大家握手,連連説道:“辛苦諸位了,讓大家在這裏挨着凍苦等。”

“周先生,籤個名吧!”一個戴眼鏡的男生舉着《神女》説。

周赫煊接過鋼筆,翻開扉頁問道:“你叫什麼名字?”男生答道:“我叫傅雷,在巴黎大學旁聽文學課程,同時攻讀美術理論和藝術評論。我特別喜歡先生的《神女》,這次肯定能榮獲龔古爾文學獎!”

“希望如此吧。”周赫煊多看了眼前這個學生兩眼,提筆在扉頁寫下:傅雷同學惠鑑——周赫煊。

一看到傅雷索要簽名成功,旁邊的留法學生紛紛效仿,周赫煊瞬間陷入了簽名

李石曾笑着看了一陣,過來説道:“你們還是放過周先生吧,他估計都還沒有吃午飯。”周赫煊邊簽名邊説:“石曾先生,這附近有什麼好的餐廳,我請客,全體都去。”

“那估計是坐不下,人太多了,”李石曾笑道,“我知道有一家中餐館,是歐戰赴法華工開的,咱們可以去那裏。”第330章【華工】在21世紀,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華人聚集地叫做“13街區”。

1929年的巴黎,還沒有“13街區”這個稱呼,但卻已經聚集了不少華人。比如我朝的周、鄧兩位偉人留學法國時,都曾在這裏居住過。

周赫煊在眾多留法學生的簇擁下,來到納河左岸的一片街區。

嚴格來説,不能叫街區,有點類似於棚户區或者城鄉結合部。這裏沒有高樓大廈,不似巴黎主城區那麼繁華,但也不至於被稱為貧民窟。

此地的建築明顯沒有經過嚴格規劃,七歪八扭的隨處亂建,大多以平房和二、三層小樓為主。雖然凌亂繁雜,但亂中有序,街道兩旁掛着不少漢字招牌,一些小店的生意也頗為繁忙。

李石曾介紹道:“留法的學生大多家境貧寒,他們租不起城裏的房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這裏是最好的選擇。”周赫煊問:“此地有多少常駐華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説,“至少也有一兩萬吧。不只是華人,許多來自東南亞和東亞的移民,到巴黎後也會選擇在這裏定居。所以你別看到處是黃皮膚,但並不都是中國人。”周赫煊問:“這裏的華人生活如何?”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樣。只要努力工作,還是能夠維持生存的。關鍵是社會地位比較低,屬於巴黎的邊緣人物,雖然他們已經入了法國籍,但卻沒有選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