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普救寺之飛花豔想(3)四姓十三家2022年6月14山陰道,是一條沿太行山北,一直蜿蜒至長安、洛陽的驛路。
在隋朝大運河之前,山陰道一直是條繁忙的官道。沿途有不少驛站,還設有三十六處要衝。但隋煬帝開河之後,山陰道便開始衰落。再怎麼説,水運都比陸路方便。
到隋末,烽煙四起。不想被殺的人,無奈之下,紛紛變成了殺人者。無數股義軍、潰兵、土匪、蟊賊在山陰道兩旁出沒,殺得路斷人稀。山陰道幾乎完全荒廢。據説,白都能見到猛虎成羣結隊,在道旁曬太陽。
大唐建立之後,玄宗皇帝下令,重整山陰道。畢竟是開元盛世,不久,山陰道便恢復了往的繁忙。商旅,過客,進京的官員,書生絡繹不絕。山陰道兩旁,紛紛開設了酒店客棧。
只是好景不長,天寶之後,天下紛亂,山陰道又開始不太平。唐肅宗之後,大亂基本平定。但各地藩鎮割據,打打殺殺。朝廷竭力維持,也最多能保個表面上的天下太平。
對於老百姓,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亂世人不如犬,如今,至少比犬過的子強一些。
那天,已經是傍晚。剛下過雨,山裏天黑得早。等書生和小僮走進酒店時,店中央已點燃了火盆,松木劈柴油足,在火盆裏燒的吱吱作響。客人們端着酒碗,圍着火盆,一邊閒聊,一邊慢慢地飲酒。
温暖的火光,把人們的影子映在木牆上,舒適而愜意。
店主看到書生二人,連忙上前,牽馬備料。然後把二人引到火盆旁,找個地方坐下。人羣中,一個白鬍子老頭正講得口沫橫飛,眾人聽得入神。書生兩人坐下時,幾乎沒人多看他們一眼。
“……説起豪門大族,自晉朝以來,南北都有不少。我大唐之前,長江以南,除了司馬氏之外,還有琅琊王氏,蘭陵蕭氏,吳郡陸氏,宜興周氏……那琅琊王氏可不得了,時人云,王與馬,共天下。可惜後來戰亂紛陳,南方大姓多半衰落了。就連皇族司馬氏,也早已無影無蹤……”
“那咱們北方呢?”人羣中有人問道。
“北方更多。”老頭喝了一口酒,繼續説道,“那年頭,長江以北更亂,衣冠南渡,五胡亂華嘛!胡人異族咱就不説了,漢人除了四姓十三家,還有京兆韋氏,河東柳氏,弘農楊氏,京兆杜氏……”
“這俺知道,韋姓杜姓最厲害!聽説過這句話嗎?——“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聽到這裏,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搶着説,稍頓了一會,他得意地補充,“俺就姓韋。”
“是嗎?”老頭追問道:“請問閣下是京兆韋氏,還是扶陽韋氏?”年輕人頓時有些氣餒,紅着臉説:“俺是扶陽韋氏……”
“切!”老頭語帶不屑地説:“我就説嘛,怪不得一口一個俺……一聽就是山東來的。”眾人一起鬨笑起來,姓韋的年輕人只好退回去,訕訕地低頭喝酒。
“老人家,您接着往下講啊!”新來的書生聽得有趣,連聲催促老頭。老頭轉頭一看,問道:“聽口音,小兄弟也是外地來的?請問貴姓?郡望何處?”書生一拱手:“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郡望清河,家住劍南道的南溪郡,這次北上,是要去長安應考。”老頭歪着頭想了想:“喔,清河張氏。也多少出過幾個人物。”説完,他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最-新-地-址-發-布-頁:1k2k3k4k.c-0-m(蘋果手機使用safari自帶瀏覽器,安卓手機使用chrome谷歌瀏覽器)張姓源於黃帝姬氏,起自清河堂。在唐朝人數已經人口眾多,但畢竟不算是望族,所以老頭語氣帶着稍許輕視。但張生絲毫不介意,他接着問道:“剛才老人家説的四姓十三家,是哪四姓啊?”聽他這麼一説,火盆旁的人哈哈大笑起來。老頭沒有憋住,一口酒噴了出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忍住笑意,問道:“小兄弟,沒道理啊,雖説你那南溪郡偏在西南,但四大姓應該還是聽過吧?”
