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大明天下】(43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幾天攻防下來,丁壽對身邊這位段給諫倒多了幾分興趣,城頭城下來回奔波,衣不卸甲,一會組織軍民協防,一會又安排城內百姓為城頭送飯,還真是事無鉅細,凡必躬親。

丁壽也好奇一個科道言官怎地這般悉本地情務,守備姜義和管糧郎中王翀對他指手畫腳的逾矩之舉竟事事配合,從未報以微詞,間隙將疑惑問出,段豸只有苦笑説出原委,原來這二位都有把柄在人手上。

段豸也是劉瑾派出清查各處府庫的科道之一,到此之後便一一查照賬冊與倉儲積存,發現平虜城內上報火災焚燬草料竟達一百四十七萬束,便是其中無有私相鬻賣之事,一個防護不力的瀆職罪名也是賴不了,那二人倒也光,自陳其過,段豸準備如實具本上奏,卻忽得了右衞傳訊:韃兵南下,錦衣緹帥丁壽正在南來途中,萬要護其周全等等。

姜義和王翀這下可慌了神,自動忽略了韃兵南下這點小事,丁壽大駕降臨才是要命的災禍,寧夏大沙井驛草場那場大火斷了多少人的前程,他們二位也有所耳聞,巡撫劉憲、僉事賈時更是不明不白死在獄中,山陝二省同僚折戟沉沙在這位錦衣緹帥手裏的不知凡幾,大明官場已暗中傳一首歌謠:南山來,禍事到;雄狐鳴,閻羅叫!

這二位當即抱着段豸大腿,嚎啕大哭,什麼上有八十老母,下有沒滿歲的孩子這類悽慘家事更是傾吐一番,只求給諫高抬貴手,務必幫他們度過此遭。

按段豸初時想法,這二人給詔獄那是罪有應得,可接了韃兵南下的消息,又不得不依仗這城內主事的文武二人,只好虛與委蛇,答應代為遮掩,不過段豸答應的前提是我不主動説,既然人家主動問了,那就對不起了,竹筒倒豆子——抖落個一乾二淨,是福是禍,你二人自已兜着吧。

不得不説,兵臨城下,丁二如今還分得清孰輕孰重,沒有熱血上頭直接將那二人法辦,看那兩位成天提心吊膽心不在焉的對守城也不利,把那倆喚過來直接挑明你們的破事爺全知道了,不過也不要太擔心,看在你們悔過態度良好,又沒像寧夏那幫不開眼的官兒們一樣欺上瞞下,本官秉持今上「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八字方針從輕發落,燒燬草料該賠的賠,該罰的罰,這是跑不了的,至於其他處置麼,就看這場戰事的表現如何,打退韃子一切好説,如果錯上加錯,那也不用進詔獄費糧食了,二爺直接請出御賜金牌,借你二人項上人頭振奮軍心。

姜義二人初始一聽事情敗,自忖必死,沒想事情還有轉機,當即連連叩首謝緹帥法外開恩,拍着脯保證必定肝腦塗地,萬死不辭,丁大人就是他二人再生父母,大恩大德,沒齒難忘等等好話説了一籮筐,之後的二人也的確打起神,調撥軍需,嚴密關防,城頭御虜,城內安民,大事小情無一懈怠,將平虜城軍情民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真讓丁壽有些刮目相看,合着大明朝的官兒不是沒能力,壓就沒想好好幹啊!

「緹帥,韃兵東西兩路大軍同時寇邊,似乎早有預謀,宣大一時應接不暇,我等困守孤城,終非長久之計,還需早做計議才是。」段豸按劍遙望城外連綿不絕的蒙古軍營,憂心忡忡。

丁壽點頭,「韃子來勢洶洶,僅指望宣大兵力應對的確是捉襟見肘,少不得要請些外援。」段豸憂心未減,「文書往來京中曠持久,待京營援兵趕至,韃子怕是要深入大同腹地,貽害地方啊!」

