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兩百七十章萬馬奔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沒有時間。”歐陽道:“皇上就給我兩個月。”

“那好,如果歐大人真想救太上皇,還有一個辦法。”耶律大石伸出一指頭:“十倉糧食。”

“去哪拉?”歐陽鄙視。

“你是欽差,從軍糧調撥點來,韓世忠敢有意見嗎?”

“那事後我就倒血黴了。”

“忠君愛國嘛。”

“實話説,糧食不成。”歐陽道:“糧食是宗澤直接管理,他不會給我面子。”

“那…你能給什麼?”

“恩…”歐陽考慮一會道:“馬匹,一萬匹馬。”

“…”這次換耶律大石思考,契丹現在步騎比例是二比三,馬還是缺的。還有物資轉移都需要馬。但比起馬匹,耶律大石自然更想要糧食。不過耶律大石也知道。糧食管理是重中之重。是直屬後勤負責官衞戍部隊管理,要調動確實為難。馬匹就不一樣,因為馬匹不可能堆積存放,早已經分到下面。

宋軍後勤是這樣的,糧食按倉算,指定點建倉後,後勤就要保證倉內多少天的口糧。每軍取糧地方各自不同。而軍隊從倉中拉走糧食,是軍隊自己負責派人來。所以歐陽説能到已經派發到軍隊的馬匹,耶律大石還是相信的。畢竟歐陽是光明正大的欽差,又是韓世忠的恩師。

歐陽這條件是非常有誠意了,比起宇文虛中各種提議都有陰謀論來説,歐陽的提議對遼只有好處,對宋只有壞處。為了謹慎,耶律大石沒有立刻答覆歐陽,而是約見了宇文虛中。

果然,宇文虛中話語中總是留有漏。比如要軍馬可以,但是宋人駕馬不,所以要一萬匹,也只能是一萬騎兵送來。要軍糧也可以,但軍糧都在臨璜那邊,或者是關卡的遼人來拿,或者是宋人送進關卡。雖然宇文虛中看上去很有誠意,但是耶律大石總覺不妥。

而後李處温提醒之下,耶律大石醒悟,宋人是想借送贖款偷襲自己,讓自己吃個大虧,自己一怒自然就殺了宋徽宗,而後宋人再把罪名栽贓到自己頭上,可謂是一舉兩得。

於是耶律大石就答應了歐陽提議。一萬匹馬換宋徽宗,在邊境一手馬一手人。宋軍後退二十里,遼人去宋軍那接馬。

歐陽不擔心耶律大石搞鬼,一來,耶律大石信用還是比較好的,和這樣的人打道,歐陽信用一向也比較好。二來,耶律大石如果使詐收馬不放人,這宋徽宗就算砸在手裏,再也沒有什麼用處。…商量好細節,定好期後。耶律大石命人送歐陽一行人離開。歐陽到錦州,就讓韓世忠準備軍馬。韓世忠一楞忙道:“大人,軍馬不能輕給啊。”

“韓元帥,你是太不關心時事了。現在一匹馬國內賣十五貫。”歐陽道:“把拉糧的運貨的給他們,這些馬現在批發價十三貫。你如果要的話,回頭我二十貫轉賣你十萬匹。再説,不給的話,我讓李四調馬乾什麼。”對西夏戰爭後,西北軍道馬匹劇增,但後來考慮到戰術、成本和馬匹的作用,軍馬開始減少。要知道少養一匹馬,能少用三分之一的廂軍。現在戰法比較先進,防禦陣地是人手一把鐵鍬。就地挖戰壕,馬踩不進來,還可以躲避箭石。進攻成陣推進,甩手炮、重炮如同雨下,保證火力的密集、殺傷和持續。還有對上遼國,由於遼人會埋地雷,馬隊衝鋒損失比較大。所以軍形成了完全裝備馬匹的單位,和完全不裝備馬匹的部隊。軍隊也開始分化職能,重炮兵、擲彈兵、騎兵、工兵的兵種雛形出現。

由於大宋佔據了兩大塊養馬地給商人管理,而邊貿又持續購進馬匹,同時國內經濟疲軟,民間買馬熱情下降,很多人反將馬匹典賣,所以馬匹的庫存量還是比較大的。當然歐陽説的十五貫是比較扯淡,商人黑,定死二十貫的底價,這也就是商人形成聯盟的一種價格壟斷。

趙玉再無恥,也不好意思讓歐陽出這個錢。再説趙玉從來都不無恥。歐陽等於間接刺了國內經濟,有一定可能的拉動了馬匹價格,提高商人畜養的熱情。

一萬匹馬匹兩天就湊了出來,到了易時間。宋軍後撤。耶律大石聽到斥候報告也佩服韓世忠進退有度。戰線展開如此大規模,但仍舊進可攻,退可守。沒有出一絲破綻。兩千遼兵徒步到宋邊,帶這一萬馬匹離開。回程之中,耶律大石也釋放了宋徽宗,一隊早等候的宋軍接引,避開萬馬,從左邊而走。兩邊都小心翼翼,事實證明兩邊都很有信用。

信用有了後怎麼辦?當然是賺便宜。一陣炮響,宋軍左右騎兵衝擊而去。耶律大石笑笑,二十里地的衝鋒…但沒想到,那贖金萬馬中突然一聲爆炸,萬馬受驚四面逃散。

耶律大石大怒,孃的,宋馬竟然都沒上過戰場,甚至沒經歷最基礎的訓練。戰馬,即使是馱馬也要經過爆炸和火焰的一般訓練,否則一個甩手炮的爆炸就能讓一隊騎兵潰散。而經過幾次爆炸的馬匹,如同人一樣,有了心理準備和免疫力。

