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身體訓練方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力的使用效果不僅與力的大小有關,而且涉及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力的三要素)。對於比較複雜的情況,還應全面考慮力的作用時間、力的變化速度、力的合成或分解等因素。

二、拳術中力的分析發力物體擊打的速度不同,受力物體所發生的變化亦不相同。一般説來,打擊物運動速度越快,被打擊物越易損壞,而不易被打動。打擊物運動速度越慢,被打擊物越不易損壞,而易被打動。當然,這與打擊力度和被擊物體的強度有關,這一切都必須符合牛頓的運動定律。

我們把快速打擊的力,稱為衝擊力;把緩慢作用的力,稱為持續力。把介於兩者之間使受力物獲得最大速度的力,稱為發擲力。

(一)持續力:持續力是實戰者雙方以較慢的速度或靜止不動的用力,常存在於推拉、託按、頂壓等動作中。持續力往往使發力物向着施力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運動,除了遇到受力物的反抗力,而使受力組織撕裂、扭傷外,並不會使受力物損壞。

據牛頓第二定理:力—抵抗力=受力物質量-受力物加速度由此可見,只要你施加的力大於抵抗力,就能使受力體按照你的力的方向移動。另外,抵抗力越小,受力物越易運動,而其承受的內力亦越小,而不易被損壞。譬如在擒拿術中,將對方的手臂向外側擰轉的手法,由於人體的構造所限,使反抗力不能大於擰轉力,從而使手臂被擰動,如果抵抗力較小,則容易造成身體的仰翻;如果抵抗力較大,則容易造成骨骼的損傷,在這種情況下,拳手們多順其勁力,做到寧倒勿傷。

(二)衝擊力:衝擊力的基礎是爆發力,恆見於踢、打、點、撞等擊法中。它是實戰中最常見的力,雖不易打動對方,卻最易擊傷敵手。

據力學中運動量與衝量的關係,應力與強度的關係,可以推導出:衝擊應力=(衝擊物的質量-接觸前衝擊體的速度)-(力的作用時間-力接觸的面積)如果衝擊應力超過了被衝擊物體的強度,就會導致被衝擊物體的破壞。怎樣去提高衝擊的應力,才能使擊打更具有殺傷力呢?

(l)增加衝擊體的質量:一般情況下,膝撞和肘擊,比拳打和腳踢更具有威力,其原因就是膝、肘的質量大於拳腳。在技擊中常用的增加衝擊體質量的方法,就是在接觸對手的剎那,全身肌突然極度緊張,用力,使渾身成為一個衝擊的整體。

(2)提高接觸前衝擊體的速度:沒有速度就沒有衝擊,人體的肩、雖然力量很大,但因為運動速度較慢,所以難以成為最鋭利的武器。一個極為壯有力的人,卻難以在搏擊中獲勝,其主要原因是他出擊的速度太慢。正確的擊打,應使衝擊在接觸被擊物之前的瞬間,達到速度的高峯。肌的多餘緊張會阻礙這個高峯的出現,因此,在還未接觸目標的出擊過程中,應儘量使肌放鬆和協調。

(3)減少力的作用時間:力的作用時間,是指從接觸到被擊物到打擊完畢所花費的時間。減少這一時間,不可誤解為一打即回,或點到為止,而應理解為用較堅硬的部位去打擊較脆弱的部位,不給被擊物以緩衝的餘地,這樣就減少了力的作用時間。

(4)減少力的接觸面積:刀刃越鋒利,槍頭越尖鋭,力的接觸面積越小,越具有殺傷力。在較量時,拳手們也慣用拳、掌、指、足、膝、肘、頭等骨骼的尖端作為衝擊體,以便減少衝擊面,增加壓強。

譬如直擊拳的應用,首先在訓練時應獲得快速的反應能力和強大的爆發力。

1、為了獲得衝擊速度的頂峯,出擊時全身特別是手臂必須放鬆,做到有力而不用;同時後腿蹬地,身擰轉,使身體各部獲得相應的最大速度。整個動作越協調越放鬆越好。

2、幾乎在接觸對方身體的剎那,前腳踩踏,阻礙全身整體的前進,這樣使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輸送於手臂,使拳頭前衝的速度更大。