「京營及時敢來只是最好,便是來不了麼……」丁壽冷笑:「丁某也要斷他們一條胳膊!」段豸不解:「緹帥之意……」

「韃子不識天時,前番乘國喪之時寇犯宣府,已是對天子不敬,此番又趁年節入寇,我若不替陛下出口惡氣,怎對得起此番巡邊重託!」丁壽狠捶了一下城垛,陰聲冷笑……

************

蒙古兵營。

牛皮氈帳內燈火搖曳,人影晃動,爭吵聲不絕。

「阿姐,平虜城久攻不克,我等在此遷延下去何時是頭!」巴圖孟克第三子阿著焦躁萬分。

「台吉所言正是,公主殿下,大軍每在此消耗甚巨,僅靠山裏零星村寨所打草谷實在難以維持,還是趁早另做打算吧。」多郭蘭連聲附和。

任他二人苦口婆心,口水説幹,據案盤坐鼓着腮幫子的圖嚕勒圖就是不為所動,反正不拿住那個叫丁壽的小賊萬剮千刀,一片片削了喂鷹,是別想讓大軍離開此地一步。

「知道阿姐受了南蠻的氣,待殺進大同腹地,阿弟將沿途城池村寨盡數屠了給你出氣就是!」阿著拍着脯保證。

圖嚕勒圖俏目一翻,白了弟弟一眼,「得罪我的是那個錦衣衞的頭頭,和南朝其他百姓有什麼相干!遷怒他人,不是草原英雄所為。」

「我……」阿著被噎得好懸一口氣沒上來,當是誰吵鬧着非要出兵報仇的,而今倒成了我拿旁人出氣!暗道自己也真是昏了頭,非把這個刁蠻姐姐帶出來幹什麼。

「公主殿下,非是老臣多事,南朝城池堅固,非旦夕可下,我等倉促分兵,後方右衞等城池圍而不克,如芒在背,不如收攏大軍先克右衞、威遠等城,既解後顧之憂,又可藉機籌措糧草,再做下步打算!」

「不可!」阿著立時跳出反對,雖然他在撤兵平虜這件事上與多郭蘭保持一致,可對他的計劃卻不認同。

「此番父汗之命是要兵臨城下,震懾南朝,我等在此已虛耗了許多時,豈可再多拖延,應當立刻全軍南下,沿桑乾河一路東進,突襲南蠻都城。」

「漢蠻城池俱是沿河而建,若不除去後顧之憂,土默特勇士怎能安然南下!」老多郭蘭跺腳疾呼。

無怪老將痛心疾首,大軍行進非同小股侵擾,幾萬大軍人吃馬喂,溪水都能一天喝乾,因此凡是大軍開拔,多要派前鋒打頭,探查行軍路線,最好是沿河谷行軍,一來避過崇山峻嶺險關要,二來也可保證水源充足,宣府東路軍沿洋河西進,他們三萬大軍先走兔川,再奔桑乾河都是一個道理。

道理簡單,明白人自然不少,明軍在關牆以內沿河建了右衞、威遠、平虜等城,便是為了扼守河谷要道,得來犯之敵分攤兵力,難以深入,你若敢對他們棄之不理,便要做好被人襲擾後方,甚至截斷後路的準備,旁人如何領兵多郭蘭不知,反正他是做不出將土默特這三萬大軍孤注一擲的事來。

「草原勇士最耐得飢寒,離了河水,喝馬乾便打不得陣仗了?大同四周山地平緩,我等便繞開城池,翻山而過,打南蠻子一個出其不意!」阿著有自己的打算,阿爾倫五萬大軍兵力遠超自己,且是察哈爾本部鋭,對其惟命是從,如果被他先打開了缺口,突入南朝京師,未來大汗之位可就距自己越來越遠了。

「便是突入河谷之地,漢蠻沿桑乾河上還有朔州、馬邑、應州等城池,不消説半路尚有大同鎮城,若是大同三衞兵馬沿河南下截斷去路,我等前進不得,後路又斷,豈不成了堵在裏的老鼠,困也困死了!」相比爭功心切的阿著,多郭蘭更在意的是保存這三萬部族戰士。

#最#新#網#址#www.91ks.online「老伯休要恁地膽小,南人孱弱,只能龜縮城池不出,又怎敢出城邀戰,大同腹內之地平坦肥沃,多的是村莊市鎮,一路打着草谷也儘夠人馬所需。」阿著對多郭蘭的小心謹慎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