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響到周圍的客觀世界的,於是邵雍老先生的修為從此後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我兩眼直放光——太厲害了,這都能算得到啊,還有嗎,我還想聽聽!
章清芳大伯接着講——今天,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但在民間仍然傳着他的一些警世名言,比如人們常説的“一年之計在於,一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就是出自邵雍老先生,邵雍老先生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對於後世歷史發展做出了準確的預言,他的傳世之作──《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後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採用了十分隱晦的語言,並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分,如果不是懂得道學修行的人,是不易懂的!
我問——大伯,什麼《梅花詩》這麼厲害,竟能預言中國歷史的千年演變,你給我講講吧,大伯!
章清芳大伯點了點頭——小龍,你真是一個很有天份的孩子,大伯今天就給你好好講講,把邵雍老先生的十首梅花詩都給你好好分析分析,這十首梅花詩如下:第一首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第二首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長天碧水嘆瀰瀰;第三首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第四首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已非;第五首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第六首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第七首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第八首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在長安;第九首火龍蟄起燕門秋,原壁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第十首數點梅花天地,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四海為家孰主賓!
我見章清芳大伯對這些梅花詩這麼悉,但我卻聽得一頭霧水,就説——大伯,你給我講講這十首梅花詩是什麼意思吧,我一點也不明白啊,大伯!
219.第二百一十九章:絕妙的梅花詩章清芳大伯接着講——這第一句梅花詩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的意思是浩浩蕩蕩的宇宙天門萬古以來都是敞開着的,無數的人老去,無數的人出生,都沒留下什麼痕跡,即使有些人具有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通天教主、齊天大聖孫悟空般的神通,在這蒼茫宇宙之中也只是匆匆過客,而我們渺小的人類,生命短促,好似那白駒過隙,匆匆一瞥而以,之後遁入永恆的虛無,融入這浩瀚的宇宙天門,縹縹緲而虛無一物,羽化而登仙!
我似乎聽懂了一些,就問——那山河雖好非完璧,不幸黃金是禍害到底是什麼意思??章清芳大伯説——從這後兩句詩開始,邵雍老先生就開始語言身後的歷史了,小龍你要好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幸黃金是禍害”是説宋朝在軍事上是個軟弱無能的朝代,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之後,宋朝一直採取對將帥缺乏信任的防範政策,導致「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局面,宋朝從一開始就軍力纖弱,才建國不久就對北方的胡人政權,稱臣納貢,北方的國土,「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佔,故曰:「山河雖好非完璧」!而北方的金國,女真族是個弱小的民族,在其發展壯大時,曾經聯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勢的遼國,昏庸的宋徽宗不聽忠臣的規勸,一意要結盟金國,而去做了滅遼的幫兇,遼國那可是與北宋已經相安無事,百年和好的友邦啊,而北宋同意把每年進貢給遼國的貢品轉給金國,不相信這定都「黃」龍府的大「金」國才是宋朝真正的「禍胎」,於是有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靖康之恥」,北宋皇帝、宮妃、親王、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後來強大的金國北掠為奴,使得半壁江山落於金國之手,所謂「不信黃金是禍胎」指的便是此事!
章清芳大伯繼續接着講——在這第二首詩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長天碧水嘆瀰瀰之中,邵雍老先生預言了宋朝的滅亡,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無能,苟且偷安於江南的半壁江山,終沈浸於聲歌舞之中,整個民風因此頹不振,從上到下沉醉在情歡愛之中,不思奮發圖強,宋詞萬首,言文人騷客的戀物傷情者眾,而高昂振奮者則少,一代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令無數後人唏噓嘆,想我堂堂中華大地,如此燦爛輝煌之華夏文明,不想今竟落到如此萎靡不振之地步,因為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終沈於荒醉夢之中,所以叫「湖山一夢事全非」!
「再見雲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於北方,正當南宋王朝沈緬於醉生夢死中時,北方的成吉思汗,勵圖治,一統蒙古,並迅速擴張着國土版圖,在滅亡了金國之後,大舉入侵南宋,「三百年來終一」,指宋朝在歷經三百餘年後(公元960年~1279年)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臨安,宋恭帝被俘,「長天碧水嘆瀰瀰」是指宋朝最後滅亡時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壯的場面!
説到這裏,我竟然見到章清芳大伯眼裏好似有淚花在閃動,我就問——大伯,什麼場面這麼悲壯啊!
章清芳大伯講——公元1279年,因不願被俘受辱,一代抗元名將陸秀夫揹負着年僅九歲的南宋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投海之前,陸秀夫對趙昺説“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説完之後,這個忠心耿耿的臣子眼含熱淚,毅然決然揹着皇帝投海而死,這是何等的悲壯啊m這樣,我大宋的最後一個皇帝就沒了,我堂堂中華大好河山也落入了元朝胡人的手裏,南宋滅亡了,這就是“?三百年來終一,長天碧水嘆瀰瀰”啊!
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午分解!
220.第二百二十章:梅花詩準確預言元明的歷史更替章清芳大伯眼神中體現出來的對於中華文化的這份情深深染了我——大伯,這元朝不是厲害的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忽必烈,我聽説當年成吉思汗後代的鐵蹄都已經把大半個俄羅斯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都聞之變,説這韃靼人太厲害了,所到之處,遇到抵抗就屠城,太狠了!
