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備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與巴基斯坦一樣,印度當局同樣沒有打算談判。
48小時的臨時停火,無非是要讓部隊做好反擊準備。
其實,印軍已經為反擊行動準備了將近10天。
雖然看上去不大可能,但是就在這10天內,從新德里出發的兩個裝甲旅,也就是那兩個裝備了“阿瓊2”的裝甲旅到達了伯坦果德南面的軍營,此外還有10多個旅完成了進攻前的部署。
其實,印軍的意圖也很明顯。
哪怕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便印度⾼層還存在那麼一點幻想,印軍的⾼級將領也早就認清了局勢。
奪回查謨?
顯然,那是在做夢。
不説別的,印軍本就沒有能夠突破巴軍防線的裝甲力量。
斯利那加?
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以當時的情況,印軍能夠爭取的最好的結果,其實就是控制住查謨附近,準確説是克什米爾南部平原。
其實,這也是印度當局的底線。
為啥?
只要這一部分地區還在印軍手裏,印度當局就能宣稱仍然控制着克什米爾,只是其中一部分地區淪陷。
相反,如果丟掉了整個克什米爾,那就完全沒得談了。
通過談判來保住最後幾百平方千米的土地?
顯然,印度當局並不認為巴基斯坦會因為談判就放棄進攻。
擺在印度當局面前的問題非常現實。
如果沒有能夠在48小時的臨時停火時間內跟巴基斯坦達成協議,那麼巴軍就會立即重新發動進攻。
以印軍的實力,能夠守住最後那幾塊土地?
顯然不可能。
談判?
關鍵是,印度當局能夠接受巴基斯坦當局提出的談判條件嗎?
現在,主動權在巴基斯坦手裏,打與不打,對巴基斯坦來説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要想通過談判保住最後幾塊土地,印度就必須在談判中做出大巨讓步,特別是承認巴基斯坦當局提出的主張。
能接受嗎?
用幾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去換取幾百平方千米的土地?
要是能接受,印度當局早就妥協了。
正是因為不能接受,戰爭還得進行下去,所以印度當局沒得選,必須讓印軍增強在克什米爾的投入。
問題是,10多個旅,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