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鬼才郭奉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搞定荀彧之後,曾炩又要求荀彧和他一起去陳羣家。他此來,還想將陳羣這個政治奇才收到麾下。

陳羣字長文,潁川許昌人。其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於當世皆負盛名。當陳羣尚是幼兒時,祖父陳實常認為此子奇異,向鄉宗父老説:“這孩子必定興旺吾宗。”魯國人孔融向來有⾼才而格倨傲,他的年紀約在陳紀、陳羣兩父子之間,因此先與陳紀為友,後又與陳羣結,由是顯名。《荀氏家傳》有載:“陳羣與孔融論汝、潁人物,羣曰:‘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並無對。’”(《荀彧傳》)可見二人常論騭人物,甚相心。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展,或者説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新的選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時的吏部尚書陳羣創議的。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世族所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的現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生了尖鋭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鬥爭烈。

九品中正制就是在這種背景形勢下產生的。開九品中正制先導的是曹唯才是舉的主張。曹曾三次布求才令,他明確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才異質”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要起用他們來治理國家,來帶兵打仗。這無疑是對當時強調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沖擊,也是對當時用人標準的一次大糾正。指導思想的改變,引來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逐漸改變了東漢以來由門閥世族主持鄉閭評議和控制選舉局面的形勢,從而為建立新的選舉制度創造了條件。

死後,曹丕在採納陳羣的創議後,就把曹“唯才是舉”的方針制度化了,於是九品中正製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但當時察舉尚未完全廢除。

雖然陳羣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最終無法逆轉門閥專政的歷史傾向,但是創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在於將選舉權收歸‮央中‬,只是由於當時時代的限制,沒有實現其初衷罷了。但是這並不能遮掩陳羣在政治方面的傑出才能。

陳家和荀家相隔並不遠,很快就到了。

陳羣對曾炩的招攬並不排斥,他是一個堅定的出世者,對於什麼樣的主公,他並沒有什麼偏見,他要求的是他的主公能夠讓他有揮才能的空間。這樣的要求,對曾炩來説完全不是問題。

在一番傾心談之後,陳羣愉快的結束了曾炩的招攬。

本來,在之前,陳羣一直就對曾炩治下的治理方法很‮趣興‬,也進行了不少的研究,這些研究讓他對北疆的政治以及曾炩這個人很‮趣興‬。現在這裏來招攬他,正合他的心意,豈有不答應之理?陳羣很明白,大漢國的未來,肯定是屬於曾炩的,他的實力太過強大,雖然別的諸侯實力也不錯,而且各鎮諸侯非常之多,但是他沒有現他們中有任何人可能對曾炩造成真正的困擾。

第二天,曾炩就離開了潁陰,向陽翟趕去,那裏,才是他此次取道潁川郡的最主要目標,因為,有鬼才之稱的郭嘉,正是陽翟的人。

而荀彧和陳羣,也很快的收拾東西,北上冀州了。

陽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禹州市。傳説為禹之都。《漢書.地理志》潁川郡陽翟縣下班固自注:“夏禹國”應劭曰:“夏禹都也”《帝王世紀》載:“禹受封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縣是也”《史記.周本紀.集解》引徐廣曰:“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在陽翟”《水經.潁水注》:“潁水自竭東逕陽翟故城北,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三國爭雄,英雄輩出。對於各路英雄來説,擁有⾼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早逝而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導致曹統‮中一‬國的理想沒能實現。**曾對此人大為讚賞,稱讚他“才識羣,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就是曹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郭嘉。

郭嘉是曹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堪稱曹營第一謀臣。曹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後要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郭嘉出生於潁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一帶。此地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於此地。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

一次,一個外地來的術士見到小郭嘉,大為驚歎,稱此男孩是姜子牙太公轉世。從此,郭嘉就有了一個綽號—“小太公”光陰往薦,飽讀詩書的郭嘉轉眼長大成*人。

郭嘉長得清瘦俊朗,又有一雙清澈深邃的眼睛。這位“小太公”自信而清⾼,喜歡無拘無束,友非常挑剔,只與心目中的仁人志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

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曰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常的眼光。

在曹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歷史記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在嚴於治軍的,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眼裏,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據稱,陳羣就因為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一面表揚陳羣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還暗地裏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有史學家説,郭嘉是幸運的,只有曹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他引為“知己”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郭嘉在曹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後兩部分。生前郭嘉幫助曹統一了北方:在曹先後剿滅呂布、袁紹及其餘部的戰鬥中,郭嘉居功至偉。郭嘉死後,曹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2o8年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對此曹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在曾炩的眼裏,諸葛亮、郭嘉、龐統、賈詡、司馬懿和周瑜六人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謀士,其他的諸如6遜、荀攸、徐庶、田豐和荀彧這樣的都要差他們不止一籌。

諸葛亮和郭嘉是三國史上非常難得的兩個天才,他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第一,他們都是少年天才,郭嘉出山的時候27歲,諸葛亮出山的時候26歲,而且一出來就表現得非常地成,對於時局看得很清楚,而且每一個主張都能夠實施;第二點,這兩個人都審於量主,就是這兩個人都會為自己選老闆,郭嘉是先投靠了袁紹然後改換門庭去找曹,諸葛亮是坐在隆中不動等着劉備出來,而且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給自己選老闆呢?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袁紹是個績優股的時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劉備是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績優股,這兩個人現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們就別幹了這事,那錢都被他們賺了;第三個呢,他們都謀功為⾼,他們對各自集團的貢獻都非常之大;第四個呢,他們都忠心耿耿,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嘉也是這樣。

所以,自從來到這個世界,曾炩就一直在打郭嘉和諸葛亮的主意。現在諸葛亮尚年幼,而郭嘉,卻是到了正該出來鍛鍊鍛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