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部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們做了牛、狗和猴子的事收到一個電郵,是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很有趣。頭一天,神創造了一頭牛,對牛説:“你要整天在田裏替農夫耕田,供應牛給人類飲用。你要工作直至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給你五十年的壽命。”牛抗議:“我這麼辛苦,還只能吃草?我只要二十年壽命,餘下的還給你。”神答應了。

第二天,神創造了狗。神對狗説:“你要站在門口吠。你吃主人吃剩的東西。我給你二十年的壽命。”狗抗議:“整天坐在門口吠?我要十年好了,餘下的還給你。”神答應。

第三天,神創造了猴子。神跟猴子説:“你要娛樂人類,令他們歡笑。你要表演翻筋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給你二十年的壽命。”猴子抗議:“要引人發笑,表演雜技,還要翻筋斗,這麼辛苦,我活十年好了。”神答應。

第四天,神創造了人。神對人説:“你只需要睡覺、吃東西和玩耍,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盡情享受生命。我給你二十年的壽命。”人抗議:“這麼好的生活只有二十年?”神沒説話。人對神説:“這樣吧。牛還了三十年給你,狗還了十年,猴子也還了十年,這些都給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七十歲。”神答應了。這就是為甚麼頭二十年我們只需要吃飯、睡覺和玩耍。之後的三十年我們整天工作養家。接着的十年,我們退休了,整天留在家裏,坐在門口旁邊“吠”客人。最後的十年,我們表演雜耍來娛樂自己的孫兒。

舌頭的至樂雜誌票選香港十大食肆,灣仔海都海鮮酒家榜上無名,似乎有欠公平。吃過海都的蟹粉小籠包的客人,有誰可以忘記那種味道呢?那是舌頭的至樂,難以言傳。每年大閘蟹季節來臨,這裏的客已經不停向店長打聽蟹粉小籠包甚麼時候上市。結果,店方要在店外豎起一個告示牌,上面寫着“蟹粉小籠包,×月×推出。”在這裏,吃蟹粉小籠包是這麼隆重,而又是大家引頸以待的事。

他們的蟹粉小籠包是選用雄蟹的蟹和蟹膏做的。一口咬下去,金黃的蟹油奔到舌頭,觸動了身體所有的官,那是一個悠長纏綿的吻。你怎麼捨得一下子就把它吃光呢?

我不吃大閘蟹,怕麻煩;可是,這裏的蟹粉小籠包,我能夠一口氣吃十隻。有朋友跟我説:“你吃過上海城隍廟“綠波廊”的蟹粉小籠包,就會發覺海都的不算甚麼。”上個月,我去過了,坐的是克林頓上次來光顧的房間。我滿懷希望地點了一客蟹粉小籠包;然而,吃了一口之後,益發使我懷念海都做的蟹粉小籠包。他們的蟹粉小籠包,是獨步天下的。

海都的美食還有很多,寫小説的子,我總是要喝他們的鐵觀音來提神,那才可以熬過漫漫長夜。忙完了,就要好好的吃一頓。吃到好吃的東西,你會甚麼也忘記,忘記工作,忘記壓力,忘記所有不開心的事。我們是為今生的快樂而吃。

醒得像一隻豬在書店裏買了韓少功著的《馬橋詞典》,書以詞典的方式著述馬橋這個小鎮的一些故事。韓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也是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中譯者,我喜歡他的文字,看到他的書,立刻就買下來了。

“馬橋”是早年屈原放之地。這個小鎮上的一些用語跟中國其他地方有點不同。譬如,我們常常説的“醒”是理智聰明的意思。香港人就愛説某某很醒。可是,在馬橋“醒”的意思剛好相反。

“醒”就是愚蠢。馬橋人罵人時會説:“醒得像一隻豬!”

“醒”的相反是“覺”

“覺”才是聰明。

“覺”是“覺悟”

“睡覺”在馬橋人看來,甦醒是愚蠢,睡覺倒是聰明。

我們不是常常説“醒覺”嗎?曾經愚蠢,才會變得聰明。人們自以為很醒,當他覺得自己很醒,其實他已經變得愚蠢。從“醒”到“覺”是一條漫長的路。有些人一輩子也很“醒”從來去不到“覺”的境界。我沒到過馬橋,但這個鎮的人果然有智慧。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大家都以為“醒”是最好的,誰能明白“覺”的難能可貴?你和我,都做過一些愚蠢的事吧?哪一天,我們才會覺悟?我太喜歡這個“覺”字了,它比“醒”含蓄而深遠。

只是一個心願當我們很想擁有一件漂亮但昂貴的衣服時,我們會遊説自己:“它的款式這麼簡單,永不過時,可以穿一輩子呢!”如果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計算,那件衣服實在太便宜了,於是,我們心安理得地擁有那件衣服。

當我們想買皮包和鞋子的時候,我們又會以同樣的理由説服自己。鞋子不可以穿一輩子,但是,它的款式那麼耐看,起碼可以穿兩年吧?

於是,我們的衣櫃裏擁有許多可以用一輩子的東西。結果呢?

我曾經擁有一條yohjiyama摸to的半截裙。這條深藍的裙子沒有拉鍊或鈕釦,穿的時候,只需要在間打兩個結就行了。我愛死了這條裙子。五年前,我幾乎天天穿着它,我以為我會穿一輩子。然而,這幾年來,我碰都沒碰過它。它仍然沒有過時,卻不再新鮮。

有多少東西,我們曾經以為自己會愛一輩子?一輩子的盟約,總是在我們最想擁有對方的時候許下的。那個時候,我真的這樣想…

遇上那個人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會愛他一輩子。他已經這麼好了,我怎可能愛上別人?然而,歲月會讓你知道,一輩子的心願,真的只是一個心願。

藏在心底的説話有時候,我們很想跟一個人説一些心底話,但不知道怎樣説,於是,我們決定遲些找個時間或者機會去説,也許,下星期吧。

可是,當我們還沒説出來,事情已經改變了,再説也沒甚麼意思。

你曾經有過這種遺憾嗎?我是有的。

跟朋友因為一些事情鬧意見,那幾天我正在忙着寫小説,我橫蠻地説:“我現在不想討論這些事情!”當時他説:“那好吧,過幾天再説。”寫完小説之後,我的心情也好了。我仔細的把事情想了一遍又一遍,我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我太自私了,沒想過他的難處。我想,過幾天大家見面的時候,我要告訴他我的想法,我要向他道歉。

然而,大家見面的時候,礙於尊嚴,我終究沒有承認自己不對。我想,下次見面的時候再説吧,下次的時間也許會充裕一點。

只是,還説等到下次,事情已經起了變化。這個時候,如果我説出我的想法,他會相信嗎?他一定會認為是事情發生了,我才會這樣維護自己。我説甚麼,都不能改變事實。

我們總是喜歡把説話藏在心底,為了尊嚴,也許還為了許多愚蠢的理由。