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7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都能幫忙。
在這個足有五百多户人家的小村莊裏,何家這樣的條件算不錯的。一天能吃三頓(村子裏的村民普遍不富裕,很多人家都只能吃兩頓),説親也容易。
衣服打着七八個補丁,早上只能喝一碗可以看見倒影的紅薯白粥湯,上不起學的家庭居然還是小康家庭?!
然而還真是,這就是傳説中的殷實家庭,有屋有田,有吃有穿。
不過這種情況要過去了,不分家的情況過幾天就會有變。一旦分家,每一户人家分到的東西有限,幾畝地,幾隻雞,就再也不能説自己富餘了。
早幾年幾個兄弟就有分家的想法了,只是今年情緒更加烈。
像是青川他們家,家裏按着長幼排第二,但待遇是最差的,不滿的情緒存在已久。
青川大哥何啓明今年十五了,小時候啓蒙了兩年就輟學了,但還是一心想着上學,他爹一看兒子念念不忘,就想要兒子上學,但爺爺不同意。
他爺爺説,讀書很費錢,加上何啓明已經十五歲可以賺錢了,這麼大年紀去讀書,不一定能讀出什麼來,所以不讓讀。
這個想法其實也有些道理,然而有句話是怎麼説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爹認為自己大兒子聰明刻苦,小時候啓蒙兩年還記得清清楚楚,這就是天賦過人的標誌,是讀書的好材料。
再説了,大郎三郎年齡就差一個月,憑什麼老大家的兒子可以舒舒服服坐學堂裏讀書,自己兒子就得那麼辛辛苦苦的幹活去供着他?
何栓子(青川他爹)對孩子的讀書問題十分看重,否則當年也不會拿着請村裏一個老童生給孩子起名字,得兄弟兩個名字那叫一個文縐縐。
現在他的孩子卻被剝奪了讀書的權利,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不公平!
然後四叔也有差不多的想法,不甘心就大哥家孩子可以讀書,因為他家的老大也已經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
兩兒子這麼鬧了半個多月,爺爺一看不成了,就説分家吧,自己解決自己孩子讀書的事。
過幾天大概就要請族長和村長過來,正式分家。
其實啊,這就是立場不同導致的矛盾。他爺爺站在一個家族的立場上,只想養出一個孩子,儘量的供上去,然後把階級從農變成士族。讀書很費錢,越是往上走越是費錢,所以集中供養一個更有效。
但是下面幾個兒子呢,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小家,希望小家越來越好。侄子再能幹,能優待到叔叔身上嗎?顯然不能。
青川一邊想着,一邊面無表情地喝完熱乎乎的紅薯湯,晃一晃肚子裏的水分,然後領了自己的任務。這是早上的決定,已經六歲的他應該換個工種了,不用餵豬了,去後山上撿些柴吧。
他們家小孩子的任務是比較輕鬆的,基本上一個早上就能忙完,下午就可以隨便撒歡了。
山上人不多,青川不急着撿柴,他找到了以前老獵人留下的一個石頭灶台,雖然看上去破爛不堪,但其實還能用。他就找了點柴,用身上帶着的火柴點燃,放上幾個紅薯還有雞蛋。
他直接從系統那兒拿的。
換個工種的好處就是,他終於可以私下吃點東西了。
早飯還是要好好吃的,不然肚子裏空蕩蕩的,怎麼有力氣幹活?
等待食物烤的過程中,青川開始撿枯樹枝。
枯樹枝是農家燒飯用的主要材料,尤其是油份多的松樹枝。他用一個細長的竹夾子撿樹枝,否則老是彎,身體受不了,還容易落下職業病。以後長成一個駝背怎麼辦?
他對自個兒,還是愛惜的。
山林裏偶爾能看到野兔和山雞的蹤跡,但就是那麼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見了。想要抓住它們,靠青川自己的小胳膊腿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這也不是義骸,就是個普通孩子的身體。
不過偶爾也有別的收穫。
他朝着山雞離開的反方向去尋找,找了許久,果然就在一個樹叢裏發現了山雞的窩,一看裏面有七八個青皮的山雞蛋。對着陽光一照,留下兩個已經受的,帶走了其餘六個,也算給雞留個後。
這會兒紅薯都了,撿的枯柴也足夠了,他就坐下來,慢慢享受着難得獨自一人的時刻。
鏡妖奉他的命令去找衞戈了,這年代鏡面的東西不太多,所以找人的進度緩慢,只能慢慢等着。
青川沒有那種迫切的,想要兩個人一直待在一起的想法。
戀愛,那是兩個個體在戀愛,而不是一個連體嬰。青川一直是這個想法,他不喜歡黏黏糊糊的。幸好衞戈也不是那種必須待在一塊兒才叫戀愛的人。
青川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他樂在其中。
吃完了紅薯,雞蛋就差不多了,雞蛋裹了濕泥,在外圈烤。因為時間問題,得不是很徹底,蛋黃還是動的,依舊很好吃。
“分家還是得有些錢啊。”農家子不好過,從本心上講,他並不想繼續捱餓。但是分家之後,子肯定不會一下變好,可能還要更糟糕,因為修房子什麼的。
他想了會兒,從系統買了一串個頭不算大的滾圓珍珠項鍊。
他把這串份量足足的珍珠鏈子放到衣服內兜裏,拍了拍,想着應該怎麼轉換成實際上的幫助。
中午的時候青川回到家,果然因為六個山雞蛋得到了誇獎,連樹枝撿少了也沒人説什麼。這六個野雞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