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根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驚喜歸驚喜,但是穆罕默德沒有喪失理智。
不可否認,華夏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用“空前絕後”來形容也毫不過分。
空前嘛,自然不用多説。
從建國算起,也就七十來年,而從改⾰開放算起,才四十年出頭,這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就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在抗戰與內戰的廢墟上建起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歷史上,肯定是絕無僅有。
説絕後,那也差不多。
至少從目前的全球局勢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複製華夏創造的現代化奇蹟,連模仿都辦不到。
在人口規模上,跟華夏同級別的只有一個國家,也就是幾年之內就將在人口數量上超越華夏的印度。
只不過,要想真正的超越華夏,哪怕只是追上華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別的不説,印度的文盲率⾼達百分之六十!
在接受了教育的另外百分之四十的印度人當絡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依然被來自奴隸社會的,極端愚昧與野蠻的種姓觀念所束縛。
更要命的是,⾼⾼在上的統治者不但沒有將其當問題看待,還以自己所擁有的⾼貴種姓而沾沾自喜。
受這種文化控制的民族,能夠發展壯大嗎?
別説半個世紀,就算給印度幾百年,也未必能夠超越華夏。
問題是,華夏的成功經驗能複製嗎?
或者説,其他國家能夠用華夏的發展方式進行現代化建設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華夏能夠成功,有三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是歷史文化,二是數量眾多的人口,三是基本國情。
三者,缺一個都不行。
顯然,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國家,也就只有華夏。
前兩者都很容易理解,而第三個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為什麼?
早在幾十年前,就有西方的學者預測,華夏最多能夠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然後就會像巴西那樣,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實際情況呢?
去年,華夏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預計最快在2024年,最遲在2027年就能邁過12000美元大關。
按照聯合國給出的標準,這是中等收入的上限。
超過這個水準,就入進了準發達國家行列。
事實上,“中等收入陷阱”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或者説是西方經濟學的命題,本不能用在華夏⾝上。
產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源是什麼?
説得直接一點,其實就是西方國家炫耀的主民體制。
當一個國家初步實現工業化,開始向發達國家行列進軍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來自自⾝。
簡單的説,就是能否繼續穩定的發展下去。
如果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就會調入中等收入陷阱。
出什麼問題呢?
這就是,當一個國家的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國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就會顯著提⾼,也就必然會在與生產無關的領域投入更多資源,從而對投資,也就是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造成衝擊。
其實,這跟西歐的發達國家向福利型社會轉型差不多。
在西方的主民體制下,制訂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導人必須考慮選民的受,用政策來爭取選民的支持,也就得向選民妥協。
可惜的是,民眾的選擇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別忘了,決定選票的是人頭,而不是個人的遠見卓識。
每個人都想過上安逸的生活,最好不用勞動就能富足美満,而這卻是現實中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至少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上,因此國家的領袖必須有清楚認識,也就不能為民意所驅使。
可惜,在西方的主民體制下,這種情況卻不可避免。
當然,説了這麼多,穆罕默德王儲最為關心的,還是華夏的經驗是否管用,以及華夏有沒有能力幫助沙特走上現代化的道路,讓沙特擺對石油的依賴,讓沙特成為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