3、拳頭擊中目標的同時,全身尤其是上肢肌應劇烈收縮,儘可能加大沖擊體的質量,並伴有握拳、扣腕、旋轉等動作,以提高衝擊的強度,定向能力和變換可能

(三)發擲力:發擲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對手打出到較遠的地方。此時,出擊速度要小於衝擊力所使用的速度,而大於持續力的使用速度。它是據對方的體重而定的,是能使力接觸對方的時間儘量長的一種速度,這要在千百次實作中逐步尋求,才能達到最佳境界。

對手被髮的速度越大,則被髮出的距離越遠。據衝量—動量關係:被髮擲出的初速度=(發擲力—抵抗力)-力的作用時間-被擲者的體重由此可見,發擲的力量越大,力的作用時間越長,則發擲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對方的抵抗力越大,體重越沉,就越難被髮出。故此身體沉重、矮壯、有力的人在這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戰雙方的體重是固定不變的,提高發擲效果的途徑是:(1)增大發擲力:具有強大發擲力的人既要有雄厚的本力,又要有一定的爆發力,而且要整體集中發力。發力時重點要低,動作要小,兩足後蹬前踩,並儘量使自己的節接觸對方。

(2)減小對方的抵抗力:減小抵抗力的主要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技巧來撼動對方的腳跟,破壞其身體的穩定。比如,在使用發擲力之前,運用驚炸力打亂對方防守的形式;運用連綿不斷地脈衝力迫使對方移動;運用身體或力的突然變換,使對方失去平衡;運用上擎之力託舉對方,使其蹬地不實。

(3)延長力的作用時間:這是發擲的竅門所在,相同力量的人中能發人較遠者,一定是他用力使對方加速的時間較長一些。掌握了適應的發擲速度(即所謂火候),就能延長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是與對方相接觸的時間,這期間發擲力一定大於抵抗力,也就是要使對方加速。另外,還應儘量延長力的作用距離,力施於對方時移動的距離越長,對方被髮的速度就越大。

以上對技擊中常見的三種力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實際上,這三種力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結果不同罷了。在實戰中,衝擊力的威力明顯大於其它。作為一名拳手掌握了發擲力,會提高你的戰鬥水平,但是不掌握衝擊力,就難以應付強手的進擊。

三、拳術中勁的辨析(一)剛勁~柔勁:拳術中剛柔是不可分割的,剛非僵硬之蠻力,柔非綿軟之化勁。硬中有軟的韌勁謂之剛;軟中有硬有彈力謂之柔。很難説清剛與柔在實用時何優何劣,只是兩者兼而有之,並能據客觀情況靈活地變換,才能真正做到“隨勁”(二)聽勁~運勁:聽勁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皮膚去覺對方的勁路,需要肌放鬆,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其覺靈

運勁是發勁前神經和肌的準備,一般表現為神經的興奮和肌的拉長等,並伴隨心跳、呼的加快現象。

(三)直勁~螺旋勁:朝一個方向的用力為直勁,這具有力度大、速度快、容易使用等優點,但也存在着不易迴旋、變化,容易被化解等不足。方向隨時變化的勁,可稱為曲勁。變化軌跡為圓時,便成為滾勁,它們變化靈活,但不夠簡捷。然而,既有直勁又有滾勁的組合力,就是螺旋勁,它兼有直、滾二勁的優點,還具有很好的定向、頂鑽能力。

(四)借勁~化勁:借勁與化勁屬於力的合成或速度的合成問題。

二力方向相反(夾角180度),為抗勁。二力方向成鈍角(夾角90—180度),為擠勁。二力方向成直角(夾角90度),為截勁。二力方向成鋭角(夾角0—90度),為化勁。二力方向相同(夾角0度)為順勁。

拳術中把順勁、化勁統稱為借勁。顯而易見,順勁最省力,化勁其次,截勁再次,擠勁較費力,而抗勁最費力。

以上五種勁,在手中都會遇到,若要以弱勝強,以小制大,就必須學會盡量使用比較省力的方法,即儘可能地去借勁。但是一味地強調“四兩撥千斤”而忽視了本身實力的提高和其它勁的運用,是極為片面的,危險的。