不過幾天時間,歐陽怎麼可能湊出這麼多沒上陣的馬匹呢?答案就是,人家肯定使詐,一早就去準備了。但歐陽又沒有使詐,兩邊的易已經完成,宋軍也確實退後二十里。不過這亂馬衝擊自己這邊防線,敵人騎兵再趁機跟隨而去,説不好,通州第一條防線就這麼被人拿下來。

耶律大石應變甚快,立刻下令:“甩手炮”以爆治爆,一排威力不大,聲音不小的爆炸,讓馬匹或掉頭,或東西逃竄。耶律大石再下命令鞏固防線,等鞏固好防線,耶律大石就發現自己悲劇了,人家左右兩路騎兵不是來攻打自己防線的,而是去牽馬的。可惜,韓世忠的大軍已經開始壓近增援,錯失了一次勝戰的機會。當然也錯失了收馬的機會。

馬匹中央為什麼會爆炸呢?耶律大石也有答案,是有宋軍做遼人打扮混進兩千人中。兩千人是很多的人了,大家互相不認識也不奇怪。又是在人家地盤,心中自然緊張。再加驅趕馬匹是要散開的,所以被陰也是正常情況。

不過別誤會,出這個主意的不是歐陽,而是韓世忠。他可不願意敵人多一萬匹馬,於是左思又想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左右沒有損失,了不起就打一仗嘛。宋軍現在決戰**可是很強的。

戰爭並不是大家看電影,兩夥人打在一起,誰死光誰輸。如韓世忠要考慮地形能不能把隊伍展開,有沒有可能敵人有埋伏,自己可能不可能埋伏。追擊敵人路線,撤退路線的防守。等等,也只有兩邊都是勇士才會互相糾纏在一起,韓世忠和耶律大石都會利用各種手段破壞敵人進攻的將領。一羣人衝出去,人家後撤分兩路,分兵追擊,人家有伏兵斷你後路襲擊重炮羣,前後不知情況,即使前面知道情況還得轉到後面幫忙。利用局部大於對手的力量打擊局部弱小的敵人,還得考慮打擊的重點。不是一衝鋒,後勤兵不管物資也端刺刀衝上去見紅。

所以韓世忠沒有繼續進攻。要繼續進攻必須佔領一些重要陣地、重要城鎮、通要道。這樣才保證敵人不會迂迴到自己身後,不會讓敵人三角呼應。雙方還是進行對持,直到有一方開始局部進攻或者是撤退。…壓驚酒一定是要的,一萬馬回來了七千,也是一個勝利。宋徽宗的事雖然很麻煩大家,但其脾氣仍舊是牛。不過對韓世忠倒是比較客氣。倒不是他怕了韓世忠,他就沒怕的,而確實是欣賞韓世忠。酒過三巡就yin詩一首,而後寫在扇子上送給韓世忠。詩中有股馬革裹屍的悲壯,也有功成名就的豐收。

韓世忠把自己手下的將領一一介紹給歐陽和宋徽宗認識,這些人大部分沒參加科舉,其中小部分是士兵中提拔起來,少部分是鄉勇投靠,主要部分是韓世忠身邊原來的親軍。這個似乎是俗成的慣例,但歐陽知道這樣很不好,因為歷史上岳飛被殺害就是因為這樣模式。岳家軍啊,説難聽點就是軍閥,岳飛不是在使用朝廷中央派遣的人,而是提拔部署和親信成為主要將領。這雖然讓岳家軍的凝集力增強,也因為岳飛的才能,使得大量有才幹的將領被提拔。

但是這樣做違背了一個正常國家的體制,正常軍隊,是朝廷派給你人,你從中選擇他們各自比較悉的崗位。而不是有崗位空缺就提拔親信去補漏,一級帶一級,造成兵不知道朝廷國家,只知道跟着老大走的錯誤思想。不是説韓世忠不能提拔,而是提拔之前,必須申報朝廷,派將領回朝廷備案,説這是個人才什麼的。至於朝廷給不給你,或者派到其他地方,是朝廷説得算。而不是韓世忠這樣,用大帥權利先提拔,上了崗位後再送公文到朝廷。當然朝廷暫時不會不滿,但形成了規模後,就相當可能不滿。

宋徽宗玩政治老手,藉着酒力很不客氣的問:“韓將軍,這邊十多名將領都很能幹,這點我相信。不過我想問下,這邊有幾個是西北軍道的,幾個是永興軍道提拔起來的呢?”

“這個…回太上皇,末將愧領大元帥,雖然統領四路。但…”韓世忠不知道怎麼説。

“你覺這他們跟你很久,吃苦又受累,出生入死,確實又有才能。所以提拔也是應該的。再説你也有這樣的權利。你等等”宋徽宗喊道:“來人”

“在”屋外一名親兵進來抱拳。

“我問你”宋徽宗道:“現在讓你選,不當兵回家,好不好?”親兵楞了一會後道:“大元帥待我如同兄弟,自然要竭盡全力保護大元帥。”

“下去吧”宋徽宗看幾張桌子人問:“你們呢?你們韓大元帥的提拔?從一個小兵提拔成將領,從一個小將提拔到大元帥中軍麾下。你們韓大元帥嗎?”

“自然是。”一干將領摸不着腦袋。

只有一名年輕人站起來抱拳道:“末將只知聽從軍令殺敵報國,不知。”

“你是…”

“末將吳璘。”歐陽話問:“你哥哥是不是河北軍路副將吳玠?”

“正是。”

“坐下”宋徽宗道:“韓世忠,這麼多將領只有一個服軍令,而不是服韓世忠的將令,你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