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江湖之銀面毒手第三部第十七章2019-06-08上回説到段璟與胡二孃正在肆意歡,忽聽一聲大叫,二人一驚,聽得聲音是從方劍明屋內傳來,急忙衝了過去。
到得屋內一瞧,見方劍明滿頭大汗坐在牀上,眼神一片茫然,段璟急聲問道:「方兄弟,你沒事罷?」方劍明看着段璟,緩緩回過神來,又驚又喜,道:「段大哥,你怎地在這裏?」又環視了一下四周,問道:「難道是你救的我?」當下二人敍話,二孃則到廚房端了些吃食過來,方劍明昏睡了幾天幾夜,自然是餓得很了,狼虎嚥吃完後方才有了些力氣。
段璟看着方劍明吃完,遞了碗水過去,沉聲問道:「方兄弟,是何人傷了你?」方劍明一口氣喝乾碗中清水,沉默半晌,方才抬頭説道:「我也不知他們是何人。」段璟一驚,急問道:「莫非你是被人暗算才受了重傷?」方劍明搖了搖頭,又了口氣,方才緩緩道來。
話説方劍明那晚逃離魔門後,一路往北不停急奔。
他心裏記着段璟的話,找關若海會合,然而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如今他亦不知關若海在何處,更不知他是否找到了明雷子。
方劍明一路向北而行,又恐身後有魔門追兵,絲毫不敢停下腳步,直到天微亮,他才找到一間破爛的草屋,合衣草草睡了一覺。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方劍明匆匆上路,還未走出裏許,就已被三人圍住。
三人看着甚是奇怪,一僧一道一俗,方劍明警惕地看着三人,開口道:「不知三位攔住在下去路,意何為?」那道人手握拂塵,身背長劍,見方劍明發問,微微一笑,跨前一步,將手掌一伸,説道:「拿來。」方劍明不知其索要何物,問道:「不知道長所要何物?在下身無分文,衣衫破爛,怕是認錯人了罷。」那道人見方劍明發問,亦是回了長生經三個字,説話之間極為簡便,似乎一個多餘的字也不願開口。
方劍明一驚,需知這長生經在段璟手裏,不苦笑道:「道長怕是誤會了,你看在下衣不蔽體,哪裏還能藏匿長生經。」三人面面相覷,見方劍明的確衣裳破爛,不似説謊的樣子,那道人又道:「走!」方劍明以為三人要放自己走,説了一聲多謝,轉身就離開。
哪知方踏出一步,三人又將他團團圍住,方劍明不明其意,沉聲道:「三位方才既然願意放在下走,難道此番又翻臉不認了嗎?」另外一人笑道:「小兄弟誤會了,那個走字,説得是讓你跟我們走,不是放你走的意思。」方劍明聞言看去,見那漢子一身藍衫,背上雙戟叉,兩側太陽高高鼓起,顯然是個內家好手。
那漢子見方劍明望着他,又道:「小兄弟,我勸你識時務一些,若是惹得我們動手,那就免不了受些皮之苦了。」他説話的時候滿面微笑,語調卻讓人有些不寒而慄。
方劍明好不容易從魔門逃出來,哪肯再讓人抓走,他也摸不着那三人的路數,試探道:「既然三位想帶我走,我總得知道三位的名號吧。」這回那漢子沒有説話,一旁的道人冷冷回道:「魔門,三散人。」方劍明聞言大吃一驚,失聲道:「你們就是三散人?」三人一愣,聽方劍明這口氣,似乎對三人有所耳聞,需知三人久不在江湖行走,魔門但凡有大事要辦,皆是四大天王出頭,又見方劍明不過十七八歲,轉念一想,定是其師門長輩與自己有些淵源。
其實方劍明能知道三散人的名號,的確是曾聽其師父明青子談起,那明青子也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前輩高人,當年三散人還在江湖叱吒風雲之時就已經與他們打過道,他又對方劍明極為喜愛,閒來無事之時便將一些陳年舊事説給方劍明聽,也算是對當年的一種緬懷。
方劍明聽三人自稱是三散人,不住有些顫抖起來,他從師父明青子口中聽過,這三人幼時便是好友,隨後各自闖蕩江湖,後來又重新聚在一起,起了個三散人的名號,叱吒江湖。
三人中身穿道袍之人江湖人稱惜字道人,這是江湖中人對他惜字如金的戲稱,原本的名號反倒被人遺忘了。
惜字道人出自江西一個無名道觀,一手劍法使得出神入化,江湖中少有人能與其對敵五十招以上。
另外兩人中,那身穿僧袍之人法號為一塵,此人原本是少林門人,因屢犯戒律而被逐出少林,一手大力金剛掌爐火純青。
還有一人名為典衍,相傳乃是三國時期曹帳下大將典韋的後人,使得乃是家傳七十二路戟法。
這三人自幼便是好友,在江湖上闖出了三散人的名號,做下數樁驚天動地的大事,其後不知為何從江湖中隱退,原來是被魔門網羅了過去。
方劍明見三人圍着自己,雖知不敵,但又不甘俯首就擒,正思身之計,忽聽一人冷冷道:「你們便是三散人?」三人一驚,沒想到有人竟會瞞過三人,悄無聲息來到此處,可見此人武功之高。
方劍明聞言一喜,急忙看了過去,見不遠處站着一人,看着約莫二十多歲,懷抱長劍,滿臉的漠然。
典衍看着那青年,笑道:「閣下是誰,莫非要手我三散人的事?」青年冷冷道:「我對於你們的事不興趣,我只對你們三人興趣。」典衍眉頭微皺,似乎有些聽不明白,青年卻不待他回話,出手中長劍,劍尖直指典衍,冷冷道:「聽説你的七十二路家傳戟法頗有威名,今我便向你挑戰。」典衍一愣,方才明白青年竟是要來挑戰三散人,不由失笑道:「我看你也不過二十出頭,怎敢如此狂妄自大,需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也不與你計較,你快快離去罷。」典衍原本以為自己好説好話,那青年應該能夠知難而退,怎知其竟然完全不為所動,劍尖依然指着自己,面不由沉了下來。
一塵在一旁見了,口誦一聲佛號,上前説道:「既然施主如此執不悟,也罷,就由老衲來領教施主高招。」他在少林呆的時間頗長,是以仍然滿口佛語,亦是這麼多年的習慣。
哪知那青年聽了一塵的話後,依舊不為所動,冷冷道:「今我只為他而來,不想與其他人爭鬥,不過若是你也有興趣,待我擊敗了典衍,自然會來找你。」見這青年如此狂妄,典衍早已忍不住了,大喝一聲,出背上雙戟,急步衝向青年,一手高舉短戟,另一隻手則平舉,戟尖直指青年。
青年依然冷冷看着典衍,待其短戟堪堪刺到時,劍尖忽然一抖,一道劍光閃過,直刺典衍咽喉。
他這一劍極快,竟是後發先至,典衍短戟尚未刺到時,劍尖已至咽喉三寸處。
典衍一驚,腦袋急忙往一側偏過,劍鋒擦着脖子而過,汗豎了起來。
他萬料不到青年劍法居然如此之快,險些被一劍刺穿喉嚨。
當下不敢再小看青年,抖擻神,將七十二路家傳戟法使開,或挑或刺或點或噼,一時間場中戟光霍霍,令人眼花繚亂。
青年沉着應戰,劍光如星一般稍縱即逝,又每每能在緊要關頭擋住典衍的招式,繼而再反攻一兩招,一時間二人竟是鬥了個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