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迂迴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0月18,方虎領着鐵風旗繼續前衝。他們來的時候輕鬆無比,回去的時候卻開始充滿了艱辛。驚虹各城各地都已接到有關於鐵風旗再變路線的通知,要求前路諸城務必出城設法攔截。兵力不足者,可以通過布套設伏,修改路標方向,扼守橋樑,小道,隱匿山林等方式對鐵風旗進行騒擾式攻擊,延緩其前進腳步,為後路大軍的追趕搶得寶貴時間。
這一次的出城令,是姜卓與婁天德下的,與前一次的不許出城的命令恰恰相反,但卻充分顯示了這兩個人臨場應變的能力。
前次的出令,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方虎還一路囂張,各路軍隊倉促戰,尚未有統一指揮。那個時候是方虎攻,驚虹人守。但是短短几天之內,姜卓等人調集好軍隊,變成了驚虹人追,鐵風旗逃了。這個時候,他們是不怕你占城,只怕你不佔城。你進了城,就等於入了甕,數十萬大軍圍攏,城內又都是自己國家的百姓,真正是孤立無援,困守待死了。
隨着鐵風旗的計劃改變,追擊部隊的計劃也在改變之中,一張活動式的大網,原封不動地從驚虹中部又向着東部緩緩移去。
對此,方虎沐血等人也不得不嘆息,驚虹國內,可不是隻有孤正帆一枝獨秀,如姜卓婁天德等人在這場追擊戰中的表現亦是可圈可點。當然,一名優秀將官看得是多方面的素質,只會打順風仗也不算太了不起,不過對方虎等人來説,這種麻煩就已經夠大了。
反到是孤正帆,對於方虎第二次跳出包圍圈大意外。
他原本最憂慮的就是淺水清這次的戰鬥表現比以前太過差勁,一萬對六千,殺敵兩千還自損近一千,遠不象淺水清以前的戰績如此輝煌,不過鐵風旗這次跳出包圍圈的神來之筆,到又讓他對淺水清恢復了信心。
隨着追擊時的逐漸增長,關於鐵風旗的信息也收集得越來越多,各種跡象均表明,這的確是淺水清親自率領的鐵風旗部隊。前次作戰之所以會有如此平淡的戰績,完全是因為當時的鐵風旗是馬上作戰所致,而鐵風旗畢竟不是全員騎兵,以短擊長,才會有此損傷。
想到這,孤正帆也就釋然了。
10月19,方虎領導的鐵風旗遭遇到了前路上一支伏兵的襲擊。伏兵來自一個小鄉鎮,他們隱伏於林中,趁方虎部經過時殺出。幸好鐵風旗如今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而伏擊部隊人數太少,戰鬥力更無法與天風軍相比,如此自不量力的伏擊自然只有全軍盡沒的結局。然而這一場伏擊,在心理上卻重重打擊了鐵風旗一把。
前方的道路,是越來越難走了。
欺負鐵風旗對驚虹國內路境不,仗着兵力橫衝亂闖,驚虹人肆意變化路標,致使鐵風旗接連繞了幾次彎路,險些撞到敵人大軍的懷中。要不是他們仗着馬快,跑得飛速,真正就要倒了大黴。
這還不算,通過扼守橋樑,佔據要道,發動村民舉報等一系列手法,方虎等人可以選擇的路線越來越少,面對的阻擊形勢卻越來越嚴重,而他們的動向則為人越來越清楚。
10月20,鐵風旗再逢戰事,敵人來自驚虹附近的一座大城,有敵七千之眾。戰半天,方虎眼見無法快速擊退敵人,迫於無奈只能再次變向,轉向驚虹南線,依仗馬速狂奔而逃。於是地圖上那條好好的等三角形眼看着就回到松州原點的時刻,硬是向外凸了一筆,直接延伸出去,成為一筆敗筆。
或許,這也將成為鐵風旗的最後一次敗筆之揮。
他們再一次揮向了寒風關,卻早已不再是與淺水清約定好的那條路線了,如果淺水清按照原定計劃拿下寒風關,再揮師西進,將正好與他們錯而過。
10月21,驚虹大將姜卓,婁天德繼續追擊方虎部,追兵從四面八方而來,終於再次將包圍圈套在了鐵風旗的身上。
