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兵,白蓮衞隊已經基本上具備了戰鬥能力,但是軍隊的開銷實在是讓陳肇難以承受。
陳肇絕不允許自己練出來的兵是不能作戰的低質量兵,歷朝歷代給出的經驗教訓實在是太多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其一自然是來自於高昂的士氣、戰法、訓練水平,但是最重要的軍糧供給是萬萬少不得的,當兵的吃不好,就天然沒有訓練的基礎,人心浮躁,兵油子也就越多。
陳肇制定了相當高的飲食標準,一個士兵每天配發五斤糧食,還配發相當於兩斤糧食價格的蛋蔬菜的供應,這種伙食標準,在地主家看了都要心疼,這是明代一個普通士兵的兩倍軍餉的水平。
高福利自然意味着高成本。
一石米僅僅能夠擔負30人一的口糧,300士兵集訓,一天就要十石糧食,維持三個月的訓練就需要近千石糧,這對於陳肇這種地主家庭來説也是極其沉重的負擔。
陳肇家坐擁兩千畝土地,這是很大的一塊麪積了,自耕的部分很少,大多數都租給了佃農,佃農的租要視種植作物,以及土地的肥力情況而定,陳肇家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肥田,稻米畝產一季在3……5石左右,佃户種稻米每年要3石糧,兩季水稻種下來盈餘4石左右。
陳肇家縱使坐擁兩千畝土地,一年的收租加上自產只不過八千石糧食,要知道這些並非純收入,去除維持龐大家族所花,税,祭祀,打點,各種各樣的花銷渠道算下來,陳肇家一年就能支出將近四千石,一年能攢下的銀子不到兩千兩,換算成糧食勉強四千石。
簡單的計算一下就能知道,陳肇如果想用他制定的飲食水平供養這些人,陳肇家一年的收入只能填平軍隊的花銷成本,如果遇到哪年歉收少收,災情嚴重,連預備的應急餘糧都拿不出來。
而且要知道,這才三百來號人。
陳肇對於養軍這種事情完全沒有概念,只知道軍隊花銷極大,現在終於有了深刻的體會,如果不能擴大收入補貼軍隊,不用幾年時間這300人就能吃空陳肇這個大地主家庭!節是萬萬不能的,陳肇必須想辦法開源,要麼賺銀子,要麼擴大糧食收入。
擴大糧食收入有兩個方案,一種是種軍田,這300個人一邊訓練一邊種地,這個辦法確實能夠滿足開支,一般情況下一個佃農能夠負責八到十畝田地,軍隊需要訓練,減輕他們的負擔可以做到1人三畝地,這就是近千畝的田,自種自收,刨去税收,年產四千石糧食不成問題,滿足軍隊的開支的同時,還可能有所盈餘。
但是第一個問題是沒有田啊,這近千畝的田地從哪裏搞?花銀子兼併是可以的,但是以陳肇現代人的頭腦,可以用銀子以更高的效率賺錢,第二個問題就是軍人務農必然降低他們的訓練效率,還會讓他們的身份界限變得模煳,這是陳肇最看重的東西,陳肇需要他們明確自己的身份定位——職業軍人,除了對敵作戰,保衞家鄉,保衞白蓮信仰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心。
這要講到陳肇準備採用的第二個方案,賣有時代代差質的高附加值產品,方向有兩個,一是賣給明的達官貴人,二是傾銷海外,陳肇結合自己的歷史知識經過全面的分析之後,他認為傾銷海外賺取大量貿易盈餘的構想暫時還不能成立。
原因有以下幾個,暫且先不提此時的公海海盜橫行,最基本的前提就非常悲觀——海外得有銀子才行,有銀子賺的地方就兩個,新大陸,歐洲,至於非洲之類的地方,那可都是窮的光股部落人,有些地方確實有金礦銀礦,但是那是以後有了軍事實力之後才能考慮的事情,澳洲美洲等新大陸同理,開發潛力巨大,現在還只能幹看着,唯獨可以進行貿易的文明區,就是歐洲了。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的歷朝歷代都通過絲綢之路對歐洲形成巨量的貿易順差,歐洲和中亞地區的銀子大量的入華夏,時至今,歐洲的銀儲量已經幾乎不能支撐他們進行鑄幣活動了,明朝的大地上貯存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銀子,在貴金屬儲量極度匱乏的條件下,歐洲不得已才開啓了探索新大陸、殖民掠奪的時代,後來有逐漸形成三角黑奴貿易等等一系列讓白銀等貴金屬迴歐洲的新殖民體系。
歐洲已經被久居華夏的耕種民族得無路可退,久居華夏的華夏人只要銀子,生活消費品完全自給自足,歐洲人想以貨換貨,華夏人本不答應,而富產於華夏的瓷器、茶葉、絲綢等消費品在歐洲是奢侈品,是歐洲急需的東西,因此長期的貿易順差的結果就是歐洲缺銀。
千萬不要以為大航海時代是什麼探索新大陸的偉大征程,總結歷史經驗來看,就是一句話,歐洲人缺銀子了,去新大陸搶。
陳肇很清楚,如果自己現在也加入到對歐洲的貿易行列,勢必會更加擴大貿易順差,讓更多的歐洲人失業,他們失業了自然也就跑去新大陸禍害新大陸的原住民了,這對於陳肇未來開拓新大陸的計劃顯然是不利的,陳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他不願意加劇歐洲的殖民熱。