章清芳大伯講——相比較漢人,韃靼人是一個還未完全開化的蠻人,這樣的蠻人頭腦簡單、四肢比較,韃靼人之所以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實他們的武功蠻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他們比漢人團結,我泱泱華夏民族要能齊心協力,100個成吉思汗也不在話下啊,我大漢族之所以失了天下,淪為韃靼人的奴隸,處於各民族之中最低下的地位,那都是因為不夠團結和文明太發達了,而野蠻人都是頭腦簡單很團結的,當初秦人的一統天下,就是因為秦人相比較其他國家的人更加野蠻和尚未開化,這文明發達到一定程度就物極必反了,這是一個永恆的矛盾啊!
我就説——大伯,那你接着給我講講邵雍老先生下面剩下的幾首梅花詩吧!
章清芳大伯於是接着講——這第三首梅花詩講得是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説得就是元朝的興衰!
「天地相乘數一原」是説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源頭,就是新朝代的氣數來了,「忽逢甲子又興元」的「忽」字就是指元世祖忽必烈,「興元」指元朝興起,忽必烈於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於公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興建元朝,定年號為至元元年,後又遷都燕京,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據劉秉忠的建議,取《易經》中「幹元」的意思,改國號為「大元」,統治中原,元朝雖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發展,但在忽必烈死後,馬上陷入一片爭權奪位的混亂之中了,在經歷了從元世祖至元順帝的十位皇帝后,這個輝煌一時,曾經橫跨歐亞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滅亡!
若從公元1279年宋朝滅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滅,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一句,是指元順帝時,有個宦官撲不花,扣壓警訊不上報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殘花」
「總不言」啊!
章清芳大伯接着講——接着這第四首梅花詩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已非正好就預言了明朝的興替,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身為平民布衣,曾當過幾年和尚,後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因為驍勇善戰,大顯英雄本,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並於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就此「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了,「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就寫明瞭這段歷史。
「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太子早亡,將皇位傳給了皇太孫,即明惠帝,當時,有十幾位皇子被封為藩王,駐守邊,其中駐紮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屢建戰功,實力最強,威望最高,書生氣十足的明惠帝,在謀士的建議下,執意削藩,罷免燕王等藩王的權位,燕王即使裝瘋都無法倖免,無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發動「靖難之役」,因為燕王朱棣才德出眾,智勇過人,終於在四年後勝出,攻入南京,奪取帝位,成為明太宗,後又被稱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了他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是「開到李花已非」,「李花」就是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紫城後的煤山(現為香山)上上吊自盡,明朝滅亡,即所謂「已非」啊!
知後事如何,且聽晚上分解!
221.第二百二十一章:梅花詩預言清朝和民國的命運我説——邵雍老先生是北宋人,竟然能知道明朝的第一個皇帝姓朱,這實在是太厲害了!
章清芳大伯説——這算的了什麼,接着往下説邵雍老先生的第五首詩胡兒騎馬走長安,開闢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這首梅花詩預言了清朝的興衰!
這裏「胡兒騎馬走長安」一句是指崛起於東北的滿清入主中原,明末,社會動盪,李自成奪取天下後,立足未穩,把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出於私利,投靠滿清,引清兵入關,當時的滿清,幹強盛,入關後,勢如破竹,一統明末的殘局,於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國,「走長安」是用長安來喻指中國,清朝前期,國勢大興,文治武功都非常強盛,有一百多年的「康雍乾盛世」,特別是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圖治,平定了各種內亂外侵,使中國的版圖空前擴展,另外,自清代開始,與海外開始進行大規模通商,開闢港口,正是所謂的「開闢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個「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像洪水一樣席捲半個中國,歷時十八年之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洪水」的「洪」字暗指洪秀全,滿清政府在耗費巨大代價,元氣大傷後,終於在曾國藩等人的努力下僥倖平息了這場運動,但太平天國剛剛被平息(「乍平」)大清帝國就進入了內憂外患接連不斷的階段,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勢力不斷崛起壯大,像更大的洪水一波波席捲着全國、遍佈各地,尤其是甲午海戰的失敗是壓垮大清帝國的最後一稻草,終於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黎元洪被擁為中國軍政府都督,在袁世凱死後成為總統,清王朝至此徹底滅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個「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一句是説,清朝最終的前景(「清光」)應該向「漢中」,也就是革命起義成功的「武漢」看,這是何等的智慧與遠見啊,簡直就是神機妙算啊!
這第六首詩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預言了大清帝國之後中華民族的命運,「漢天一白漢江秋」是説經歷了滿清外族統治達三百年之久的中國,終於又恢復了漢人的天下,也就是「漢天」,終於又有了新希望,「一白」是喻指新的希望,「漢江秋」是指公元1911年的秋季,10月10武昌起義成功,中國成立,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憔悴黃花總帶愁」是指民國革命雖然成功,但基非常不穩定,如「憔悴」的「黃花」,黃花在傳統上常被用來指稚的生靈,自從民國建立後,先是袁世凱的復辟竊國,又是張勳的復辟,接着是長期的軍閥混戰,派系割據,國民政府就如「憔悴黃花」,總是愁事不斷,故曰:「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吉曜」喻指中國青天白滿地紅的國旗,「半升」指國民黨統治初期,經歷了長期封建統治,外族掠奪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