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47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人笑道:“那我買。”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奇談:賦遊》的主角董叢碧,以黃金換古董,壓下了同行想銷給外國人的珍寶。

不過是兩集罷了,張旻哲悉的面龐,湛的演技,給觀眾們展現了一位身處亂世,心繫國家的儒商形象。

瓷器、珠寶、琉璃、字畫。

洋人大肆收購、搶奪的珍寶,只要是董叢碧聽聞了消息,便會從中阻攔,保護國寶。

他有錢,便傾囊買下。

他沒錢,便遊説眾多富商官員,力保祖宗財產。

有些尋得同盟成功了,有些費盡周折失敗了。

區區開篇,就叫觀眾受到了在亂世做一個愛國之人的艱難困苦。

直到一副價值連城的《遊圖》現身,引出了亞伯戴維斯飾演的洋大人,奇談進入了“賦遊”的主線。

當這位身穿西裝,神情倨傲的洋大人出現,幾乎所有觀眾都忘記了自己多麼喜歡他扮演的史密斯神父,心裏只有痛苦斥責。

“該死的洋人!”然而該死的,又何止是掠奪珍寶的洋人,更多的是利慾薰心的商人。

為了售出高價賺取暴利,他們走私倒賣、毀壞珍品,無惡不作。

洋人是握刀人,他們便是刀。

果斷利落的刺入同胞身體,與外人握手言歡。

如果説《奇談:冕圖》是古代俠士將相為了國之未來引發爭端。

那麼《奇談:賦遊》則是民國商人為了國之歷史慷慨而行。

國不定,難存珍寶。

羸弱戰亂的民國,有多少寶物,都不過是有錢人的玩物。

觀眾看得義憤填膺,更是對曾經打砸搶燒的過去到痛苦。

屏幕裏演的民國,演的古董易。

卻字字句句,都在挖開傷口、攤開了褥瘡,展示弱國無權談利弊的慘烈。

奇談的兩個故事,讓觀眾看得清清楚楚。

羣星計劃的編劇敢寫,導演敢拍,演員敢演。

什麼愛恨情仇、軍閥割據、鐵蹄山河,都如屏幕中一幅作者已逝千年的山水畫,輾轉於強者手中,詠唱出獨屬於時代的悲歌。

那是文化的傳承,更是歷史的脈搏。

《奇談:賦遊》裏沒有人死也沒有國亡,但觀眾見到每一件珍寶被遠運海外,剋制不住的悲傷難受,甚至哭得一塌糊塗。

先祖在這方水土,留下的華美藝術,成為了金錢,成為了貨物,成為了拍賣會場上一句“無價之寶”,成為了洋人炫耀攀比的工具和陪襯,成為了那個時代賣國商人獲得榮華富貴的驕傲,也成為了許許多多先輩後人的遺憾。

冕圖靠着人物鮮明肅颯獲得觀眾喜愛。

賦遊依靠特殊時期古董的波折顛沛,勾起他們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