當然,就算陳肇願意繼續賺歐洲人的銀子,他還得考慮船隊、船隊武裝等等一系列的複雜問題,現在考慮這些實在是太早了,國內市場仍然是現階段銀子動量最大的市場,這是客觀事實。
陳肇初步瞄準了兩塊國內市場,第一塊市場是鏡子、玻璃器皿市場,第二塊是香水、白糖市場,前一塊專門面嚮明朝的權貴階層,香水可以適當普及,白糖則是大宗貿易,這兩樣東西好了,利潤比鏡子玻璃賺錢。
玻璃在明代的這個時期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王世貞家裏面就有玻璃工藝品,明朝人稱這些東西為「琉璃器」,但是不論產自明代本土的玻璃工藝品,還是從海外進口的歐洲玻璃工藝品,品質距離現代全透明玻璃的差距還是眼可見的,這些原產於這個時代的琉璃器雖然比不上更加貴重的凋琢玉石、寶石等稀有礦石,價格還是賣的上去的。
在陳肇的詢問下,王世貞家裏面一個含有很多雜質和氣泡的玻璃杯就叫價將近四十兩,即便是質量如此之差的一個杯子,明朝的玻璃工匠要燒一個月,工序極其複雜不説,最重要的是產品的合格率非常低,即便是燒玻璃的老手藝人上爐子幹活,一爐子玻璃器燒出來也沒多少能拿去市面上賣的。
對於陳肇來説,鏡子和玻璃的科技含量極低,燒這些東西無非就是温控的問題,用點數兑換,用不了多少點數就可以兑換一大批,陳肇也不是沒想過建設一個近現代的玻璃廠房,但是建設玻璃廠房用什麼時代的技術?比如澆築法,建設這樣一座廠房光基礎設施就讓陳肇吃不消,需要機械化裝配設施,有了這些之後,陳肇還需要建造車間,火窯,熔窯,結構型管道,等等一系列他自己都要研究半天的工業設施,技術太超時代,複雜就會數量級提升,簡單的工藝又不能跟明代的玻璃手工藝者拉開太大差距。
而且還是那個重要的問題,陳肇手頭沒合格的工人。
讓這個時代的農民去工廠裏面幹活?能不能順利量產玻璃兩説,這些農民本沒有安全生產意識,一天時間就能讓工廠變成墳場。
所以不如直接用點數兑換,然後賣成白銀,玻璃製品的點數價格是很便宜的,但是卻可以賣出很好的價格,本質上就是用愛點數兑換銀子。
對於玻璃工藝品的一句話總結:點數兑換玻璃的價比沒有高到誇張,但是基本合理,由於玻璃在未來將越來越普及,這個市場的暴利盈利時間有限。
第二塊市場就可以初步規模化工業化了,這就是香水和白糖市場,面向有基本消費能力的階級羣體。
香水是很好搞定的,因為香水的工藝程很簡單,而且安全,對工人的素質要求不像玻璃那麼高,需要的器具不多,兩個近代蒸餾裝置就可以了,原材料也很好獲取,低純度酒可以自己用糧食做,陳家自己家裏面會一點釀酒手藝的下人有不少,高純度酒用蒸餾法就能實現,附雜質用到的活炭雖然還只能用點數兑換,但是活炭可以反覆利用,兑換一次就能長久使用。
至於香,陳肇也早就打算好了,江浙一帶區域雖然大部分土地都變成了耕地,但是想找花草地實在是太簡單了,花點銀子發動一些閒在家裏面的農婦,讓她們上山採花,有了原材料,香的製取不是難事,最後香+酒+水按比例混合,再裝在小瓷瓶或者兑換的玻璃瓶裏面,一瓶香水就製作完成了。
這就又要提到陳肇給錢幼汐展示的那一套化學玻璃實驗套裝了,這些東西都是點數兑換來的,陳肇可不滿足於簡簡單單的用這樣一套東西啓蒙錢幼汐的科學觀念,這一套東西主要是用來蒸餾酒,給香水製作做準備用的,陳肇對於點數這方面可是摳得很,點數是他安身立命的本。
白糖的製作工藝更加簡單,在這個時期,還沒有純粹的白砂糖出現,因為工藝沒有達到標準,最純的糖也多少帶點薑黃,而且甘蔗的榨汁技術非常原始,榨汁率是很低的,陳肇一套煤火蒸汽動力榨汁作坊非常現實,陳肇已經有了用最少點數製作蒸汽機的經驗,而且據兑換系統的特,兑換的越多點數花費的點數越低,這種蒸汽機功率相對穩定,在蒸氣動力之下,直接能讓甘蔗的榨汁率翻倍,機器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原始的用牛拉動的榨汁設備本不能與之相比,又快成本又低。
有了甘蔗汁之後,白糖就理所當然的手到擒來,白糖的製作最重要的點就是控制火候,火小了,白糖不能結晶,火大了,白糖直接會被烤焦,因此明代白糖師傅的拿手絕活就是火候的控制,這是製糖人安身立命的傳家本事。
但是這些白糖師傅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即便再怎麼進自己的手藝,也本無法跟陳肇比,因為陳肇有温度計,還有温度十分穩定的蒸汽加熱法!白糖師傅熬製白糖全憑經驗和覺,陳肇直接可以用温度計量化温度,而且作為加熱源的蒸汽温度在常壓下就是一百度,改變氣壓就可以準的控制蒸汽的温度,這種加熱方式不像燒火那樣暴力,温和而又易於控制,非常方便,人類的覺是絕對不能對抗這種科學量化的產業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