在離寒風關約二百里處,一片巨大的囊括數百里方圓的包圍圈已經形成,方虎部再也無路可走。姜卓的部隊每萬人一個作戰單位,彼此遙相呼應,開始向着內裏縮進。原本是有一條虛線形成的包圍圈在這個不斷縮小的過程中,空隙漸漸變小,虛線漸漸轉成實線,化成一條致命的套索套向鐵風旗的頸部。
10月22,包圍圈以一處叫平陽的縣城為中心繼續縮小,包圍圈變成了鐵桶大陣,先後由十萬大軍組成了三層防線,嚴防方虎部衝擊逃竄。此時,就算真是淺水清被困在內裏,只怕也無力迴天。另外還有十萬追擊大軍還在如水般向着這個叫平陽的縣城湧來,淺水清這個名字就象是一鍋散發着芬芳香的狗,引來無數貪食的惡狼,誓要將其一舉拿下,功成名就。
姜卓婁天德等人向霸業城發出信息,言稱陛下收到訊息之時,便是鐵風旗覆亡之。
二十萬大軍對鐵風旗實行全面包抄圍堵,鐵風旗註定翅難飛。
當夜。
寒風關外15裏處,一支軍隊在秘密行軍。
“快,快,快!”碧空晴在馬上奮力催促着戰士們加緊前行,聲音急促卻不大聲。
在經過多晝伏夜行的拼命趕路後,鐵血鎮終於快要到達寒風關的後方。在離寒風關只有區區十三里地的地方,那裏有一片灘塗,叫淺水灣。鐵血鎮將在這裏隱藏一夜,然後於明凌晨配合暴風軍團發動對寒風關的全面進攻。
“再有二里地就可以到達淺水灣了。”碧空晴對淺水清説:“恭喜淺督,計劃到目前為止,一切進展順利。”
“是啊。”淺水清也長長吁了一口氣:“這些子,大家的辛苦都沒白費。”蘇雲笑道:“淺水灣?這個名字不錯,正好和淺督的名字相配。”眾人都呵呵笑了起來。
反到是水中棠,眼中出無限渴望:“明天…明天就可以為父親報仇了。”淺水清笑道:“好啊,到時候我會吩咐將士們,把孤正帆的人頭親手留給你去砍掉的。”
“多謝!”水中棠誠摯道,又補充了一句:“不是謝你把他的人頭留給我,而是謝你將帶領大家打出一場輝煌的勝仗。”淺水清拍拍他的肩膀:“這話,等拿下寒風關之後再説吧。”水中棠馬上道:“走到這一步,可以説是一路風順,咱們最艱難最擔心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敵人的一切應變都在咱們的意料之中,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我不認為還會有什麼變化。”這話,他説得到是沒錯。斥候不僅送回了路線圖和寒風關大致兵力分佈圖,同時也送來了關於寒風關的守備狀況。
甭正帆的確曾加強過寒風關後方的防禦力量,但隨着時間的逝,孤正帆已經重新開通商路,打開了寒風關,允許商人進入,後門防禦士兵也開始陸續撤去,防禦一比一鬆懈。而在八十里外的止風,滅風兩城,當地的城守甚至還派出了一支騎兵部隊前往驚虹中部追擊方虎,可見他們的引敵上鈎政策已經完全成功。
戰事進行到這一步,的確可以説是一切順利。
兩個多月的充分準備,計劃周詳,幾乎將每一種可能都考慮到,才會有此刻這即將到來的,看上去輕鬆無比的奪關大戰。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雄關,將會很快落入天風軍的手中,淺水清想到這,也會覺得愜意無比。只要拿下了寒風關,那麼就等於是拿下了驚虹人的半壁山河,他對蒼野望的承諾也基本可算是實現了。
或許唯一的憂慮,就是對方虎一行的擔心吧。
一個時辰後,鐵血鎮下兩旗士兵不僅已經到達淺水灣,且連一應的準備和警戒工作均已準備停當。
淺水清在第一時間召集眾將,準備探討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各種事情,象這樣的軍事探討,反覆研究,幾乎是每天都要有的。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咱們已經摸到了孤正帆的股。”所有人都呵呵笑了起來。