“還真沒有聽過。”張生不好意思地撓撓耳朵,説,“家父整天叫我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人羣中有人搶着説:“當今四大姓,乃是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
“哦,原來如此。”老人告誡張生:“小兄弟啊,你既然去長安,可要多留意這些高門郡望。長安城魚龍混雜,居不大不易,不比你們南溪鄉下啊!”張生聽了連連點頭稱是。他見老人酒碗空了,連忙叫書僮再買一碗。老人見他懂事,讚道:“不愧是讀書人,懂得敬老尊賢。這次進京趕考,一定會中狀元。只是——”老人説到這裏,放下酒碗,嘆了一口氣,“——如今想在朝堂混,不容易啊!”大家屏住呼,聽他繼續往下講。
“聽説了嗎?”老人見眾人聽得呆若木雞,心中更加得意,他壓低聲音,神秘地説:“當今天子,得了怪病,已經不能理事。屋漏偏逢連夜雨,這萬歲爺身後啊,又沒有太子。這下可好,誰該即位當下一位天子呢?朝廷內外,爭得個一塌糊塗!宮中的王太后——”人羣中有人小聲補充:“太原王氏。”老人點點頭,説:“正是!她喜歡的是汝陽王,大夥兒想想,汝陽王這醉鬼,如何可以繼承大位?相國崔衍第一個就不同意,結果你猜怎麼着?崔相國突然暴病死了!死得不明不白啊——”剛説到這裏,突然有人冷冷地問道:“你怎麼知道死得不明不白?”大家轉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後面的酒桌上,坐了四個年輕人,個個穿着華麗,下都配着黑鞘寶劍,漆得可鑑人影。問話的那個人年紀大概二十五六,臉龐瘦削,眼睛細長,神情很是倨傲。一看就知道,此人非富即貴。
老頭一看這場面,頓時嚇得矮了半截。勉強陪笑道:“小老兒也是聽人説的,呵呵……”圍在火盆旁的酒客們一下子散個乾淨,躲進角落裏,若無其事地喝着酒。只剩下老頭不敢走,還有就是張生和他的書僮。那書僮見勢不妙,扯了扯張生的衣角,但那張生傻頭傻腦,仍然端着酒碗東張西望。
酒店主人趕緊走過來打圓場,點頭哈對年輕人説:“客官,這趙老頭酒喝多了,亂説話,您老不要介意……”年輕人一把推開酒店主人,盯着趙老頭:“酒可以亂喝,話可不可以亂説。老頭,你妖言惑眾,自己説,該怎麼辦吧?”趙老頭是老江湖,非常識相。他一句話都不敢多説。
“咚”的一聲,直地跪到地上,一五一十,開始磕起頭來。
誰知張生一看不樂意了,他站起身來,一邊去扶趙老頭,一邊衝着年輕人説:“喂,老兄,不就多説了兩句閒話嗎?看你也是識字的,不懂得敬老尊賢啊?”年輕人指着趙老頭:“這傢伙老是老了點,賢卻是未必。再老,也就是個老混蛋!”趙老頭聽他這麼一説,更是不敢起身,他掙開張生的攙扶,咚咚咚地繼續磕響頭。
張生更加不服氣,問道:“兄台到底是什麼人?如此橫行霸道!”
“看你是讀書人,不跟你多計較。再多説,連你一起收拾。”年輕人傲然説道:“我姓鄭,滎陽人。就算你是鄉下狗,也該聽説過吧?”
“呸!姓鄭有什麼了不起?我還以為你姓李呢!”張生氣昏了頭。
一旁趙老頭磕着頭,還忙裏偷閒提醒道:“公子,可不敢亂説啊!滎陽鄭氏,四姓十三家啊,剛跟您説過,怎麼就忘記了?瞧您這記……”趙老頭別無所長,名門望族郡望什麼的倒是記得一清二楚。不管什麼時候,總喜歡拿出來炫耀。
“什麼?姓鄭有什麼了不起?小子,你惹大麻煩了!”四個人同時站了起來,緩緩地把間寶劍拔了出來,動作出奇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