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8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留下一道光影,而後就會徹底泯滅在眾人眼前。
“好吧,如果你堅持的話。”對面的教授嘆了口氣,勸誡聲通過電話傳到了俞銘寒耳邊。
“但是,作為過來人,我只想給你一句忠告。年輕人有想法是好的,但最好在抬頭往上看的時候也記得看着腳底下。”
“關於永夜那事,説實話,在學校裏呆了這麼久我也知道。每年都有無數學生靠着一腔熱血讓自己全心投入這個行業,但是這麼多年下來,關於這方面的突破,卻已經是有很久沒出現過新消息了。”
“與其想着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不如試着靠現在學到並掌握的知識,然後真切地為這個這個世界做些什麼。你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説你想要做就能做到的。或許你在機械農業方面確實是有天賦,但關於核工程,怎麼説呢……或許你是有天賦,但可能努力到最後也做不出什麼來,遠遠達不到你能在農業上達到的高度。”俞銘寒等着電話那頭把話説完,習慣道謝:“謝謝。”
“……沒事。”眼見俞銘寒一副鐵了心要往核工程上撲的態度,他也不再説什麼,最後就這麼掛掉了電話。
這人是真的勸不回來了。……俞銘寒回到實驗室,獨自一個人思考了一會兒的姜梁也稍微讓自己冷靜了一點。
看到俞銘寒回來,姜梁問:“你真的要轉到核能學去?”
“嗯。”俞銘寒應了一聲。
姜梁企圖問一些更實際的問題,來讓俞銘寒更清醒一點:“可是你現在轉過去,已經是落下很多進度了吧。”俞銘寒:“不多,也就三年。這個很快就能趕上來了,大不了再復讀幾年。”
…
…連復讀這話都説出來了,一看就是勸不回來了。
姜梁還是有點不死心,看看進度被他稍微一推就比其他人早推出那麼多年進度的全息,他又問:“那機械呢?你對這個沒愛了麼?”
“怎麼説呢?時代限制了科技的發展。”俞銘寒語氣認真。
“……你這是在説,你在這方面的能力已經超越了時代麼。”姜梁語氣驚訝,“哇,你可真敢説啊。”
“沒想到認識了十幾年,我現在才知道你居然是這麼能裝的一個人。”早已領略幾個世紀後的未來,並且在實話實説地點評的俞銘寒:…………學校並不會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學生該做什麼,就強制讓這個學生走上這條路。
於是,儘管所有人都覺得俞銘寒該去農學院,那份申請書還是轉給了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俞銘寒轉不轉的進來,這一切就要看核學院這邊怎麼看了。
很巧,負責轉專業申請的老師也被俞銘寒蹭過課。和農學院的老師一樣,他也記住了俞銘寒的臉。
想着就這幾天上課還在最後一排看見過的俞銘寒,這位老師最後還是發出了短信,通知俞銘寒過來參加轉院考試。
能不能轉進來,就看他最後考試的結果了。至於轉院之後會怎麼樣,這就得看他能不能承受住非議了。
嘖,輿論啊。……轉專業的考試並不難,起碼對俞銘寒來説不算什麼。
他成功轉進了核能學,開始了新的學習。而他轉專業的消息,很快就從同校同學們那驚疑不定的談論聲中,傳到了媒體耳朵裏。
作為不久前才因為陽台五號火過一波的人,他直接轉學轉進核能學的動作再一次引爆了輿論。
大片反對的聲音以絕對的優勢壓過了那些細微到像是沒有的支持,一時間,像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批判俞銘寒的所謂不成。一旦有人説陽台五號如何,那麼下面就必定會把俞銘寒也拉出來説幾句。
他們站在道德的高峯,居高臨下地看着他,意圖靠着來自羣眾的巨大到無人能忽視的聲音迫他改變主意。
可惜俞銘寒不是什麼愛上網的人,這些湧動在網絡上的聲音他一句也沒聽見。
他唯一會上網看的就是各種論文資料,那些人到底只能在社軟件上溝通
,沒一個有水平能寫出一篇論文,然後夾帶私貨把這些批判送到俞銘寒面前。
也有記者專程過來採訪,詢問俞銘寒對網絡上的那些聲音有什麼想法。
俞銘寒不上網看那些東西,也沒人敢到他面前説道。聽到記者的問話,他的反應很真實:“他們説什麼了?”記者:……
記者:“就對於您轉專業去核能學的行為,網友們並不看好。他們覺得您應該去農學培育新品種的蔬菜,而不是去核能學。”俞銘寒:“是麼,那這個和我有什麼關係。不看好就不看好,説到底,這本來就只是我一個人的事情。”
…
…他轉專業也沒希望説得到大眾的認同和肯定,畢竟這又不是結婚。
記者:“可是新品種蔬菜……”俞銘寒:“他們想吃到味道純正的蔬菜,他們想要培育出新的蔬菜品種,這個我能理解。但是這種事情也不是光靠想就能想出來的,我這邊建議他們可以試着自力更生自己先着,這樣起碼也能加快進度。”第九十七章或許是俞銘寒的這番話戳到了不少人的痛處,當這期採訪視頻被放到網上後,網絡再次被點爆。
他説的這些話幾乎戳爆了所有在網絡上罵過他的人的神經,讓這些假借着所謂大義的藉口來讓其他人犧牲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