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是在東都,若要參考,過幾個月即可報名了。”袁先生搖着衞舟蘇出來的摺扇,上邊是鄭藴親自作畫,先生自己題的字,端的是一派瀟灑倜儻。
説着袁先生轉眼看向衞舟“含章已是鄉貢,直接便可以報名參考,你若想考這一科,卻還得需先參加縣考,不若待下一科在做打算。”含章是鄭藴的字,袁先生最近起的,他説了一大堆經義由來,衞舟也沒記全,大概意思是,袁先生自己也很矛盾,既希望弟子能大放光彩幹出一番事業,又希望鄭藴謹小慎微不要踏錯一步,因而折中取了含章二字,意思是既有內秀又不會太狂妄招人恨的意思..吧~關於什麼時候考,衞舟和鄭藴是早就商量好的,衞舟是無論如何都想這一次先試試,不管成不成總是經驗,若是考過了,便能同鄭藴一道去參加省試。
萬家村都看中鄭藴這一次科考,袁先生也説鄭藴火候到了很可以下場一搏,而衞舟是看過‘未來’的人,不止知道鄭藴必定會中,還會是狀元。
一旦鄭藴中試,必然會授官,若能留在京都那自然是好事,但時下世家林立,寒門學子中考後多是被派往別處做官,而這些官員大多不能派遣返鄉的。
所以衞舟想着,若是這一次他能一道參加省試,最是便宜,若是等到下一科,到時候鄭藴還不知道到哪裏去做官,他作為家眷必定也陪同的,到時候考試就麻煩許多了。
在這件事上,鄭藴是隨衞舟自己做主的,他固然也是希望衞舟能和自己一道考試一道授官一道上任,但又怕説出來給衞舟太大壓力,因而只做出一副支持你任何決定的姿態。
但衞舟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這裏的算術書他都看了,逐字逐句的請鄭藴給他翻譯了,他還一一對比後世的數學,他相信憑自己還能將三角函數運用自如的水平,還是能應付現在考試的,畢竟在這時代,連雞兔同籠這樣小學生都會的算術題都是高手才會的。
袁先生雖然覺得衞舟底子薄,大可以在打磨兩年,不是很贊同他這麼着急下考場,但他一來體量這些寒門學子家境有限,想早早出人頭地,不願意下苦功夫研究學問,而來也覺得反正明算科想來不受重視,頂了天也是個不如品的小官,也是沒什麼必要再下功夫。
所以袁先生便道:“你既下定決心,那邊早做準備,彭蠡原定考試是在十月,我已寫信至江州府,現江州府內縣考大部分都提前至八月了。”咦?!
果然不愧是世家子,連考試這樣的大事都能一封信就這麼決定了,衞舟不免對原先投以敬仰的目光。
袁先生生氣了,憤怒了:“你那是什麼眼神,我是那種因私廢公之人麼,即便因公廢私那也不會為了你?我只是跟州府考官説起明年省試時間罷了,他們自己決定提前縣考的,若提前縣考,這批才子便能參加這一次省試,不然又得拖一科,若是考中了,這些有出息的才子,也有彭蠡教化之功。”衞舟不太懂現在的科考具體作情況,因科舉制度才推行不到百年,制度還不完善,考試時間也是不定期的,基本全憑主考官和聖上心意來定。
好在衞舟這段時間已琢磨清楚袁先生隱藏在清高之下的傲嬌本,因為順
捧了幾句,果然將原先的怒氣平息了。
袁先生便接着道:“東都在河南道,離江南道確實有些遠,所以你縣考後我們儘快報名,啓程前往東都。”
“含章的進士科都有前例可考,無非是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你這明算科我還真要去打聽一番,我這十幾年來還沒遇到過想去考明算的學生呢。”衞舟還能怎麼辦,在這個不能聯網的時代,他所有的信息也都只能來源於袁先生,自然是好脾氣的任嘲了。
七月間,原本是農忙的收稻時間,衞舟被袁先生和鄭藴帶着一道去縣考。
現如今,雖然家裏也有了牛,但農事已不需要衞舟忙活了。
一方面因造紙技法畢竟是他免費提供的,二方面衞家因着他進來子好了,衞家大郎有正經的工作,衞父母養着鴨子拿着月錢還能給家裏帶些鴨貨
食,衞家早已
離茅草屋,建了土堆房。還有衞舟白送出去的水果種子和一些他沒當回事的技術,到底還是改變了本地人的經濟條件。
所以一到農忙時期,衞家兄弟和村裏其他人家,都會出勞動力過來幫忙。
可見人都是眼前利益更為重要,原先鄭藴雖然因為讀書,名聲地位看似高,但大家也就是口頭敬着,頂多偶爾送些小菜,只當結個善緣,後能有靠山,但現在大家立刻得到利益,便也願意付出些勞力了。
所以農忙時間,衞舟也不慌忙,可以輕鬆身。阿茂自然是寄住在三嬸家裏的,三嬸對自己孩子還是好的,阿茂同鄭茗也玩的來,鄭藴囑咐他功課不可落下,衞舟反而怕小孩子失落,保證了自己考完立刻回來接阿茂,還允諾要給他帶禮物,這麼一來,阿茂的失落之情果然消去了些。
衞舟又給前來幫忙農事的人家道謝,還請為父母給他們做些飯菜,自來幫農的人,主家都是要準備飯菜的。
一切妥當他們才去彭蠡,住的是袁先生當初沒住的別院,袁先生提前帶衞舟去拜見主考官,拜見縣令,拜見博士助教,鄭藴帶他拜見自己的同年,拜見認識生員和鄉貢。
反正是務必保證,衞舟不會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