“咱們混入寒風關的士兵已經送來了消息,雖然關內的具體兵力分佈圖無法送出,但是通過口信,我們已經對裏面的大致分佈有了些瞭解。目前孤正帆對關內的盤查還是比較緊的,這個人看上去很驕傲,但顯然的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至少他並不輕敵大意。不過據我們的判斷,他對後方沒有伏兵一事,已經不會再有什麼懷疑。所以,我們的突襲計劃基本可告無憂。”
“另外,方虎那邊,我們得到的最新消鍁驚虹人已經聚集了二十萬大軍試圖圍剿鐵風旗,併發出了一萬花紅懸賞我…是一萬兩黃金,嘖嘖,他們真看得起我。”蘇雲馬上接口:“如果是我,我會調集三十萬大軍圍剿淺督,並懸賞十萬兩黃金,再附送一百個**。”淺水清淡淡道:“我真後悔沒把風娘子帶過來,聽説她訓夫有方?”大家一起鬨笑,蘇雲急得面紅耳赤。
“好吧,看來方虎幹得不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裏守上一夜,等到太陽昇起的時候,就是咱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對此,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所有將領同聲大喝。
淺水清揮揮手:“嘿嘿,聲音小一點,咱們就在孤正帆的眼皮子底下呢。”大家繼續笑。
淺水清面一整道:“據斥候隊送回來的信息,離寒風關八十里外,有兩座大城,分別是止風城和滅風城,呵呵,聽聽這名字,就是針對我們的。”大家再笑。淺水清繼續道:“這兩座城裏擁有三萬正規軍和少量非正規部隊,平時負責東線一帶的治安,戰時則負責支援寒風關,一旦寒風關戰事吃緊,他們可以在兩天內馬上拉出一支五萬人的部隊支援。如果我們從後方進攻寒風關,那麼最多兩天,這兩城就會得到消息,然後派兵支援。若是在那個時候沒能拿下寒風關,我們鐵血鎮就會和寒風關一樣,遭受腹背受敵的命運,到那時,誰先撐不住,誰就先完蛋。而據各方情況來看,首先撐不住的,只能是我們。儘管他們已經派出一支部隊去追擊方虎,但是我估計,他們依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馬上調集一支人數不少於三萬人的部隊。”碧空晴道:“所以,我們必須儘可能在兩天內拿下寒風關。但考慮寒風關地方比當初京遠城和南北二關加起來都要大,象這樣一處地方,想在兩天之內完全佔據,可以説是非常困難的。寒風關不僅擁有堅厚城牆,還擁有用於巷戰的內部設施,此戰一旦開打,沒個三五天都難拿下,所以大家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水中棠道:“我們可以在後方設立一些障礙。比如先建立一個通管制,玩個障眼法,就説寒風關目前止出入,八十里以內全部為區,以此拖延對方得到消息的時間。”淺水清讚賞道:“是個好主意,孤正帆不管制了,我們接着幫他管制,這樣至少能拖延一天時間,還有毀壞通,破壞道路,使其一路難行,還得留下一支預備隊用於阻擊敵人。”碧空晴道:“大戰一旦開始,最多隻要三天,寒風關的防禦力量將會大大減弱,到時候就算敵援軍已至,也已無奈我何了。”水中棠説:“我看擔負後方阻敵任務的就由我靈風旗山字營來負責吧。他們和鐵獅營一樣,主要以重裝甲士為主,是最適合這個任務的,與驚虹人過幾次手,對他們也比較瞭解。”淺水清一笑:“好。諸位,咱們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塊土地上,那就勢必是不能空手而回的了。當陰謀已經走到極至時,唯一能夠成為我們的後援力量的,就是我們的勇氣與血。我相信,此戰,我軍必勝!”
“願與淺督同生死,與鐵血鎮共存亡!”所有將領同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