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17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行吧,回頭就往國家大義上靠。

記者問:“請問您現在才回來,是最近一直在忙着研究新品種農作物麼?”俞銘寒委婉道:“不是,不過我確實才從實驗室回來。折騰一天了,累的。”記者剛問出點實際的東西,正想問問是不是又會有新品種要問世了,才興奮起來的他轉頭就對上了俞銘寒那張冷淡的臉。

旁邊的居民:“唉,小俞都説累了,你就別問了。”

“我們都是小俞的鄰居,有問題你可以來問我們。”

“對啊對啊,我們什麼都知道。因為窮,小俞之前吃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蘑菇。你要想問,我興許還能給你回憶出他那時候吃的蘑菇種類呢。”窮得吃菇……這確實是算是個獨家大新聞。和採訪俞銘寒本人相比,記者覺得問他的這些鄰居可能比問俞銘寒本人還能得到更多消息。

記者:“那俞同學你快回去好好休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養好了身體才能繼續奮鬥。”

“請問就吃菇那事,能給我具體説説麼。”俞銘寒的房東看那記者都找別人問話去了,於是過來把疲憊的小俞送進屋。

“小俞,加油啊。”關門前,房東樂呵呵地開玩笑,“這樣我這屋説不定以後還能改叫俞銘寒故居,運氣好了興許還能把這開放當個景點,收個門票錢。”

“到時候收錢了五五分,我們一起發家致富奔小康哈。”俞銘寒沒忍住,樂了:“那估計不行,我還不夠格。”

“不不不,夠了夠了。”

新聞具有時效,那個記者果然很懂這個道理。

只是第二天早上,y市報上就刊登了這則新聞。也不知道那個記者回去後加班加點趕工趕了多久,這才趕出這則新聞。

新聞裏,俞銘寒直接化身為一個連飯都吃不上的小可憐——為了省錢,他甚至直接把種植盆放在陽台上,等着蘑菇生發芽。然而,哪怕在是這樣的艱苦環境下,他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

至於後面俞銘寒突然研究韭菜,新聞裏的原句是這樣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在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蘑菇後,他爆發了。俞銘寒那時候並沒有為自己的境遇到絕望,作為y大機械設計高材生的他反倒是因為深切受到了這種痛苦,於是下定決心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世界。

這個記者應該是為了研究俞銘寒,還特地去逛了y大的論壇。聯繫發佈會上李教授對俞銘寒那“總是戴着口罩坐在最後一排,上課上的比農學院的學生還要認真”的敍述,他連蒙帶猜猜出了匿名論壇上那位“戴着口罩坐在教室最後排的坑爹代課”的真實身份。

當然,代課這種東西總是不好寫到報紙上去的,這會有損俞銘寒的“光輝形象”。

於是,記者也對此進行了適度的藝術上的美化:為了能有足夠的錢供自己進行研究,俞銘寒辛辛苦苦地找到了一份兼職賺錢。然而,許是因為太過優秀的緣故,他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擠。很快地,認真工作盡職盡責的俞銘寒失去了這份兼職。……不過,也是因為個記者將代課美化成了一個堂堂正正的兼職,以至於報紙發出來後所有人都不知道實情,面面相覷地猜測是誰排擠辭退了“可憐”的俞銘寒。這事之後也有人發帖上網深扒,可扒到最後硬是沒傳出個風聲説是誰辭的。

當初發出“坑爹代課”這個帖子的人也跟着吃瓜,可是吃瓜吃到最後都沒猜出這個記者寫的兼職是代課。

當然,要寫就要寫全面,那段傳甚廣的“機械大佬要學農”的視頻也被他寫上了——因為忙於兼職賺錢和韭菜選育,俞銘寒缺了太久的本專業的課了。在好不容易出時間回去上本專業的課後,他被任課的教授起來回答問題了。

不得不説,只花了一個學期不到就種出陽台五號的俞銘寒無疑是是天才的,無論是農業還是機械。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出了所有問題,以至於連有些因為他缺課而看不慣他都教授都開口邀請他參與實驗。

然而,為了專注農學,為了拯救世界上所有人都味蕾,他拒絕了。而他的這個選擇,沒人看好。

這則新聞邊上還配了那個帖子的截圖,看上去有理有據的,讓不少人就真覺得俞銘寒是這樣的一個小可憐。

好在新聞也沒打算就這麼讓他一直可憐下去,畢竟這説到底也只是揚先抑的一個手法。

末尾,記者用動人心的語句描寫了俞銘寒的成功,肯定了他的成就……如果最後沒有那莫名其妙的一句就好了。

——或許是為了紀念曾經經歷的苦楚吧,俞銘寒將這個新品種韭菜取名為陽台五號,以此來記錄他那段比在“陽台養蘑菇”還要痛苦的、受到所有人質疑的、彷彿與全世界對立的時光。

這年頭是沒什麼人看報紙了,但是隻要有誰碰巧看到這則新聞發到網上,那麼最近因為陽台五號而對俞銘寒關注度極高的社會羣眾就能把這則新聞討論出花來。

俞銘寒是不怎麼上網的,但是姜梁卻不是這樣。

姜梁攥着手機進了實驗室報道,看見俞銘寒那張臉後就是紅着眼睛嘆了口氣:“老俞,你就是太倔了。錢不夠用完全可以找我借啊,何苦這麼為難自己。”

…他知道小夥伴吃了苦,只是沒想到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