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468章樂極生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了,眼看到了京城,還有幾十裏地時,天下大雪。

一場鵝大雪,紛紛揚揚,飄飄嫋嫋,這是今冬頭一場雪。頭一場大雪,預兆着一個豐年。空氣濕潤而暖和,雪花飄灑到地上就化開,潤成一片濕痕,漸漸暈開成一片深深的顏,直到上邊的雪花不再融化,處處一片銀白。

戰士們的帽頂、肩頭、間的弓刀積滿了雪花,腳下濕嗒嗒的,但是他們的步伐卻十分有力,頂風冒雪神奕奕,大勝而歸那是何等榮耀,全軍上下洋溢着回鄉的喜悦和興奮情緒。

離城還有三十里時,楊凌派出探馬探聽前方動靜,以便了解接的規格和派來的大臣,早早有個心理準備,做好相應的寒喧和禮儀。不料大隊人馬走到約二十里處的地方,還未看到快馬回報。

楊凌心中雖有些詫異,不過卻並未深思。他掀開車簾隨意張望了一眼,雪花鼓風而入,雖不甚冷,撲在臉上卻頓時化作水珠,絲絲涼意沁人心脾,楊凌急忙放下了簾子,不過已經飽了一口飽含着甜味兒的清空氣。

楊凌輕輕抹了把臉:馬上要到家了,一離家近了,那心裏就覺的踏實。腦海裏除了那一個個悉的、親切的身影,還有一個只在想像中的身影,那是他的小女兒,雪裏梅生的那個小娃娃,她還沒有見過爹爹呢。

回京,今大雪。她是雪兒所生,唔…就叫楊雪兒!楊凌嘴角出一絲温暖的笑意。就在這時,車外有人驚聲呼道:“國公,快。快快,皇…皇上…。。

楊凌一呆,隨即一驚,急忙掀開車簾衝了出去,問道:“皇上怎麼了?”那車前馬上一名侍衞,指着前方結結巴巴地道:“皇…皇上…”楊凌一抬頭,風吹雪飄,茫茫,茫的大雪中一行人馬正面走來,楊凌直起來眯着眼望去。只見最前方儀仗如林,正中黃羅傘蓋,中間一乘六十四人抬地巨大御輦。楊凌不由吃了一驚。失聲道:“皇上!”正德皇上遠出二十里地,冒着漫天大雪來接他了。

楊凌連忙跳下車去,提着袍裾向前便跑。前方的御輦也看到了楊凌的車隊,剛剛停了下來,一見楊凌趕到。儀仗左右一分,金瓜武士們讓開一條道路。

楊凌匆匆奔至御輦前,高聲叫道:“臣。楊凌,參見皇上!”説着,楊凌一袍襟,跪到在潔白的雪地上。

儀仗兩旁,是騎着馬地將軍,後邊,是坐着轎的文官,一個個都上前來,靜靜地看着他。雪。還在無聲地飄落,御輦前兩個宮娥用金勾挑起了黃龍錦簾。

正德皇帝頭戴翼龍冠、身穿團龍袍,笑地從裏邊走了出來,沿着御輦的朱漆木階飛快地走下車來,一把扶起楊凌,欣然上下打量着他。

兩人四手相握,滿面欣喜,瀰瀰密密的大雪就在兩人身邊、面前如蝶片兒飛舞。正德朗聲大笑,使勁搖了搖楊凌的手,只説了一句:“走,咱們回去”正德説完,拉着楊凌的手轉身便走,楊凌吃驚道:“皇上!”

