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戰亂時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糧價⾼漲的時候,像國美、澳大利亞這些產糧國都在增產,而等到糧價降低,就開始減產。
此外,第四次印巴戰爭,讓幾乎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糧食的重要。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產糧國開始限產,而像華夏這樣的糧食進口國也在極力提⾼糧食的自給程度。
對於眾多貧窮國家來説,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其實,這僅僅是開始。
為啥?
印度這顆炸彈還沒有引爆。
要知道,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華夏,而且仍然在以每5年1億人的速度增長,要不了多久就將超過20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雖然印度擁有肥沃的恆河平原,但是沒人相信印度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
為啥?
現代化農業能夠做到⾼產,其實都是建立在工業的基礎之上,靠的是工廠生產的各種各樣的化肥。
沒有化肥,農業能夠實現⾼產?
用傳統的耕種方式,印度最多能夠養活10億人,而且只是養活。
要知道,在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前,印度人每年的食物攝入量還不到270千克,低於聯合國劃定的貧困線。
現在呢?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肯定更低。
為啥?
印度已經亂成一團,哪有能力生產更多的糧食。
按照國際機構的估計,印度的人均年食物攝入量已經降低到了240千克以下,説不定連220千克都不到。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平均分配,所有印度人都要餓肚皮。
顯然,肯定無法做到平均分配。
這就表示,有絕大部分印度人要餓肚皮,而極少數印度人卻能夠過上富足,甚至是奢侈的生活。
現在的印度還不是威脅,可是在今後呢?
3年之內,印度府政已經換了好幾波。
也許要不了多久,印度就會再次爆發政變。
如果16億印度人一個強力府政統一到一起,開始尋求更多的糧食,那就絕對是一場全球災難。
要知道,哪怕把所有國家富裕的糧食拿出來,也未必能夠填飽印度人的胃口。
正是基於這個判斷,沒有一家國際機構看好未來,準確説是幾乎所有國際機構都認為應該加強對糧食的重視程度。
此外,由糧食導致的戰亂必然成為家常便飯。
動盪不安,誰能過上好曰子?
顯然,就是王棟這樣的人。
對此,王棟卻一點都⾼興不起來。
不是害怕去冒險,而是這裏面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在上次會議上,雲龍就已提到,得據現在的情況,加強在全安領域的投入,擴大安保隊伍。
此外,得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戰爭?
雲龍沒有説錯,就是戰爭。
非洲的戰亂沒有什麼好説的,那不是王棟的菜,而且王棟也沒有打算去非洲撈金,畢竟能撈到的好處實在是太少。
在王棟看來,真正需要關注的仍然是中東地區。
敍利亞已經被徹底打爛了,而在國美主動挑事之後,爆發第五次中東戰爭的風險是越來越大。
還有沙特與伊朗的矛盾。
可以説,中東就是個火藥桶,一顆火星就能將其引爆。
此外,還有東南亞。
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矛盾,即馬來西亞威脅要中斷淡水供應,而新加坡則在為動手做準備。
還有南美的委內瑞拉,與東歐的烏克蘭。
用雲龍的話來説,覺像是回到了冷戰時期,雖然他沒有經歷過冷戰,因為在冷戰結束的時候,他才幾歲大。
有這麼多的熱點,這麼多的威脅,在雲龍看來,全都是機會。
什麼機會?
讓d&f公司與“安固”公司發展壯大的機會。
王棟有點無語,不過也沒辦法反駁。
一家軍火企業,一支僱傭軍,要想發展壯大,靠的就是戰亂與戰爭。
如果天下太平了,王棟他們也就業失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