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7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的轄下做查探,若有人作惡,便立即以國法處置,若是政績平平,卻能為民做事,陛下不妨記下,待得秋試過後,便召他們進京做統一考核。”蕭戎繼續添着水煮茶,倒也是悠閒。
“如此説來,倒也是一種辦法。”元胤仔細想着,隨即笑着望向蘇文方道:“蘇兄,秋試朕便等着你了,雲州知府的位置朕也給你留着,倒是希望蘇兄,可別令朕失望啊。”蘇文方瞧着元胤的模樣,遂起身再次拜下,恭敬認真道:“多謝陛下抬愛,在下必定不會令陛下失望。”
“蕭卿信你,朕也信你。”元胤笑着説道。
第48章十月微寒,因着秋試一事,京中更是熱鬧無比,尤其是四方茶社中,住着外地學子不説,還辦起了賽詩會,以作寒門學子,與世家子弟間的一個較量。
文德殿中的元胤仔細翻閲着十位考官,與五位主考官批閲出來的頭三甲,以及十八位進士的考卷。
小路子小心翼翼的端着膳房送來的點心,在殿中朝着元胤行禮道:“陛下,歇息片刻吧。”元胤並未理會,只是將手中那份點為狀元的考卷放下,衝着小路子道:“朕此刻還不餓,你去將那五位主考官給你請來,還有許太尉及蕭御史,都請來。”小路子隨即行禮後退出了文德殿。
元胤將狀元與榜眼的考卷在自己的面前攤開,又仔細的對了一遍,臉凝重。
不過等了不久,以蕭戎為首,許政五位主考官便前後來到了文德殿,如今秋試結束,三甲與進士都以考出,誰都不知道元胤此刻喚他們進宮所謂何事。
“今宣幾位愛卿前來,是有一事不明,狀元與榜眼之位朕還有些疑慮,煩請五位主考官給朕解釋解釋。”元胤瞧着殿中分列兩側坐着的七位臣子,緩緩開了口。
“陛下有何疑慮?”主考官之一的翰林大學士蘇玉周隨即起身行禮問道。
元胤起身,順手將狀元與榜眼的考卷拿起,朝着幾人走來:“狀元與榜眼的考卷朕也仔細讀過,此次秋試的考題乃是朕所出,論治國中文治武功孰輕孰重。”元胤瞧着他們的模樣,將手中的考卷遞給兩位坐在首位的蕭戎與許政,隨即負手在他們面前踱步到:“朕雖年歲小,可朕是皇帝,此前也仔細看過先皇與祖父的執政,故此才有此考題,朕也仔細看過兩位的考卷,狀元與榜眼所言各有道理,狀元之言應重文治,榜眼之言應文治武功並重,故此朕心生疑惑,才召眾卿前來,文治武功究竟如何?”元胤停下腳步,負手站在最前列瞧着面前的七位臣子,認真的問道。
“啓奏陛下,臣認為應當文治為重。”另一位主考官周青墨起身行禮説道。
“哦?愛卿不妨與朕説説,今就藉着此番秋試的考題,朕與諸卿論論。”元胤喚來小路子,吩咐人端上茶來,再坐會自己的位子上。
“臣以為,應當是以武定國,以文治國,此時乃是太平之時,治國執政需要的有才之士,並非是只會動武的莽夫。”周青墨行禮緩緩順道。
蘇玉周起身行禮,瞧着周青墨道:“臣卻不這麼認為,文治是君王首選,可武治卻不可不重。如今雖然天下太平,西域各國雖與我大魏好通商,可世上沒有永恆的盟友,可一遭利益受損,必定會反目成仇,北境北夷又覬覦我中原富庶之地,若我們只重文治,卻不重武功,將來北夷進犯我邊境,又該如何?”
“蘇翰林所言差矣,雖説北境北夷是猛虎,可我守衞邊境的將士卻也不是吃素的。”另外一位主考官也起身説到。
“僅憑邊境將士來守衞國家,而朝廷卻只重視文治,將來戰事一旦發生,又有何人前去邊境支援?”蘇玉周側首瞧着那人,立即斥道。
“如何沒有?自古以來家中有人入伍時,便家中後人便也寫入了入伍名冊,一到年紀便要頂替父親進入軍隊,這樣我大魏雄獅,又豈會無人去邊境支援?”周青墨也立即説道。
“有人前去邊境支援便能高枕無憂了?自古多少王朝皆是亡於安樂,僅僅只靠那些邊境士兵,而不自強,那這江山如何長久!”蘇玉周神嚴厲,就連語氣也有些動。
“蘇翰林,你休的胡言,陛下的江山要千秋萬世,北夷也懼我大魏,你究竟是何居心,膽敢詛咒陛下的江山不能長久!”周青墨聽着蘇玉周此言,遂氣憤起身指着他怒道。
“諸卿先喝些茶水吧。”元胤瞧着他們爭執不休,又瞧着那聽着他們爭執,卻一言不發的蕭戎及許政,隨即笑着問道:“蕭愛卿,許愛卿,你們瞧過兩位考生的考卷,心中有何判斷呢?”
“臣以為榜眼之論應提作狀元,狀元之言雖符合眼前國情,可到底不能長久。”蕭戎起身行禮後説到。
“臣以為不然,狀元之言雖無榜眼之言大氣磅礴,可到底是將眼下的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這路要一步步走,故此應先顧眼下,至於武治,此後再做議論。”許政遂起身朝着元胤行禮説道。
元胤仔細的瞧着眼前的諸卿,臉上展出欣喜的笑意,隨即起身説道:“諸卿所言皆有道理,不知諸卿可否能聽朕一言?”眾人瞧着元胤,遂認真的行禮。
元胤頷首思索一番才緩緩道:“文治對內,使國祚綿延,武治對外,使江山永固,此文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