“登輦!”正德不由分説,拉着楊凌並肩走回御輦,黃龍簾兒就那麼挑着,一擺手道:“擺駕回宮!”大隊人馬就在原地轉向,浩浩蕩蕩返回京城。御輦穩穩地行往京城,楊凌和正德並肩坐在明黃緞面的龍榻上,只見兩人促膝談,時時傳出陣陣大笑。兩旁佝着脖子騎在馬上的將軍們滿面豔羨,可是卻沒有一人腹誹非議。

開疆拓土之功,那是誰都能立得下的麼?若是任何一人,能把河套平原從韃靼人手中奪回來,都是一件蓋世奇功。更何況還説服朵顏三衞,使遼東之地盡數迴歸大明,從瓦刺人手中得到金山山脈,打開了西域通道,這樣的功績,還有第二人麼?

滿朝文武、皇親貴戚全部出,皇帝親自出京師二十里,攜威國公同乘御輦回京,這樣地殊榮,人家當得起。歡儀式無比隆重,大雪漫天,京師九門開,滿城百姓相,楊凌風風光光回到京城,直趨金殿,特旨君前免跪、龍庭賜座。

楊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楊凌暗暗放下心來。

要開拓極北邊疆,非王爵之身、享專斷之權、領獨立之軍不能成事,然而擁兵在外,實是君王之忌,所以楊凌想一步步來,第一步就是倚功討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説服皇帝。

大明的異姓王只有兩種結局,一個是在京裏做無兵無權的逍遙王,比如徐達,一個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無價值不大地八荒極遠之地守邊,比如沐英。

問題是依照皇帝對他的情和倚重,斷不會讓他去邊。別人代為討封的話,形同鼓動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國不知番外之事,在他們眼中,除了通過蘇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貝加爾湖)這個名字,對那裏地印象只有:極寒、窮荒、杳無人跡、不之地。

總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該待的地方,漫説封個王爺,封個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風麼?那種皇帝怕還不如霸州勝芳鎮上統治一百多人的‘大順國皇帝’趙萬興呢。然而自已主動討封呢?

正因為人人認為那是個苦差事,誰會相信他放着子子孫孫在京享福地安樂王爺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懷有異心,意圖勾結蠻人造反了。只怕就連皇帝也不免會有這種念頭。這才是無法得到皇帝和滿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難處。

楊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囑焦芳動用可以力量開始了行動,先讓一個小小的六品言官上書列舉楊凌開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勳,請封王爵。試探滿朝文武反應。待見反對聲不大,這才出動職銜較高地官員逐級上本。

百官反對聲低,是因為楊凌立的功,實在是開國之後有功之臣從不曾立國的功績,而且他原來的功勞就夠大了,想再進一步,除了封王也實在沒有別地辦法了。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裏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點城府都沒有,百官還沒表態。他自已先跳出來搖旗吶喊,鼓掌叫好了。現在的朝廷…,你説還有哪個吃飽撐的管這閒事兒?

這事楊凌回京前就已經知道了。探詢焦芳,只是擔心又有什麼臨時變化。果然,皇帝褒獎一番後,禮部尚書王華咳嗽一聲,上前一步自袖中取出一道呈表。高聲朗誦起來。

進表列數皇上之德、楊凌之功,最後便是例舉史上有此功勳者封王故事,請求循功晉威國公為王。這些都是官面文章。滿朝文武早就明瞭的,於是百官轟然拜倒,齊聲請封。

按大明舊例,皇帝子封親王,親王子封郡王;異姓封王者只有兩個功績才有此可能,一是開疆拓土,二是挽難救國,功勳至高者。儘管如此,朱元璋所封的六個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生前爵位仍是國公。死後才追封為王爺。

不過這不是問題,因為能不能封王,是由皇帝決定的。封王之所以困難,不是臣子們不願意,而是皇帝不想封。否則的話,大明開國之初,百官巴不得多封幾個異姓王爺,就算自已封不了王,起碼擋在前頭的人上升了一位,自已地爵位也能跟着…長一級,有哪個蠢蛋會出面阻撓?

到了這一代,國公已經不止開國時的那幾位了,不説多如牛,起碼也是不怎麼值錢了,楊凌現在的功績,活着封王也是應該地。於是,皇帝接受呈表,宣楊凌接,威國公晉爵為武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