(五)向心力~離心力:兩人旋轉就涉及到向心力和離心力,但這兩個力量是分別作用於兩個人的。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掄轉起來,旋轉者承受向心力,被旋轉者承受離心力。二人離後,被旋轉者沿着旋轉周邊線速度的方向被擲出。此力與旋轉半徑同旋轉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積成比例,因此只有把圈轉得更快,轉得更大,才能把人拋得更遠。其中轉速更為主要。

(六)空勁~場勁:所謂空勁是指不通過接觸,而能施力於對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鐵間引或排斥的場力。聳人聽聞的“百步打人”、“隔山打牛”、“勁力”等據此而生。人體是還有些未知的功能和潛力,但這些“特異功能”應用於技擊尚未見實。在較量中人們能夠運用的場力,目前只有地球的引力。

辨勁是拳勁的分析與區分,它的目的不是讓習拳者在實用時生搬硬套,而是能幫助他們據具體情況制訂出一套科學的、高效的拳術訓練方法;同時,也是把拳術的經驗與力學的理論,初步結合的嘗試。

論爆發拳術是實戰的練,而實戰實際上就是勁力的相互傳遞。所以,運用勁力是拳術最關鍵的課題。

在搏鬥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勝,但以弱制強的戰例是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勁力運用的效果不僅依賴於本力的大小,同時還與力的方向、力的變化、着力點、發放的速度等許多因素相關。也就是説勁力的實用效果是這些方向的綜合體現。

強烈的取勝**促使着人們去突破攻守運用的難關,至今發展成一種在進攻意念支配下,利用積極變位,真假變換以引起對方的惑和失誤,進而不失時機地使用快速多變的戰術,以自然、鋭利、確的進攻技巧打擊敵手。不言而喻,技術的練、素質的提高和主觀能動的發揮都將加強勁力運用的效果。

擊打的最終階段通常是勁力爆發式的施展,這是最可怕的、最富有實效的勁力,在拚搏中多為致命的打擊。古今拳術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這種高質量的爆發力。

爆發是力量與速度的統一,我們把瞬間迸發出的極大力量稱為爆發力(俗稱炸勁、驚勁、彈勁);在力學中力量與速度的乘積等於功率,爆發則是達到了人體功率釋放的最大極限(或最佳極限)。因此,爆發力的提高取決於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的共同提高,也就是人體最大功率的提高。

速度是神經反應速度和肌收縮速度的組合。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力量,而力量的增長又可加快速度。一般我們採用力量訓練增強爆發力,即選擇一些接近某種行動的爆發動作反覆練。用來發育常用肌,並通過實戰對抗提高神經的反應能力。這種似乎枯燥而危險的方式都是提高水平的捷徑;在動力練習中還應輔以靜力練習,以便具備一定的耐勞。另外,每一個發力動作都應特別講究有關肌的協調配合和無關肌的高度放鬆。因為每種爆發力的發放都要由體內相關的許多環節和諧傳動。如軀幹、、腹、、腿相互配合產生出的速度旋轉動作,如果胳臂用力過大,那麼力量難以進入對手軀體,而是回到自己的腿上。

經過嚴格的訓練練,使發力動作協調、準確和連貫、呼規整,全身發育出一種飽滿、光潤、富有彈線形肌,這種肌平常是鬆柔、的,但幾乎在意念衝動的同時即可達到收縮的極點。

在實戰時,貴能隨時果斷地運用爆發力和連續的爆發力。由於巨大的力量是在瞬間突發的,致使對方絲毫沒有接受的準備,這不但能打亂防守的形勢,而且可打斷其規整的氣息和正常的神經反應,使對方不知如何應付。

爆發力的施用不應有規律,但都有明確的目標。任何一種爆發力發放時都要力求放鬆,以增加出擊的速度。當接觸目標前的剎那,肌整體突然緊張,力量驟然集中,勁長而透。隨後迅速復原、放鬆、並在意念上已經形成了再次攻擊的準備。整個行動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當然,爆發力使用的成功率還受競技狀態、對方實力和外界干擾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每次實戰前後都要進行更具體的分析研究。

最後還要提請注意,只有年齡適宜、身體健康的人才能進行爆發力的訓練,只有能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人才可望獲得成功。儘管如此,也不是每一個積極的訓練者都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