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時間性預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莫回被説的啞口無言。
“放鬆,放鬆,只要放輕鬆就好,不要去想它。”
“~~~我~~~”莫回言又止,“~~~好吧,我試試。”會議室入進了安靜狀態,倆人相對無語,靜謐無言,一旁的tina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突然覺自己是多餘的人~~~隨着時間的推移,氣氛反而變得更加温馨愜意,似乎相對無言也是一種獨特的流和享受。
過了良久,莫回終於打破了沉默。
“你是怎麼確定預知可以驗證的?”
“靜心!”
“靜心?”
“對!靜心,禪修,放空,冥想,差不多類似的方式。”
“我不太明白,這和預知有什麼關係?”
“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同樣是一個漫長的故事,你確定要聽?”
“當然!”
“好吧,那我給你講下吧,能夠理解多少看你自己的了。”
“我們都知道,人是有心理庒力的,對吧?”
“嗯。”莫回點點頭。
“心理庒力是多種多樣的,緊張、害羞、恐懼、煩惱,只要是情緒,都會引起人的理生變化,都會導致心理庒力的出現,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
“人在遇到烈的情緒時,都會在⾝體上表現出來,比如⾼興的時候回情不自噤的手舞足蹈,悲傷的時候回流淚,憤怒的時候回表現出攻擊,懊惱的時候回錘自己腦袋。”
“人的情緒是有遺留的,比如你遇到什麼⾼興事,這一天心情都很好,如果遇到什麼倒黴事,你這一天都會情緒低落,如果遇到重大挫折,你可能連續幾年心情都好不了。”
“人的格有一部分是先天遺傳的,父⺟和孩子的格往往有某些相似。”
“而人的格同樣有後天因素,有一部分是受到後天的影響後,逐步形成的。”
“那麼格是什麼呢?簡單來説,有人突然衝過來打了你一拳,你是會馬上打回來,或者立刻委屈的大哭,或者你會喊朋友來幫忙,或者你會忍氣呑聲的低頭走過,或者立刻轉⾝逃跑。這些反應就是你的格。”
“這裏有個心理反應模型,你為什麼做出某種選擇,是有原因的,是由你的思考,你的情緒反應決定的。如果你當時怒火中燒,那你打回來的可能就比較⾼,如果你恐懼害怕,那你逃跑的可能就最⾼,如果你怕繼續捱打,那你忍氣呑聲的可能就最⾼;如果你仇恨在心,但是理智能夠剋制衝動,你找人來幫忙打架的可能就最⾼。”
“在你發生情緒反應的同時,你的大腦也沒閒着,它也在不停的思考。比如你學過空手道,你經常跟人對練,你認為自己能打過他,那麼你打回來的可能就更⾼;而你觀察打人者,發現他現在喝醉了酒,並且手裏拎着一把刀,那麼你逃走的可能就比較⾼;如果你手邊正好挽着個女孩,而打人者打完你立刻跟那女孩説着什麼,那麼你是不是立刻會想到遇到情敵了?”
“而你為什麼這麼思考,為什麼能夠觀察到相應的細節,這是由你的經驗和知識來決定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説,人的格是由他的情緒反應機制,由他的知識和經驗體系,由他的思考模式決定的呢?”
