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人生如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克萊倫·覃在其經典《人猿的世界》中的闡述發人深省――“人類的天是以我們身居動物界為據的,當我們對人類的天有了更正確、更深切地認識時,藉此就會產生一種比較慷慨的同情,更或甚至產生一種寬鬆的玩世的態度…於是我們終於可以輕視我們的罪惡和缺陷,同時讚歎我們自己猴子式的聰明。”年輕時代的生活是節奏明快和充滿了憧憬和奮鬥的,而主宰這一時期的主旋律是越的和向上的。進入中年,人生的閲歷給了我們更多地積累和比較,在這積累當中,我們的格變得越發圓起來,像“水果的成或好酒的醇”一樣,對生活漸漸抱一種比較寬容、比較玩世、同時也比較温和的態度。回眸年少輕狂的歲月,我們明白了太多的烈和爭執是那麼的毫無意義;而身邊親人的老去辭世,又讓我們在受時間逝的同時,不得不面對人類不免一死的現實。

去年十一湖北之旅返回時,轟隆隆的火車緩緩停靠在終點站時,耳邊突然一片靜逸,窗外的小城丟過來一份安靜的璀璨。也許人就是這樣,久居一個地方,慢慢地對它的一切習以為常,而離開一段時間回來卻發現,每一次回到置身其中的城市,都帶給自己不同的覺,你發現自己越發地看不清它,它的明暗、它的彩、它的起伏。而你的朋友卻在這時告訴你説:你已經慢慢地看到它了!城市如此人生亦然。每當我們潛離喧囂靜心自問,我們對生命都會生出些許悟,無論這潛離是否自覺。就像那個瞬間,明白了揚的事業、纏綿的愛情,其實這一切都無從把握,惟有追尋內心的自在平和。城市實在很小,人真的很多,但當你希望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它仍然可以為你塑造一方淨土,哪怕只是瞬間、哪怕在方寸天地之間。

林語堂先生曾經説過:“當人類受到死亡的時候,詩歌和哲學才會產生出來。這種時間消逝的意識是藏在中西一切詩歌背面的--人生如夢!”參透了這一層的人自然就多了幾分的自在平常,他們教導後人的時候“追聲逐,何時了結?”也就自然地掛在嘴邊。可是掛在嘴邊的時候也好,獨自回味的時候也罷,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多少地漾出幾分不知足,十足的就像少不更事時手執着冰卻在臆想着臨家妹妹在嘴裏的糖葫蘆。心底私處,知足和不知足在輕輕地撕扯着。中年人也循着這撕扯間或平靜間或狂躁的生活着,不時的生出幾許疑惑。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條説不知足是神聖的,而今天在我們看來不知足更是人的,雖然這人受到我們自己的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