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2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直接蒸了一下。
無論是不是嘗一次就知道了,蒸的過程中,他眼都不眨的盯着小火爐。
過不多時,小火爐上的蒸鍋冒出一股熱氣,韓熠輕輕嗅了嗅,在聞到那股久違的大米特有的香氣的時候,韓熠差點沒哭出來。
他真是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聞到這個味道,雖然跟他印象中的那個味道還有點區別,但……這真的是大米啊。
而這股味道在沒有聞過的褚非等人眼裏就很特殊了,墨求有些懷疑地問道:“這個東西……真的能吃?”韓熠沒有搭理他,等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之後,打開蓋子,看着裏面雖然算不上晶瑩剔透,但依舊悉的讓他親切的米飯,簡直不能更動。
嘗一口,嗯,比他記憶中的味道更好。
褚非等人本來還想提醒韓熠別隨便往嘴裏吃,這東西誰知道有沒有毒啊,雖然他們也不確定韓熠為什麼篤定這玩意能吃。
結果一個沒看住,韓熠直接上手了!
真是震驚所有小夥伴。
等韓熠跳起來喊着:“派人出去將所有這種植物都給我採集回來!”墨求一愣:“所有?”韓熠補充了一句:“限芙蓉縣內。”墨求看了褚非一眼,褚非對着他點了點頭。
墨求出去之後,韓熠對着褚非説道:“你來嚐嚐。”褚非當然不會跟他一樣直接上手,而是用筷子挑起了一點嚐了嚐之後,歪頭想了想説道:“這個東西……我以前好像吃過啊。”韓熠聽後微微一愣,轉頭看着褚非説道:“你説什麼?”褚非想了想説道:“當年我曾跟着兄長外出遊歷,在巴國和蜀國吃過這種東西,我還以為這玩意是那裏的特產,沒想到這裏居然也有。”巴國和蜀國?合起來不就是巴蜀嗎?
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居然早就有水稻了嗎?那他剛剛又是祭天又是祈禱的折騰個什麼勁兒?
可是為什麼平時餐桌上沒有發現呢?
褚非又説道:“這東西……味道倒是不錯,哎,要不是把它了,我還真不認識。”韓熠問道:“你在巴國和蜀國的時候有沒有人見過種植這個的?多嗎?”褚非愣了一下,用力回想半晌之後才説道:“沒有,我沒見過,我要是見過剛剛就不至於認不出來了啊。”韓熠想了想説道:“你去查一查看芙蓉縣有沒有人種植這玩意。”褚非問道:“這到底叫什麼啊?”韓熠説道:“我不知道百姓們跟它叫什麼,我叫它水稻。”水稻,褚非唸叨了兩聲,轉身也出去了。
無論是尋找水稻還是尋找種植水稻的人,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在這個時間段內,韓熠將之前路上無意中發現的大米全都小心翼翼的保存了起來,如果找不到別的,那麼這數百粒米就是將來的關鍵啊。
畢竟他又不能派人去巴國或者蜀國買大米回來種,不説別的,隔這麼遠,植物也會水土不服啊。
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野生或者有人種植水稻,然後開始量產。
褚非的進度比墨求快一點,他很快就找到了一户會少量種植水稻的人家。
這一家人是住在芙蓉湖邊上的,平時以在湖邊養殖蓮藕為生,水稻就是人家自己種來自己吃的。
韓熠聽後問道:“為什麼不多種一點呢?”那老翁説話本地口音十分重,饒是韓熠在這裏學了一年方言,也只能勉強聽得明白,總結起來就是:水稻的生長環境太苛刻了。
既然是水稻,那麼對水資源的需求就很重,但也不是直接泡水裏就行的。
什麼時候需要澆水,要澆多少,都是有講究的。
而這年頭的水利灌溉設施太落後,或者説是基本沒有,所以只有在水邊才能隱約看得見這種植物。
也因為水稻幼年期跟雜草十分相似,除草也很麻煩,因為生長條件苛刻所以產量也不高,導致大家都知道他能吃,但卻沒有人種這東西。
畢竟這年頭大家追求的就是一個温飽。
這也就是這位老翁家裏那一塊田地理位置比較好,正好適合水稻的生長,饒是這樣也就僅能夠他們家一家果腹而已。
老翁説完之後直接就跪地求饒,韓熠被他嚇了一跳,納悶自己就是問點事情,怎麼把人嚇成這樣?
結果等聽明白之後才知道,這老翁以為縣衙把他抓來是補税的——這年頭無論做什麼都要税,據職業不同税多少自然也不同。
老翁明面上是種蓮藕為生,那麼就需要這部分的税,如果他還種地的話,種地也是要税的。
他那塊地,地理位置比較偏,而且因為中間有一段需要走水路嗎,於是壓就沒人知道,所以這一塊田專門就是用來種自己吃的糧食的,因為沒人知道這一部分也就不用税。
嚴格説來他這就算是逃税漏税,而如今秦國對於逃税的懲罰可比後世嚴厲多了,一個搞不好,這老翁一家人連同他們的姻親都要被處刑。
韓熠聽後也有些無語,他早就覺得這邊的税有點重,但是朝廷沒有討論出結果來的時候,他還是要按照原來的税收和律法進行收税。
這是原則問題,不是他看不過眼就能改的,隨隨便便就改朝廷的政令,恐怕到時候就要有人蔘他想搞國中之國了。
韓熠摸了摸下巴説道:“米不算納税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