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禮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方知撇撇嘴沒有理會,心説,你叫我回去我就回去啊?我憑什麼都聽你的?切,説輕的,你將王芳枝瘋,將兩個孩子趕出家,説重的,賣孩子、王芳枝香消玉損,這些賬都還沒有算呢,憑什麼要聽你的啊?你有什麼資格在那指手畫腳的?
心裏嘟噥着,臉上卻沒有帶出一絲煩悶的表情,依然跟着祁小念和王大娘説笑着,古嬤嬤卻不時用眼神打量着她。
方知知道古嬤嬤剛才聽到趙延的話,但她現在不想解釋,誰是誰非自有公斷,她不想稍微覺到認識不同,就巴巴地上前為自己行為辯解,那樣反而顯得自己做賊心虛似的。
飯菜都做好後,趙生他們也回來了,分開兩桌吃飯,男人們就在院子裏,而女人和孩子們都在屋裏炕上吃的。
許晚因為林瀚在這邊吃,也過來湊熱鬧,從屋裏看到王財來,抱着小兒子在認真餵飯的樣子,心裏又是一陣悸動,尤其是周圍的男子都在舉着大碗喝酒,並高談闊論時,只有他,滿臉温柔,耐心又細緻地給孩子餵飯,這樣的畫面對她來講,衝擊太大了。
她沒有見過這樣的男子,更沒有見過男子給孩子餵飯的樣子,不論是在孃家做姑娘時,還是在林家為妾時,所以既到新奇又為孩子能有這樣的父親而榮幸。
小包子作為長子,説什麼也不跟女人在屋裏吃飯,小身子擠在老爹和外公中間,正兒八經地邊吃邊聽着大人們説的話,雖然一知半解,但似模似樣的時不常點頭,讓屋裏女人們看着都覺得好笑。
方知卻覺得心疼,他小小年紀,由於早早承擔家庭重擔,不僅養成早的格,還迫自己快點長大,所以儘量跟着大人們在一起,多聽多學,才能應對家中的危機,否則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心眼,對付趙家人的搶掠。
林瀚作為這個家的掌舵人,自然受到邀請坐在男人這桌,王石柱將他抱在自己身邊,算是尊重他這個當家人的地位,所以他動的小臉紅紅的,雖然有些拘謹,但表現的很是張弛有度。
豆包兒也想去,被方知留下了,兩個孩子趙生照顧不過來,而且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豆包太小,怕吃不好,就將他攬在懷裏,看着他將飯吃完,又喝了一小碗湯,這才放他下地玩兒。
正熱鬧間,打開的大門走進兩個人來,方知看到後立刻皺起了眉,不是別人,正是餘桂蓮和趙延。
其實趙生回來時,跟方知説了,他讓人給餘桂蓮傳口信,説明天上午在過去探望他們,今天時辰晚了,還帶着幾個朋友回來,就先不過去了。
方知悄悄給他豎了個大拇指,趙生趁機將她的手握住逗趣地道:“這麼討厭回去?”
“你説呢?”方知挑挑眉道。
趙生看到方知那調皮的樣子,頓時覺得血脈膨脹,一陣陣的盪,恨不能現在就將她按倒吃幹抹淨,可是遺憾啊,此刻不是時候,只能順着方知的手腕往上摸摸解解饞,臉上依然冷冷的,手指卻滾燙的厲害,像是燎原之火,將方知某情緒也點燃了。
他邊輕輕撫摸邊聲音低啞地道:“都聽你的,什麼都聽你的。”這句話像是魔咒,將方知攪得七葷八素。
沒想到,餘桂蓮還是來了,而且面不愉地來了。
走進院子,便擺出長輩的樣子,對着趙生道:“是不是翅膀硬了?不把我們當事兒了?還需要我三請四請的?趕緊給我回家去,三年沒回來,不知先回家看看我們,竟然有閒工夫陪着外家人,難道你想倒門嗎?”院子裏的熱鬧氣氛頓時煙消雲散,大家齊齊將筷子和酒碗放下,扭頭看着餘桂蓮和趙延。
餘桂蓮的嘴角了,趙延則躲在老孃的身後。
趙生慢慢站起,不緊不慢地道:“母親,你説的話有些偏頗,我現在已經被分出來了,算是獨立門户,即便回家也不會回你們那裏,何況,我岳家對我們幫助這麼大,我好不容易回來,與我岳父喝點酒吃點飯,表示下謝總不過分吧?再者説了,我已經讓人給你們傳信,今晚就不過去了,等明天上午再去探望你們。”
“誰家兒子回來,不是第一時間去看望父母,只有你陪着岳丈,這不是沒將自己父母放在眼裏麼?既然這般不懂禮數,這般不孝,我看也別當什麼官兒,省的到時被人詬病,在落個大罪啥的,反而要連累我們,”餘桂蓮惱怒地道。
“好吧,既然母親説出這般絕情的話,那兒子也不得不將這塊遮羞布撕開,請問母親,我的兒子被賣,我子被瘋,我兩個稚兒被趕出家時,你們可曾將我這個兒子放在眼裏?可曾將我的兒當成親人?可曾想過,當我回來後,你們該怎麼給我代?要是論親情,論禮數,是不是母親先給我個解釋?”趙生冷冷地道。
餘桂蓮半晌沒有説話,只是惡狠狠地盯着趙生,最後咬牙道:“算了,我不跟你計較,等明天回家在收拾你,”説完,扭身從院子裏走了出去。
趙延看了看趙生,小聲道:“大哥,你別跟爹孃計較,娘也是迫不得已的,”説完,便快步跑了出去。
趙生嘆息一聲,轉頭對大家説:“不好意思,讓大家掃興了,來來來,咱們接着喝酒。”古嬤嬤勸方知道:“你們應該先回去看看,怎麼也是長輩,不回去的確會被人説嘴。”王老太淡淡地道:“趙家將孩子賣了,又瘋芳枝,還將兩個孩子趕出家,有點血的男子都接受不了,今天當着全村人的面不回趙家,就是給她們沒臉,讓她們也知道知道,生不是那軟柿子,可以任意扁圓。”古嬤嬤不吭氣了,可能站在她的角度,覺得以尊重長輩,遵守禮數最重要,但是她沒有體會到趙生失去孩子的痛心,子被瘋的恐懼,孩子被趕出家,在外獨立生活的後怕,她忘了,講禮數之時,更要講人。
禮數是約束人的,但必須尊重人,否則禮數便成為教條,成為限制人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