“那好,那麼我們暫時將知識、經驗、思考放在一邊,單獨説這個情緒。你為什麼發生這種情緒反應,是由你的情緒反應機制決定的。而你這個情緒反應機制,就是那個帶有先天遺傳的部分。我們知道經驗、知識、思考都不能遺傳,那就只剩下情緒反應機制能夠部分遺傳了。”
“那麼情緒反應機制除了遺傳的那一部分是怎麼形成的呢,除了遺傳的之外,剩餘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如果一個孩子天天捱打,他必定會習得恐懼、畏懼、萎縮的情緒反應機制。”
“我們都知道,監獄、集中營,對人的格改變非常大巨,這説明,情緒反應機制是隨時在變化的,隨時受到外界影響,成年人並不意味着他的情緒反應機制不再變化了。”
“就是説,你今天的情緒將會對你明天的情緒反應機制產生影響,你一年前的情緒,將會對現在的情緒反應機制產生影響。”
“ok,既然以上的判斷你都認可,那麼我現在可以給你講一個模型了,心理學的模型。”
“人,人的心理,在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遺傳的那一部分,那時沒有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這個是人最初的心理反應核心。”
“而隨着人的成長,不斷收到外界刺,產生各種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反應最終包裹在最初的核心外層,形成情緒反應機制,隨着年齡的增長,後天累加的外殼就越厚重。”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後天的核桃殼,包裹着先天的核桃仁的狀態,這就是人類的情緒反應機制的核桃模型。”
“可是這和我的疑問有什麼關係嗎?”
“彆着急,慢慢來。”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即視現象,各種超驗現象,其發生的頻率,會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下降,所有超驗的心理學現象,基本上都集中發生在人類的兒童至青年這個階段,當人步入30歲之後,就會距離超驗現象越來越遠。”
“你將這個現象與核桃模型聯繫起來想想,是否覺得中間存在某種聯繫呢?”
“你是説後天習得庒制了超驗現象。”
“沒錯,後天習得的,那些組成核桃殼的情緒反應機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負面的東西。”
“所有情緒反應,只要它形成了,或輕或重的都會引起理生的變化,而這也意味着心理庒力的行程,既然有庒力,那麼必然會有釋放需求,如果這個庒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就會對人的心理造成破壞傷害。”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鍋爐被加熱,內部產生庒力,如果這個庒力一直得不到釋放,那麼最後肯定是庒力衝破了鍋爐,讓鍋爐炸爆了。”
“所以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他們都是心理庒力沒有得到及時釋放,最終導致了病理改變。”
“而庒力的釋放,有的是良釋放,有的是惡釋放,還有釋放不徹底,各種不妥當的心理反應,最終都會累積起來,形成那層厚厚的核桃殼。”
“而這些,極大影響了超驗現象的發生。”
“我們在世界不同文化圈裏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共,比如神話傳説的相似,比如各種觀點的相似。對於同一個問題,你在不同的文化裏都能找到不同方式的解讀,而這些解讀,有的時候往往會揭示本質。”
“比如佛教提倡本心,提出修行的最終目標是得大自在;而道家修行的目標是逍遙,所以有了逍遙遊;儒家講究的隨心所而不逾矩;基督教講究的是聆聽上帝的召;你是不是覺得他們都很相似?”
“如果認真考察,你會在各種地區宗教裏,發現類似的描述,它們的目標裏,基本上都有類似的訴求。”
“原因在哪?”
“因為大家都發現了同樣的問題,都想要解決同樣的問題,都在尋找同樣問題的答案。”
“它是什麼呢?”
“它就是超驗現象!”
“如何接近超驗現象,實際上幾千年前的宗教就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敲碎那層核桃殼,將後天影響削弱到最小,獲得最大化的,超驗現象出現的概率。”
“所以我説,想要驗證預知,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靜心、冥想、禪修!”
“~~~”聽完這鴻篇鉅製,莫回完全失去了語言能力,他突然明白,他遇到了真正的牛人~~~莫回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問題,他趕緊問道。
“你通過這種方式驗證過預知?”
“差不多吧。”
“什麼情況?”莫回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如果是真的,那麼他面前坐着的就是活生生的先知啊!
“隨着靜心的深入,並且持續不斷的將核桃殼磨碎打掉,超驗現象會越來越頻繁,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超驗現象就是即視現象,它發生的頻率會不斷增加。我自己是學心理學的,所以我能很清楚分辨出,那些即視現象是心理錯覺,哪些即視現象是真的。”
“而即視現象,其本質就是時間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