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633章譁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開戰的第67曰,也就是巴軍包圍阿姆利則的第二天開始,就陸續有印軍從城裏出來向巴軍投降。

最初幾天,還只是零星的印軍官兵。

當然,主要是逃兵。

據巴軍做的統計,當時主動投降的印軍官兵,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有的甚至是在戰後才被徵召入伍。

對這些印軍士兵來説,入伍其實只是為了混口飯吃。

到第70曰,局面發生了變化。

當天,在阿姆利則西面,一支印軍步兵旅發生譁變,一羣基層軍官控制了旅部,逮捕了旅長等⾼級將領,然後‮出派‬代表去跟戰線對面的巴軍談判。

談啥?

投降條件。

簡單的説,就是為投降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問題是,有啥好談的呢?

其實,巴軍早就公佈了對待俘虜的政策,也早就公開承諾,會在戰爭結束之後,讓投降的印軍官兵自行決定是否接受遣返,對不願意接受遣返的印軍官兵,給予保護,以及非公民⾝份。

簡單的説,就是投降的印軍官兵可以選擇在巴基斯坦生活,不過無法成為公民。

其實,這只是臨時政策。

十多年之後,大部分選擇留在巴基斯坦的印軍戰俘,都通過各種努力,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準公民,也就是獲得了除了政治權力之外的其他公民特權,而這些印軍戰俘的後代都成為了巴基斯坦公民。

至於給出更⾼的待遇,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為啥?

這是戰爭,又不是過家家的遊戲。

説白了,巴基斯坦願意收留投降的印軍官兵,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按照國際法,巴基斯坦應該在戰爭結束之後,無條件的遣返印軍俘虜,而不是為俘虜提供政治庇護。

可惜的是,這些印軍顯然覺得不夠。

當時,前來談判的印軍軍官提出,要求巴基斯坦當局劃出一塊保留地,並且給予印軍俘虜公民待遇。

簡單的説,就是為每一個投降的印軍官兵提供一塊可以耕種的土地。

這也想得太美了吧!

要知道,給予戰俘人道主義待遇,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印軍軍官提出這樣的要求,不就是拿手裏的武器去換巴基斯坦的土地嗎?

此外,巴基斯坦也無法答應這樣的要求。

為啥?

巴基斯坦的土地都是私有的。

沒錯,在巴基斯坦確實有很多荒地,比如在俾路支省就有很多荒漠,不過那些沒有人定局的地方,都不適合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